小说:七国叛乱,晁错让汉景帝御驾亲征,引来群臣激愤

小说:七国叛乱,晁错让汉景帝御驾亲征,引来群臣激愤

广陵,吴王宫内。汉朝使者手持诏书,大声宣读道:“奉皇帝令,即日起削去吴国豫章、会稽二郡,立即交割,不得延误。”

刘濞站起身,冷哼一声道:“本王的封地乃高皇帝亲封,谁敢说拿走就拿走?”

使者大惊:“吴王,你什么意思?难道你想造反吗?”

刘濞昂然道:“本王今年六十有二,镇守东南四十余年,今日岂能被一晚辈凌辱,反就反了。来人啊,将他们杀了!”

话音未落,一队铁甲卫士从殿外涌入,不由分说刀剑交加,汉使瞬间身首异处。

看着一地鲜血,刘濞豪气顿生:“将他们的头颅拿来祭旗,本王要向刘启小儿讨个公道,为贤儿报仇雪恨。”

这时,刘濞帐下首席谋士应高劝说道:“吴王,咱们此次起兵切不可提及故太子之事。”

刘濞哼了一声:“咋了,本王连为儿子讨回公道的勇气都没有吗?贤儿死得多冤,你是不知,还是忘了?”

“吴王息怒。请问吴王,仅凭吴国的兵力可以打败朝廷吗?”

“恐怕有些难度。”刘濞想了想后答道。

“所以,咱们此次起兵,必须得到其他诸侯王的支持,越多越好。”

“本王让你去联络赵王、楚王等人,他们怎么说?”

“赵王、楚王、胶西王都对朝廷削减封地耿耿于怀,对故太子之事却是不置可否。”

“哼,死的不是他们的儿子,自然是漠不关心。”

“臣以为,大王起兵,只能打出六个字的旗帜。”

“哪六个字?”

“诛晁错,清君侧!”

“诛晁错,清君侧?”刘濞想了一会儿,继而大悟道:“好,好,本王有些心急了,竟没有想到这一层。他们最痛恨的就是晁错,如此一来,首鼠两端的赵王、楚王、胶西王等人必定会同本王一同起兵。”

“咱们不反朝廷,只反晁错,可以最大限度的争取诸侯王的支持。他们即便不参与起兵,也会持中立姿态。只要咱们攻下了梁国,下臣相信,其他诸侯王必将群起响应。到那时,攻下了长安,胜者为王,谁还管他晁错。”

“好,你将这个意思告知楚王、赵王等人。本王和楚王进攻梁国,山东诸王一起向西,攻下梁国后直指长安,天下可定。”

“报,六百里加急,吴王反了!吴王反了!”一骑红翎使者飞速驶入长安,直接送到了未央宫前殿。

听说吴王反了,朝堂之上瞬间炸开了锅,大臣之中有的在唉声叹气,有的在指责晁错操之过急,叽叽喳喳,乱成一片。

汉景帝铁青着脸,怒道:“别吵了!吵什么吵?身为朝廷大臣,遇事慌慌张张,成何体统!要想办法,而不是抱怨、指责!陶青,你说说,该如何应对?”

陶青嗫嚅道:“臣一直不赞成削藩,没有想到如何应对。请陛下恕罪。”

“身为丞相,这是你的态度吗?”汉景帝有些生气了。

“回陛下。削藩之事,是晁大夫主导的,晁大夫想必有所准备吧。”

晁错躬身答道:“陛下,吴王造反是预料之中,当今之计,应立即发兵,剿灭叛逆。”

汉景帝一脸疲惫道:“如今,不只是吴王反了,连赵王、楚王、胶西王、胶东王、淄川王、济南王都反了。”

晁错大惊:“什么?竟然有七国参与了叛乱?”

汉景帝将军报和檄书递给晁错:“你看看,还有他们的檄书。”

晁错接过军报和檄书,仔细看了一遍。看完之后,汉景帝又让其他大臣传阅。传阅完毕,朝堂之上再度炸开了锅,但很快又恢复了平静,都不怀好意的看着晁错。

晁错有点尴尬,定了定神:“这不过是吴王的托词。臣以为,当今之计,陛下应该当机立断,御驾亲征!”

“御驾亲征?”汉景帝愣住了。

“是的,只要陛下御驾亲征,七国将士看到陛下后,必定会意识到是被吴王所蒙蔽,七国联军将不攻自破,此乃不战而屈人之兵。”

陶青怒道:“大胆晁错!是你捅的篓子,竟然要陛下御驾亲征,你心里还有没有陛下!”

廷尉张欧向来有长者之名,此时也忍不住了,站出来道:“陛下乃天下万民之望,绝不可以身犯险!”

晁错不为所动,跪道:“臣之所言出自一片忠心,请陛下体察。”

“起来吧,朕不怪你。不过,此事朕还要考虑下。”

“晁错要你御驾亲征?荒唐!这是臣子该说的话吗?”听完汉景帝的汇报,窦太后也是怒不可遏。

“儿臣以为,如果御驾亲征能够平定叛乱,儿臣愿意出征。”

“你以为打仗是闹着玩的?到了战场上,谁认得你是皇帝?不行,绝对不行!”

“吴王既然已经起兵造反,绝不可能善罢甘休,如今之计,只有用武力来解决。”

“你想怎么做?”

“朕想启用周亚夫。”

“嗯,周亚夫出身将门之后,先帝又将他托付于你,想必有定国之才。”

“然而,我汉军主力在北方防御匈奴,兵力有限,需得从长筹划。”

“老身还想给你推荐一个人才。”窦太后神秘道。

“母后请讲。”

“窦婴。”

“窦婴?母后不是将他逐出门籍了吗?”

“先前,窦婴确实不合老身的意,老身也将他逐出了门籍。但老身知道,窦婴这个人是有才能的,还曾做过吴国国相,对吴王应该比较了解,是该请他出山了。”

汉景帝有些尴尬道:“儿臣也想启用这个人,怕母后生气,没敢提出来。”

窦太后和颜悦色道:“是不是因为上次那件事,你还在心里生母后的气呢?”

“儿臣不敢。”汉景帝急忙道。

“冬至家宴上,你反悔不肯立梁王为储君,当时我确实很生气。后来啊,我也就释然了。你有儿子,当然要为儿子着想。现在国难当头,身为你的母亲,我肯定要支持你的。不只是我,武儿也会全力支持你,我们是一家人,你明白吗?”

汉景帝眼泛泪花,感动道:“谢母后理解,儿臣无地自容。”

“你是个孝顺的孩子,老身不怪你。窦婴受了委屈,老身会亲自去请他的。剩下的事情,一切只能靠你自己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