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力強大的元朝大軍,為何三番兩次,在西南邊陲連遭大敗?

元世祖忽必烈中國歷史上的一代雄主,他雄才大略,在其祖父和父兄的基礎上,逐漸統一整個中國,建立了有史以來第一個以少數民族為主體大一統的封建王朝——元

(此前的遼、金、西夏並未實現統一),也使中國國家的版圖達到歷史上空前最大化。

在忽必烈早年曾率蒙古大軍,攻滅割據中國西南近400年之久的少數民族王國——大理。然而此時湄公河上的一個小國——安南陳朝出現在這位少年得志的統帥眼前,“那是我下一個征服的目標”忽必烈心中暗暗地想。

從此開始了數十年的蒙元噩夢……


實力強大的元朝大軍,為何三番兩次,在西南邊陲連遭大敗?


一、第一次進攻安南

忽必烈麾下大將兀良合臺於1257年建議,在剛剛平定的大理國土,設置郡縣,加強統治;另外毗鄰大理的安南陳朝,應該儘快加以攻滅。同年兀良合臺的建議被採納,大軍開拔劍指安南。

1、先禮後兵

在蒙古大軍開拔之前,先派遣兩個使者,去勸降陳朝國主陳煚。然而陳朝國主視蒙古人為蠻夷,將這種勸降視作極大侮辱,將這兩個使者綁起來,用削尖的竹子,插入體內,投入大獄。

2、水陸大戰,安南皆敗北

兩位使者久去不返,蒙古大軍主帥兀良合臺分軍數路進犯安南。當蒙古大軍偵知,安南水軍主力集結於姚江之上。便以徹徹都為先鋒,主帥兀良合臺坐鎮中軍,其子阿術殿後。


實力強大的元朝大軍,為何三番兩次,在西南邊陲連遭大敗?


當安南水軍發現蒙古大軍已經進抵眼前時,全軍上下被其龐大的軍陣,震驚得慌亂異常。正當安南水軍上下手足無措時,兀良合臺之子阿術率軍突然進攻。結果早已嚇破膽的安南人,只能奪路而逃,相互踩踏者不計其數。阿術不費吹灰之力,使得安南水軍全軍覆沒。

與安南水軍一役,蒙古大軍大獲全勝,而且繳獲水師戰船頗多。以此同時,安南陸軍,也與兀良合臺交鋒,第一次大敗而歸。第二次,安南主將收羅殘兵敗將,又與蒙古大軍“一決雌雄 ”,結果這回更“光棍”,讓兀良哈臺父子來了個前後夾擊,給“包圓”了

3、長驅直入,不講規矩殺蒙使,安南都城 “升龍”變“昇天


實力強大的元朝大軍,為何三番兩次,在西南邊陲連遭大敗?


安南軍隊主力不是被蒙古大軍殲滅,就是四散逃竄,其國都“升龍府”(今越南河內,真是夜郎自大,起這個名字,不是找倒黴嗎!)也被兀良合臺不費一兵一卒佔領了。

這時有一件事,讓蒙古人異常惱怒,先前派去的兩名使者,被陳朝折磨死一個。畢竟“兩國交兵,不斬來使”這是千百年不變 的規矩。既然陳朝無禮在先,那麼就不要“怪”蒙古人釋放“天性”,無法無天了。

“屠城”開始了,此後的九天九夜,升龍府成為了“人間煉獄”,喊殺聲不斷,叫喊聲不絕,無論是白晝還是黑夜,全城到處都是紅光沖天,大街上也都是安南人的屍體,橫七豎八地躺在地上,真是“慘不忍睹”!

“可憐”的安南人,小編在此為你們“默哀一分鐘”!


實力強大的元朝大軍,為何三番兩次,在西南邊陲連遭大敗?


4、水土不服,功敗垂成!

由於安南地處亞熱帶氣候,與中國北方大草原的氣候相比那是天差地別。蒙古大軍中陸續有不少兵士,因為無法忍受安南這種潮溼炎熱的氣候,紛紛病倒,以至於超過戰亡的人數。

面對這種不利局面,兀良合臺這位沙場老將深知,每拖一天對蒙古大軍都是致命的威脅,所以安南戰事必須速戰速決。當即,他又派遣兩名使者,前去招降陳朝國主陳煚。這回安南人沒有像上回那樣虐待使者了,而是將其遣送回蒙古大營(看來這回安南是被蒙古人搞怕了,也“學乖”了)。

不過投降的請求,安南人還是沒答應。這時,蒙古大軍糧草補給也出現了問題,面對種種不利因素,大將兀良合臺只得率軍北返。在退兵路上,遇到安南人的騷擾,不過還算是全身而退。


實力強大的元朝大軍,為何三番兩次,在西南邊陲連遭大敗?


當陳朝國主陳煚面對著昔日的國都“升龍府”。他發現一切繁華都已經成了過往雲煙,現在宮殿都已經變成了廢墟,城內民舍已經成了一片廢磚爛瓦,滿地都是殘缺不全的屍體,有男有女,有老有少,就是沒有一個“活”的。

陳煚痛定思痛做出了他統治安南33年中,最艱難的一次決定——向蒙古乞降;同時將王位禪讓給自己長子陳晃,自稱“

上皇”,退隱朝野。

這一次蒙古大軍的出擊,雖不算是大勝,但還是比較有戰果的,也是歷次進攻安南中,損失最少的。

二、第二次再徵安南

雖然陳朝投降蒙元,但是忽必烈從沒放過“安南”這顆毒刺。至元二十二年(1285年),元朝鎮南王脫歡(忽必烈第九子)親率大軍,借道“安南”去進攻佔城(今越南南部)。


實力強大的元朝大軍,為何三番兩次,在西南邊陲連遭大敗?


假道滅虢”的詭計,深受中原文化影響的陳朝,再熟悉不過了。當即安南集結全國兵力,陳朝此時的統治者陳昑命令自己的堂兄興道王為抗元主帥。此後數次與元軍大戰,結果都是安南不敵,國都失陷。

陳昑率領文武百官逃往海島時,還差點被元朝大將李恆活捉。鎮南王脫歡不費吹灰之力,拿下了安南國都“升龍府”。還是一番劫掠,像第一次那樣,陳朝宮殿被元軍槍奪一空。

不過此次脫歡所面對的危機,也和第一次兀良合臺一樣,安南潮溼悶熱的氣候,和糟糕的後勤補給。在攻陷升龍府不久,元軍糧盡。而此次安南人堅壁清野,元軍無法就地補給,不得已只得退兵。


實力強大的元朝大軍,為何三番兩次,在西南邊陲連遭大敗?


這回該安南人“大顯神威”了!安南集結軍隊,在元軍退卻的必經之路上,大設伏兵,一舉重創元軍。此役元軍大將唆都、李恆戰死,主帥脫歡僅以身免,狼狽逃回。

此次元軍大敗,大大激怒了元世祖忽必烈,同時也震驚了朝野上下。

三、三徵安南,依然難破敵軍毒計,遷怒九子脫歡

轉過年來,也就是至元二十三年,元軍集結10萬大軍,由鎮南王脫歡為統帥,浩浩蕩蕩殺向安南腹地。此次陳朝上下,避元朝兵鋒,保存實力。同時堅壁清野,不留一粒米給元軍。

元軍很快如入無人之境,兵不血刃拿下了“升龍府”這座空城。陳朝宗室早已逃到海島避難。這時傳來“噩耗”,元軍的押糧船受到安南水軍的襲擾,遲遲不能上岸支援和補給“嗷嗷待哺”的元軍。


實力強大的元朝大軍,為何三番兩次,在西南邊陲連遭大敗?


此時情況萬分危急,元軍諸將紛紛要求主帥,趁著營中軍糧未盡趕緊撤走。鎮南王脫歡無可奈何地率大軍返回元境。在撤軍的路上,久久不曾露面的安南主力,在叢林中伏兵四起,紛紛殺向已是強弩之末的元軍。

此次徵安南,元軍還是毫無疑問的大敗。十萬大軍最後十不存一,元朝大將來阿八赤、樊楫、張玉皆戰死,大將烏馬兒被俘(一說戰死)。鎮南王脫歡在元將張均接應之下,狼狽逃回。

此次征伐安南損失最為嚴重,忽必烈惱羞成怒,命令主帥脫歡駐蹕揚州,永世不得覲見。


實力強大的元朝大軍,為何三番兩次,在西南邊陲連遭大敗?


結 語

蒙元征伐安南的戰役,是明顯帶有侵略性質的戰爭,具有其失敗的必然性。而元軍一路燒殺搶掠,使得人心失盡,從而促使安南上下軍民團結一致,共御強敵。安南君臣上下也很快找到元軍的致命弱點——氣候和補給,迅速調整前兩次那種只知硬拼的戰術,改為掩藏主力,堅壁清野,避其兵鋒,乘其不備,以逸待勞的戰法,最終大獲全勝。


實力強大的元朝大軍,為何三番兩次,在西南邊陲連遭大敗?


反觀元朝一方,總是保持“天朝上國”的高姿態,對安南從始至終,是以鄙視的態度,與之作戰。這就是“輕敵”——兵家之大忌!元朝的統帥,一味只知“平推”戰術,對自己補給線也重視不夠,便給了安南人可乘之機,也為自己的最終失敗埋下了伏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