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人什麼都吃,為什麼偏偏不吃辣?

有人說,廣東人什麼都吃,就是不吃辣。

實際上,何止廣東人,南方很多地方的人如閩南人、江蘇人等傳統上也都不吃辣。為什麼不吃辣?其中一個原因當然是廣東的氣候、水土等自然條件不允許,吃了容易上火。

什麼是上火?我想這個概念對於大多數沒有廣東生活經驗的北方朋友來說是比較懵的,可能只在涼茶飲料的廣告詞中聽說過。簡單講,上火就是內熱發作,如火在喉,讓人喉嚨痛、牙齦疼、眼充血、耳鳴噪、臉爆痘……火從哪裡來?火從煎炸、辛辣食品中來,人吃下去不能良好消化,“引火燒身”,一直燒到頭上來,所以叫“上火”。

廣東人什麼都吃,為什麼偏偏不吃辣?

廣東人不吃辣,還有個深層次的歷史原因,那就是廣東從來都不缺鹽。放在今天,當然全國各地哪裡都不缺鹽,隨便幾塊錢就能買到一包。但咱們要重返歷史現場。

須知,在古代,內陸地區尤其是偏遠山區的老百姓想要吃上一口放心鹽,可不是件容易的事。古代嚴禁制作、販賣私鹽,歷朝歷代最有錢的都是那些勾結官府的鹽商。

等等,不是說廣東人不吃辣嗎,怎麼扯到鹽身上去了呢?

這正是我要說的。大家或許知道,辣椒並不是我國原產的東西,而是在明朝中後期(大概是在嘉靖後期-隆慶-萬曆時期吧)才傳進來的“美貨”。也許不太多人知道,辣椒最先引入中國,是作為觀賞性植物引進的。也就是說,如果萬曆時期的廣東也周街都是花店的話,那麼我們將看到辣椒和多肉擺放在一起販賣的場景(如果那時也有多肉的話)。此時,辣椒的身份是賞植——植物中的寵物。

廣東人什麼都吃,為什麼偏偏不吃辣?

後來,由於辣椒種植的普及,民間開始有人嘗試其“食用性”。人們驚奇地發現,拋開痛覺(辣是一種痛覺,而不是一種味覺),辣椒居然有著和鹽相類似的作用。於是乎,從難以獲得食鹽的偏遠山區開始,人們開始了吃辣椒的大膽嘗試。這時,辣椒扮演的角色是鹽的替身。

有了辣椒,很多東西本身的異味都被覆蓋了。換言之,辣椒豐富了可食之材,原本不能入饌的東西經辣椒這麼一處理,誒,變得美味了,特別下飯。

以辣椒替代食鹽的做法,對於廣東、江浙等“鹽”海地區的人來說,與其說是毫不知情,不如說是不屑一顧。辣椒在這些地方,依然是少數人家裡的花盆花缽裡栽種的賞植。放著好端端的鹽不吃,去吃那辛口刺鼻的玩意兒幹嘛呢?

即便是在內陸地區,比如今天以麻辣火鍋而聞名天下的四川,辣椒也因其極大的刺激性而長期受到上流社會的排斥,被認為是蠻夷食材、賤民料理,辣菜絕對不適宜端上大雅之堂。想想也是,你說官府宴請招待上司也好,男女首次約會也好,一個個吃的一把鼻涕一把淚的,該多難看(溫馨提示:古代可沒有紙巾哦)。

所以說出來你可能不信,川菜剛問世的時候,是不辣不辣的。

說到這,突然想到一句在坊間流傳甚廣的評語,說是什麼“X人不怕辣,Y人辣不怕,Z人怕不辣”。XYZ分別代表哪個省各人有各人的說法,為這吃辣排行榜金銀銅獎爭得最多的,就是四川、貴州、湖南、湖北這四個省份的朋友了,他們都自信滿滿地認為自己的家鄉最能吃辣。但要我說,全國最能吃辣的,非江西莫屬。

廣東人什麼都吃,為什麼偏偏不吃辣?

長期以來,江西給人的印象就是沒什麼印象,因為江西人實在太低調了,與其背後深厚的文化底蘊形成強烈的反差。說到這,不得不提粵東人民自改革開放以來對江西形成的一個偏見(看到本地不少江西籍的務工人員,就想當然地認為江西生活條件異常艱苦,不如自己),如部分梅州人至今會把那些穿著打扮老土、收入不高的男人都統一揶揄為“江西哥”。這樣可繆的認知,非但有夜郎自大之嫌,還有點“自家罵自家,豬屎綁(嗙,配菜)自家”。

殊不知,追本溯源,一半以上的梅州人都是“江西哥”。也就是在辣椒傳入我國的明朝中後期,有大量的江西人陸續南遷粵東,繁衍成為今天的梅州人。梅州文化之所以能夠在清末民初大放異彩,一個很重要的遠因我想就在於先民在江西時期的積累與教化。

江西乃魚米之鄉,稻米產量大、質量高,但是缺鹽。歷史上,有不少梅州人把潮汕的鹽販到江西去換大米,再用江西的大米去潮汕換更多的鹽,兩頭賺取差價,以此養家餬口。食鹽的匱乏,加上稻米的高產,是辣椒文化在江西生根發芽的重要原因。其他喜歡吃辣的地區,也大抵如此。

廣東人什麼都吃,為什麼偏偏不吃辣?

江西人有多能吃辣?且舉一個在贛州的親身經“例”說明吧。記得那年是去參會,主辦方設宴歡迎來自五湖四海的來賓。席間除了湯,每一道菜都是火辣辣的,這都在預想之中,還好還好,“多吃飯,少夾菜”便是。


萬萬沒有想到的是,居然連餃子都是辣的——除了江西,我想沒有哪個地方會把辣椒包在餃子餡裡頭,蒸好後還給你再配一小碟辣椒醬的吧?至少我是第一次也是唯一一次見。

廣東人什麼都吃,為什麼偏偏不吃辣?

因為少鹽,所以多辣。因為多米,所以多白酒。碰巧的是,辣和白酒又是天生一對。不知為何,總感覺在吃了辣菜之後,就是想喝酒,而且必須是同樣辛辣爽口的高濃度白酒才過癮。所以,能吃辣、愛吃辣的江西人也能喝酒、愛喝酒。要說全國喝白酒最厲害的省份,江西肯定也是榜上有名了。

說到這裡就有一個有趣的對比。同樣是客家人,而且距離相隔不遠,廣東梅州和江西贛州的飲食文化截然不同。梅州是僑鄉,梅州人喜歡洋氣,最愛喝洋酒,吃的菜偏鹹;贛州不是僑鄉,贛州人喜歡豪氣,最愛喝白酒,吃的菜偏辣。

好的,扯了這麼多,迴歸今天的主題吧。廣東人不吃辣,表面上是因為怕上火,根源上是因為不缺鹽。廣東人不吃辣,不代表說廣東人不能吃辣。時代發展至今,年輕一代的廣東人早已對辣菜習以為常了。其實,在廣東,適當吃點辣還是很好的,因為廣東的溼氣比較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