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第一諫官楊雍建,上奏“慎入南苑,毋勤於原獸”,氣炸順治帝

提到順治皇帝,世人皆知董鄂妃,卻少知順治帝愛民如子。順治帝是性情中人,自然能明辨是非。今天我們就來聊聊順治帝與臣子之間的故事。海寧的少司馬楊雍建,是清朝的第一個諫官(對君主的過失直言規勸並使其改正的官吏)。楊雍建,順治十一年進士出身。楊雍建剛剛當上言官的時候,恰恰是順治帝三番五次駕臨南海子的時候。

清朝第一諫官楊雍建,上奏“慎入南苑,毋勤於原獸”,氣炸順治帝

董鄂妃劇照

南苑乃皇家圍場

這裡說一下南海子(明朝稱呼),南海子歷史上是北京最大溼地,是遼、金、元、明、清五朝皇家獵場和明、清兩朝皇家苑囿;清朝時也稱南苑,把該地作為專供皇室、官僚行獵和操兵習武的圍場。皇帝出行浩浩蕩蕩,言官不可能聽不見看不見啊。於是楊雍建就上奏皇上,請皇上保重龍體,謹慎出入南苑,千萬別比原獸還勤快。這話一出,可是氣炸了順治皇帝,你個臣子敢這麼跟我說話,這是幾個腦袋給你的膽量!對啊,皇帝入南苑而已,你個臣子激動啥?再說南苑本就是皇家林苑,皇帝頻繁出入有啥不妥嗎?還真有。

清朝第一諫官楊雍建,上奏“慎入南苑,毋勤於原獸”,氣炸順治帝

南苑行圍劇照

明武宗就是反例

《明史·武宗本紀》記載明武宗“耽樂嬉遊,暱近群小,至自署官號,冠履之分蕩然矣”。當年的明武宗因為光顧南海子(即南苑)就被《明史》斥責為“耽樂嬉遊”,昏君的帽子戴的妥妥的了。當然了,明武宗也不光這一點劣跡,那是後話了。但是從史料記載來看,皇帝只顧自己行樂,要被世人所唾棄的。在古代出行,那交通可是相當不發達啊,哪像今天動車高鐵飛機,出個國也不過一天的事。皇帝在其位,光顧著出行,億眾天下不要管了嗎?不是昏君是啥?的確如此!

清朝第一諫官楊雍建,上奏“慎入南苑,毋勤於原獸”,氣炸順治帝

順治帝劇照

順治被直白大臣掃了面子

順治皇帝給自己辯稱說“國家是靠武力平定禍亂的,國家安定了,百姓種田一派和氣,可是也不能忘了戰爭隨時還會有啊”。言外之意,你懂啥,我這是鍛鍊身體,未雨綢繆,隨時準備打仗呢!多霸氣的理由,很多皇帝都是藉著這個藉口出去玩,尤其是康熙皇帝。

於是氣不過的皇帝就把楊雍建叫來,讓他挺直身子跪在苑庭中,當面數落他的罪行,並讓他免冠謝罪。

清朝第一諫官楊雍建,上奏“慎入南苑,毋勤於原獸”,氣炸順治帝

楊雍建

楊雍建直面皇上不低頭

要說天子一笑可加官進爵,可是天子一怒隨時都有可能禍及性命啊。若普通大臣侍直等見了天子發怒,頭得磕破了的認錯求饒吧。然而偏偏就有不怕死的,這不楊雍建卻只是回答說:“臣只知道忠愛吾皇,沒有其他罪”。這是誰啊,好牛氣,敢抗旨不遵,還頂嘴,任誰誰不氣呢?關鍵是皇上不要面子的嘛!這不,皇上更加生氣了,臉色都變了,氣的走來走去,路過他面前就譴責他的不是。再來看看旁觀者是啥反應,諸大臣和當值的侍衛等都嚇得腿直打哆嗦,可他楊雍建呢?人家愣是硬氣的挺直身子跪在那裡,面不改色,佩服。

清朝第一諫官楊雍建,上奏“慎入南苑,毋勤於原獸”,氣炸順治帝

清朝大臣劇照

皇上說了一大堆氣話,他楊雍建就是不開竅也不認錯。皇帝一看沒法了,心想我也沒真想定罪於你啊,好歹不能讓後世人扣個昏君的帽子,就是找點面子嘛。關鍵時刻,朕身邊的眾大臣也沒人敢出來說話,臺階看來還得自己來下啊,皇帝於是對他說:“你難道不知道有功績就歸功於他人,有錯誤就歸咎自己嗎?你拿出這副高高在上的樣子,故作正直來換取你的名譽,說我善於遊山玩水,你打算啥時候取代我啊?”

皇帝自己找臺階下

這前半句話來源於《禮記·坊記》,孔子曰“善則稱人,過則稱己,則怨益亡”,意思是“有好事歸功於別人,有過錯歸咎於自己,仇怨就會日益減少”。這後半句編者讀出了兩種意思,第一是你楊雍建想騎到我頭上來嗎,第二是你楊雍建要不也去遊山玩水吧我這就辭了你。史料記載無過多註釋,具體意思還需再考證。但意思不外乎,你楊雍建還讓我這皇帝的臉往哪放,不知道有過錯歸你自己嗎!

清朝第一諫官楊雍建,上奏“慎入南苑,毋勤於原獸”,氣炸順治帝

孔子

皇上都把話說到這份上了,他楊雍建好歹也是個進士出身,就算再是個榆木疙瘩也得該開竅了,於是一頓叩首說:“這是我的錯啊”。事情到此,臺階終於下來了,皇上也因此在心裡敬重這位臣子。後續,以後凡是楊雍建再有章奏,皇帝都是和顏悅色,沒有不接受採納的。皇帝心想,忠臣是忠誠,就是說話太直了啊,朕也不是昏君,這出尷尬一次就夠了,聽忠臣言吧。

史書評價

從這件事情來看,順治皇帝當時也年輕氣盛,自古皇帝為大,皇帝面子多重要。楊雍建若穿越到現代,無疑直男一個,上來就說皇帝的不是,皇帝面前也不說句軟話,聰明點的老臣好歹也委婉點啊。若放在職場上,這等員工會不會被老闆開除呢?若是真遇上了昏君,連帶著族人也跟著倒黴了。所以,兵行險招,他楊雍建押對了。

清朝第一諫官楊雍建,上奏“慎入南苑,毋勤於原獸”,氣炸順治帝

上奏劇照

最後,再為順治帝證明一下,人家也不是隻沉迷於兒女情長啊。從小受多爾袞的壓制,長大他母親又霸道制定妻子人選。堂堂皇帝當的多憋屈,叛逆也不過是想獨立,找尋知己來舒緩一下當皇帝的壓力。就這一點奢侈都被阻攔,擱誰誰不怨呢!但是史料評價順治帝還是很高的。據史料記載,順治十年,恆雨為災。大臣上書停造乾清宮,以錢財賑濟軍民,皇上聽從了。史書評價“世祖從諫如流,愛民如子,乃不惜節土木丹青之費,嘉慧窮簷。開國規模,豈復三代后帝王所有!”

小夥伴們,對此你有什麼看法呢?歡迎留言評論。

編者:詞話今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