塞爾維亞,曾經令歐洲各國豔羨,為何如今成一貧如洗的內陸國

話說天下大事,盛極而衰,縱觀整部世界近現代史,是歐洲列強一個個稱霸世界,而後由盛到衰的歷史。當一個國家成為老大的時候,老二老三老四老五等國家也想取而代之,於是便衝突不斷。如果這個時候做不到居安思危,未雨綢繆,則可能很快被擊退。

比如西班牙曾經是海上霸主,荷蘭也曾經是"海上馬車伕",不過富而不強,沒有好好利用財富增強國家實力,在同英國、法國等國家幹過幾仗之後,被逆襲取代。英國雖然稱霸世界好幾個世紀,但德國等後起的國家同樣覬覦世界霸主的地位,結果鷸蚌相爭漁翁得利,蘇聯和美國成為了超級霸主。

塞爾維亞,曾經令歐洲各國豔羨,為何如今成一貧如洗的內陸國

在歐洲,曾經有一個非常發達的社會主義國家,鼎盛時期歐洲很多國家都羨慕,可是不到二十年的時間,便被打成了內陸國,如今窮得叮噹響,其中的教訓值得深思。

這個國家指的是塞爾維亞,如今歐洲最貧困的國家之一,當年的塞爾維亞可不是這樣。1929年,在塞爾維亞王國的基礎上成立了南斯拉夫,二戰爆發後,德國入侵南斯拉夫,1945年,在英明的領導人鐵托帶領下,在蘇軍的配合下,南斯拉夫趕走德國侵略者,成功復國。

塞爾維亞,曾經令歐洲各國豔羨,為何如今成一貧如洗的內陸國

鐵托領導下的南斯拉法達到了歷史的巔峰,是個擁有兩千多萬人口、二十多萬平方公里、擁有眾多優良港口的大國。南斯拉夫採用蘇聯模式發展經濟,短時間內工農業便得到快速發展,在外交上南斯拉夫實行獨立自主的政策,不加入華約,因此受到蘇聯的制約較少,也有更多的精力發在經濟上。

因為這些原因,南斯拉夫的經濟一度非常發達,經濟發展水平遠遠超過華約國家,通過幾個數字我們可以看出來:在70年代後期,全國超過三分之一的人有家用汽車,每兩個家庭有一臺冰箱,孩子長到七歲便可以享受八年的免費義務教育,一直到15歲。

塞爾維亞,曾經令歐洲各國豔羨,為何如今成一貧如洗的內陸國

因為這些原因,連西方一些發達國家都羨慕南斯拉夫的生活水平,而且由於南斯拉夫特殊的地理條件,每年都會有好幾百萬的人來南斯拉夫旅遊,這又是南斯拉夫一筆額外的收入。

福兮禍之所伏,南斯拉夫的發達在讓很多國家豔羨之餘也招來了嫉妒,一些西方發達國家不允許在他們的世界裡有這麼一個不同制度的發達國家存在。蘇聯解體後,尤其是鐵托去世後,南斯拉夫迅速走向滑坡路,各方力量粉墨登場,很快,南斯拉夫崩潰。

塞爾維亞,曾經令歐洲各國豔羨,為何如今成一貧如洗的內陸國

面對南斯拉夫的頹勢,以米洛舍維奇為代表的的塞爾維亞領導人率領南聯盟,試圖做最後的努力。然而,隨之爆發的科索沃戰爭再次打破了塞爾維亞人的美夢,西方國家是必置南聯盟於死地,扶持各種力量,繼續瓦解南聯盟。

最終的結果是,原本發達的南斯拉夫,最終演變成了七個國家,而塞爾維亞,最後成了一個沒有港口的貧窮內陸國。經過多年的戰亂,整個國家一片狼藉,滿目瘡痍,經濟後退了幾十年,再也沒有了當年的輝煌。

塞爾維亞,曾經令歐洲各國豔羨,為何如今成一貧如洗的內陸國

一個國家如果太有錢了也不見得是件好事,如果有相應的軍事實力做支撐,國家團結一致,實力強大,這自然不必擔心;但是如果有錢了但是沒有相應的實力作保障,便如同清朝時期一般備受欺負。有些國家並沒有看起來那麼好心,只有努力發展經濟的同時增強國家整體實力,保持謹慎和警惕,我們才會更安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