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一品的總督和正二品的巡撫,作為封疆大吏,到底誰的權力更大?

繁華萬里




首先,我們聊聊總督和巡撫出現的時間。這兩個官職出現於明朝,但屬於臨時性的官職。在明朝下轄的每個省份中,布政使、按察使和都指揮使才是真正的三駕馬車。但是到了明朝統治的後期,總督、巡撫兩個官職已經出現了逐步固定化的趨勢。但並沒有徹底形成,在清朝入關之後,總督和巡撫才逐漸成為地方上的封疆大吏,而且管轄區和職權範圍也逐步固定。我們看一下總督,清朝總計有9位總督,例如兩江總督、湖廣總督、陝甘總督等等。總督一般掛兵部尚書或者兵部侍郎的頭銜,屬於從一品或者正二品文官。



在官場上,一般稱呼總督為“部堂大人”或者“制臺大人。”總督一般管理兩三個省,例如陝甘總督,負責管理陝西和甘肅等地區。 至於巡撫,每個省都會設立巡撫。巡撫一般掛都察院右都御使或者右都副御史頭銜,屬於正二品或者從二品的文官。在官場上,稱呼巡撫為“中丞大人”或者“撫臺大人。”請注意,巡撫是一個省的一把手,能夠負責各方面的工作。而總督雖然品級高於巡撫,主要負責兩三省的軍務,因此才會加掛兵部的官職。總督對各個省份有監理的管理,但請注意,總督不能直接管理各省的政務。



從總督和巡撫的關係來說,總督屬於巡撫的半個上級,但也算半個同事。在軍務方面,總督擁有絕對額話語權。但在人事任免、賦稅徵收、經濟建設等問題上,總督的手不能伸太長。否則,巡撫大人會很不高興。曾國藩擔任兩江總督期間,由於過度干涉江西省的事務,引發了江西巡撫沈葆楨的不滿。 沈葆楨與曾國藩開始相互彈劾,結果,朝廷採用了各打五十大板的辦法,誰也沒有得罪。由此可見,在朝廷的眼裡,巡撫的重要性不一定比總督低。



此外,巡撫與總督見面以後,雖然巡撫需要首先行禮,但總督必須還禮,而且在總督面前,巡撫是有座位的。其他的地方官員見了總督,則只能站著。在清朝統治時期,總督和巡撫經常上演龍爭虎鬥。 例如在東南地區,安徽巡撫、江西巡撫和江蘇巡撫,都在想辦法逐步架空兩江總督。到了清朝統治的中後期,由於這樣的情況越來越嚴重,朝廷只能讓兩江總督負責兩淮地區的鹽務、漕運,從而擴大總督的權力。這樣的情況並不僅僅發生在東南地區,尤其是那些督撫同城的省份,兩位封疆大吏的較量很精彩。



例如甘肅省會蘭州,甘肅巡撫和陝甘總督都在蘭州,對於其他地方官員們來說,陝甘總督總想插手甘肅地方上的政務,不過甘肅巡撫也不傻。尤其是那種並非隸屬關係的省份,總督和巡撫幾乎是平級關係。四川總督與山東巡撫見面,到底誰的地位高呢?所以說,總督的地位略高於巡撫,但並不是巡撫的上級。巡撫與總督的分工不同,相互制約的關係。



但另一個尷尬的情況出現了,無論是總督還是巡撫都能夠管理提督。 提督是從一品的武官,請注意,武官。負責管理全省的綠營軍,按道理來說,地位與總督相當,高於巡撫。但在清朝實際官場上,提督需要接受總督和巡撫的節制。提督見到總督、巡撫,必須首先行禮:“參見制臺大人、中丞大人,”對方最多客氣一下:“軍門不必多禮,起來吧。”

本人不是歷史學家,不過是根據電視劇和一些清代歷史資料的情節做出猜想,故事為主,歡迎網友吐槽! 請關注頭條號:日堯居k古史!堅持原創。


日堯居


我們先來比較一下總督和巡撫。



清朝的總督主管一到幾省的軍務,並對轄下各省有監督的權力,品級上如掛兵部尚書銜,就是從一品,不掛就是正二品。巡撫則主管一省民政,品級上一般掛兵部侍郎銜為正二品,不掛就是從二品。但一般來說,總督巡撫都是要掛兵部尚書和侍郎銜的,因為他們在地方都管著兵。總督管著直屬的督標,人數五千,巡撫則管著直屬的撫標,人數兩千。另外有些地區不設巡撫,例由總督兼任,如四川、直隸。還有些省份之上無總督管轄,如山東、山西、河南三省。



這麼來看,論品級和管轄區域,總督應該是巡撫的上級,比巡撫高一些,但實際情況並不完全如此。

首先,二者在職權上的側重點不同。總督是主管轄區內的軍務,而巡撫主管一省民政,當然也監管兵務。如果總督和巡撫在民政事務上產生衝突,總督可以監督,但沒有決定權,巡撫完全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頂住總督的壓力。



第二,清朝是一個皇權至上的朝代,皇帝因人授權的情況很正常。換句話說,誰權力大誰權力小不完全看品級,要看皇帝是否願意給你授權。比如總督具折上奏都是單獨署名,而巡撫則是與總督會同上奏,但如果是密摺,巡撫亦可單獨上奏。所以,皇帝完全可以通過來自各地的密摺去判斷是非曲直,以便考慮給誰進一步授權的問題,而不完全看品級高低。而在清朝,總督、巡撫不合的事也真不少,如兩江總督噶禮和江蘇巡撫張伯行。


達摩說


這個沒得講,當然是總督權力大,不管是明朝的試製,還是清朝的定製。明朝的總督、總理、巡撫,均是因事而設,派出重要官員,所轄地區亦不一致,如總督宣大、山西等處軍務兼理糧餉,總理河漕兼提督軍務,巡撫浙江等處地方兼提督軍務等,是中央派出之大員,非地方官,而處理事情較重者多加總督,事情較輕者加巡撫,直到明朝中葉以後,總督、巡撫才漸成為各行省事實上之長官。

圖為直隸總督署,位於保定,是現存最完整的清代省級衙門。

在清朝總督是巡撫的直屬上級,根據《清史稿·職官志》、《清文獻通考》、《清通典》等文獻記載來解剖分析,清朝總督,是正二品,但會例兼兵部尚書銜、右都御史銜,變為從一品,如果加了大學士銜就是正一品了,轄一省至三省,一般轄兩個省,全國設總督8人,晚期增設東三省總督,另有河道、漕運總督。

宋犖,曾任江蘇巡撫達13年之久,在清廷“不致久任”慣例下,實屬罕見,康熙有3次南巡到江蘇,都由宋犖接待,被康熙譽為“清廉為天下巡撫第一”。

而巡撫,是從二品,但會例兼兵部右侍郎銜、右副都御史銜,變為正二品,每省一人,為一省之長。所以從自身品級和兼任品級,管轄範圍,總督都高於巡撫,總督因制軍、制臺,一般自稱“本部院”、“本部堂”,而巡撫一般稱“撫臺”,有文人雅稱為“方伯”,總督和巡撫作為清朝的封疆大吏,合稱在一起為“督撫”,而巡撫會尊稱總督為“帥”。

山西督軍府舊址,最早為北宋大將潘美的帥府,清朝為山西巡撫衙門。

當然,總督和巡撫作為省一級最高長官,兩人權力也不會太重複,總督會側重於軍政,巡撫側重於民政,即所謂“總督專重兵制,巡撫專重吏治”。如果是上奏事務,總督可以單獨上摺奏事,而巡撫一般與總督會銜上奏,密摺除外;總督有直屬的標兵,稱為督標,名額雖不等,一般為5千人,由副將、參將等武官統領,而巡撫的直屬標兵,稱為撫標,名額2千人,由參領、遊擊統領,從各方面待遇上也能看出總督高於巡撫。

駱秉章,四川總督,晚清八大名臣之一,石達開死於他之手。

當然有個問題,清朝有8大總督,有些巡撫慣例由總督直接兼任,比如直隸、四川的巡撫,均由直隸總督、四川總督兼任,在山東、山西、河南等地,不設總督,如果這三個地方最高長官就是撫臺大人,巡撫之權如總督。也有總督和巡撫兩人不合而爭鬥的,特別是滿漢官員,比如康熙時期的兩江總督噶禮和江蘇巡撫張伯行,幸虧噶禮受賄敗露,被撤職,張伯行清廉剛正,險勝。


圖文繪歷史


總的來說還是總督的權力要大於巡撫。總督和巡撫經常合在一起稱呼為“督撫”,因為從清朝開始總督和巡撫就是地方的最高長官。在明朝的時候,朝廷要派出大臣到地方去處理軍務和政務的時候,就要給這些人安排一個頭銜,類似於“欽差大臣”,“總督”和“巡撫”這兩個詞是動詞。

總督的全稱就是“總督某地方軍務糧餉兼巡撫事”,巡撫的全稱就是“巡撫某地軍務兼糧餉”,這些人處理完軍務和糧餉等事情以後,就會回到朝廷和皇帝報告,繼續在朝中擔任他原來的職務。所以在明朝一開始的時候,總督和巡撫,都是一個臨時性的官銜並不是長久的官職名稱。


在清朝的時候,總督和巡撫真正的成為了地方的最高長官。總督要管理一個省或者兩到三個省的軍政民情要務,巡撫管理的是一個省的軍務,吏治,訴訟,刑獄的事件。總督和巡撫都被稱為封疆大吏,但是總督卻是最高一級別的封疆大吏。

清朝總共有九大總督分別是直隸總督,兩江總督,陝甘總督,閩浙總督,湖廣總督,四川總督,兩廣總督,雲貴總督,東三省總督。

其中特別強調一些,川陝在當時幾次合併又分開,所以我們可能會聽到陝西總督,川陝總督,陝甘總督。比如說年羹堯擔任的是川陝總督,但是後來年羹堯被賜死以後,嶽鍾琪接任了他的位置卻叫陝甘總督,主要就是因為幾個地方隔三差五的合併分開。還有東三省總督是設立最晚的總督,東北的奉天,吉林,黑龍江三省總督和巡撫一直到了1906年才開始設置。

清朝有9個總督,21個巡撫,這21個巡撫分別為江蘇,安徽,河南,山東,山西,陝西,甘肅,浙江,湖南,湖北,廣東,廣西,雲南,貴州,福建,江西,新疆,臺灣,奉天,吉林,黑龍江。在四川和直隸兩個省只有總督沒有巡撫,臺灣和福建原來都屬於福建省,後來臺灣建省以後福建巡撫改成了臺灣巡撫,而福建巡撫開始由福建總督兼任。

總督的官品是高於巡撫的,但是並不代表著總督完全管理巡撫,總督和巡撫是有著相互牽制,相互監督的關係,兩者在官品上有等差,但是並無尊卑之別,總督和巡撫會見地方官的時候,都是可以坐在坐位上的,其他地方官則需要站著或者等待總督和巡撫賜坐。所以在清朝歷史上經常會有總督和巡撫互參的案子比如說康熙年間著名的江南科考舞弊案就是兩江總督噶禮和江蘇巡撫張伯行互參,最後江蘇巡撫張伯行為人剛正,獲得了最後的勝利,噶禮收受賄賂被革職。

但是一般情況下總督算巡撫的半個長官,總督在卸任的時候,可以向皇帝推薦自己所管轄各省的某個巡撫可以接替自己的位置?比如說康熙年間的湖廣總督郭琇深受康熙寵幸,此為官清廉,為“康乾盛世”做出了巨大貢獻,被譽為“治理江南之最”。他當初靠著三大彈劾名動天下,他彈劾的三個人分別是權臣納蘭明珠,幫助康熙扳倒索額圖的當朝宰輔高士奇,河道總督靳輔,這些人每一個都權勢滔天。他在退休的時候就向康熙推薦了當時的湖北巡撫年遐齡接任自己位置,也就是年羹堯的父親。果然,年遐齡後來擔任了湖廣總督,並且在他的治理下,兩湖地區依然有著良好的發展勢頭。


紅雨說歷史


例如浙直總督胡宗憲,主要是管理兩省兵權,人稱胡部堂,那是因為他在中央掛兵部尚書,巡撫負責一省除兵外的所有事物,巡撫不一定怕總督的,比如胡宗憲要求趙貞吉借糧食給浙江,趙貞吉完全可以不借


共享生物圈


總督要比巡撫權利大的多!首先從職權範圍來講,總督可兼任幾個省,而巡撫多數只管理一省!其次,總督掌管軍事和政務,可以說既管軍又管民,而巡撫只管地方政務。再次,總督都是雙料人才,上馬能打仗,下馬能安民,也是皇帝特別倚重之人,但也是皇帝忌憚之人!另外一點,在同治七年,出現了曾國藩和沈葆楨總督和巡撫相互彈劾的事情後,在同治九年又出現了刺馬案後,為防止軍政和民政之爭,也為了怕總督權利過大,尾大不掉,清朝開始限制總督管理地方政務,大體實行總督重點管理軍政,巡撫負責地方政務,並且可以分別直接上奏皇帝。但有一點,若有緊急事件發生,總督有優先處置權利!說白了,巡撫在緊急時刻還得聽總督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