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轟鳴」付於武:疫情下的汽車產業更應該協同創新

這場疫情對經濟、商業、企業業務的衝擊顯而易見。

交易沒了、訂單沒了、上游供應斷了、員工聚集有風險……2月份的斷崖下滑式數據更可見車市開局之“侷促”。

汽車產業作為國民經濟支柱產業之一,對帶動經濟和穩定就業有著重大意義。為了穩定汽車消費,最近業內呼聲不斷,希望能儘快出臺刺激消費的相關政策,以便在疫情結束後釋放消費需求,加速產業和經濟的恢復。 搜狐汽車特別連線中國汽車工程學會名譽理事長、中國汽車人才研究會名譽理事長付於武為大家解讀,尋找車市提振的支點。

「轟鳴」付於武:疫情下的汽車產業更應該協同創新


「轟鳴」付於武:疫情下的汽車產業更應該協同創新

1、政府如何採取一些適當的措施來刺激車市?

付於武:首先限購的影響最直接,也會起到拉動市場刺激市場消費的作用。

限購是一個老話題,北、上、廣、深特大城市限購的城市解除或者開一部分口子,是刺激市場拉動消費最有利的一個政策。

從中國目前的汽車產業狀況看,過去這幾年我們一直談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產品結構的改革、市場結構的調整,現在更要從需求側釋放市場活力。供給側和需求側都要照顧,需要全鏈條供需雙方平衡,以及更大的政策力度來支持拉動市場消費。

我先講供給側,比如北京擁堵不堪,我們還能接受多少的增量?似乎沒有多大空間。我這次在舊金山有三個很強烈的感覺,一個停車場多;第二,電動車多,特別是特斯拉,到處可見特斯拉;第三,混合動力多。

道路擁堵的問題可不可以通過改善交通管理、智慧交通、智慧城市,增加供給,給我們汽車的發展提供更多的空間,我覺得這是我們必須要考慮的。

政府應該通過有效的供給,提高我們的市場道路容積。新能源汽車發展的戰略能不能通過智慧城市、智慧交通、智能汽車的發展釋放出更多的市場容量?完全可能。世界車聯網大會當時有一個報告,提出來如果普及車聯網技術的話,可以使一個城市的道路有效容積不變的情況下容量增加一倍。當然我們說一倍可能誇張,50%是否擁有車聯網?那是可能的。

城市管理者還是有非常大的空間來提供汽車的有效供給,所以智能交通、有效的交通管理和私人消費相得益彰,我覺得可能對我們啟動拉動刺激汽車市場非常有利。

從需求側來講,要刺激市場的消費,要更多的人擁有車。老百姓現在一車難求,不關心能源還是傳統車或者節能型汽車,無論是個人消費還是單位購買,我們的需求一定要刺激起來。

需求側怎麼刺激?往哪兒刺激?取消或部分增加數量,給更多的消費者開口,增加一定的購買需求,釋放這樣的需求是最有效的方法。

第二,積極引導小型車的消費。

比如消費稅、購置稅減半或者全免,2000年購置稅小排量汽車1.6升以下有政策。當時取消這個政策我說能不能還是給小型車有一定的空間,為什麼?車的道路容易受限,如果大家大型化去發展,顯而易見這個產品結構是不合理的,我們應該積極引導小型車的消費。

在日本就可以看到,小型車行天下。在中國SUV或者有的車越來越大,SUV當然要發展,但是更多要理智提倡綠色出行、小型車消費,這點應該向歐洲和日本學習。

我希望政府拉動市場,政策出臺有利於小型車的長遠發展,把我們的市場結構積極地引導到小型車消費。

第三,對新能源汽車,我一直認為現在不應該補貼,再補貼於產業發展不利,但是於當下而言,2020年這個特殊的年份我們的整個市場這麼糟糕,我覺得繼續給予一定的財政補貼是必要的。

我的一個想法,地方財政的壓力很大,過去財政補貼是地方和中央共同承擔,我覺得這個政策不應該一刀切,是不是根據地方財政的情況給予不同的精準施策。中央財政保留,地方財政根據地方的情況給予不同的補貼,像廣東珠三角經濟比較活躍可以給一些,有的是很困難的,讓地方拿出錢來確實有點為難。

新能源汽車的補貼政策是不是不要一刀切,區別對待,精準施策。

第四,剛才我說了小型車、新能源,節能汽車是不是也要給它發展空間? 節能汽車和新能源汽車發展應該兩個方向,都應該堅持,這個路徑也應該支持。 節能和新能源汽車我覺得拉動市場,當然最直接的部分放開限購。

2、疫情下,車企優勝劣汰的趨勢會不會越來越嚴峻?

付於武: 這次我們的企業和產業是三重壓力,第一個轉型, 特別電動化、智能化轉型,我們看到了大眾,通用這樣的國際公司都在謀劃電動化轉型。

還有一個經濟下行,當前疫情的發展是在近30年來從來沒有的經濟下行空間壓力下,不轉型沒有明天,經濟下行在2020年這麼嚴重本身就會壓倒壓垮一批企業,不光是OEM一批零部件供應商。

疫情會加速產業的結構性調整和兼併重組,在轉型的戰略機遇期,再加上疫情的壓力,越來越多的企業謀求轉型。

3、您對市場的預判?

付於武:中國市場我過去說三千萬,還有很長的發展空間,今年不是三千萬的問題,肯定要觸底,也不要想疫情之後爆發式增長,不存在爆發式增長,沒有像2003年SARS非典時,那時候經濟上行。 現在經濟下行期遇到了疫情,跟2003年不一樣,我的判斷雖然抑制了消費這幾個月,但是疫情過後也不會出現2003年暴發。

在疫情及多重壓力之下,我覺得也是給我們汽車人一個再思考的機會,思考以後可能變成一筆新的財富,成為協同創新的一種推動力。

企業的挑戰是什麼?這些天跟企業家通話,中小企業更多是資金鍊不要斷,他們最害怕的是資金鍊斷裂。現在沒有收入,還要維持活著。

在經濟不景氣這麼大的壓力下,經濟負擔之重可以想象。我們的銀行一直說去槓桿,這時我們的銀行、財團、資本要給企業機會,特別是民營企業和中小企業,不拉他們一把,他們真的沒有希望。現在真是需要雪中送炭,這是對大多數中小企業而言。

當下需要企業家比任何時候頭腦都要清醒,我們合理地控制成本是非常非常重要的。

壓力之下會更加刺激中國汽車積極創新融合發展,沒關係,階段性地調整,春天總會到來,發展還是很大的。

4、如何整合資源,形成我們自己的競爭力?

付於武: 我個人很欣賞豐田的精益生產和管理,從汽車的歷史看,日本的精益生產方式引領汽車產業多少年,成為世界汽車產業一筆重大的財富。

就當下看,精益生產、內涵式的發展、成本的控制、精益的管理,比什麼都重要。

從汽車產業來講,我做行業工作多年,企業談內涵式發展的已經不多了。

當時廣州本田一車難求的時候,我跟本田的負責人說為什麼不擴大產能?他說不行,很多人認為我們是飢餓營銷,其實不是的,本田就是要控制節奏,一步步把車子做到最好。

倒逼改革,倒逼原來重視不夠的企業,把精益做好,車市增速的放緩加上疫情的雙重壓力下,給我們一個剎車的時間,不再浮躁,從戰略到戰術去檢討改進管理的機會。

我現在的想法,中國這幾年改革開放以後催生了民營經濟,作為OEM來講吉利和長城,合資企業大眾、通用、豐田都幹得非常好,這是應該讚許的,應該充分肯定的。

我們的新能源汽車和智能汽車某些方面的理念和做法形成了我們物質技術的基礎。翻過來看,能不能把社會資源有效地整合?這是對我們一個產業大的命題。

不管新勢力、老勢力,能把社會資源更好地整合起來,產生我們的產業競爭力,這是產業應該注意的一個現象。

解決中國汽車產業由大變強的問題,不要光侷限於新勢力、老勢力,要大幅度整合資源調整,用市場的力量是更有作為的一個方式。

我們能不能從更高的層面、更長遠的視野去看這種戰略性的重合度,疫情給我們一個深刻的認識,中國人集中力量辦大事的能力,任何國家任何制度都不能比。

中國除了創新突破核心技術,我們戰略性的思維整合社會的有效資源,是一個很好的現象。疫情過後談未來,我們更清醒,集中力量辦大事。什麼集中力量?整合資源就是集中力量,少投入,多產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