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3、隋唐都城洛陽周公廟遺址博物館

【7/3】1、去看看\u00012020年央視戲曲春晚\u0001的\u0001洛陽分會場

2020年中國中央廣播電視總檯戲曲春節聯歡晚會洛陽分會場,錄製地點就在洛陽市的隋唐洛陽城國家遺址公園,應天門北廣場和天堂明堂的中間,這個位置空間大,古建築遙相呼應,效果十分震撼!

我應該去現場看看這曾經的震撼之地。

【7/3】2、去看看我曾出差常住的定鼎路中州路"零公里處"的老城區

洛陽市定鼎路,南北縱向,定鼎路同洛陽市中心主幹道“中州路”的交匯處被定為“洛陽零公里處”,是國內各高速公路到洛陽的中心座標點。 定鼎路具有洛陽市交通樞紐的作用,連接著南至洛陽市關林站與洛陽新區、北至洛陽道北的城市中軸。

【7/3】3、金元古城牆遺址的洛邑古城

被譽為“中原渡口”的洛邑古城文化旅遊景區位於河南省洛陽市老城區。項目一期分佈在洛邑古城東南角。該項目東至新街,西至金業路,南至南護城河,北至中州東路,總規劃面積系1360畝。

景區包含:文峰塔、河南府文廟、妥靈宮、四眼井、金元古城牆遺址等多個歷史時期保護建築,是集遊、玩、吃、住、購於一體的綜合性人文旅遊觀光區。

【7/3】4、隋朝建築麗景門是洛陽古城的象徵

麗景門始建於隋朝,整個麗景門景區由城門樓、甕城、箭樓、城牆和麗景橋(古時為吊橋),護城河等部分組成,其城垣高厚,月城宏闊,重門疊關,上幹浮雲,氣勢磅礴,成為洛陽老城歷史文化古城街區的龍頭。成為洛陽古城歷史文化最具特色的標誌之一,並且被評為洛陽八景之一

麗京門位於洛陽西關,是洛陽古城的象徵,經開發改造後成為集古蹟、民俗、餐飲、娛樂、住宿為一體的綜合景區。天后宮、九帝宮、三神殿、城隍廟、觀音殿等古蹟廟宇分列其中。

【7/3】5、唐宋時期的洛陽城隍廟供奉的誰?

洛陽老城西大街街頭有個城隍廟,重建於明朝(1510年),重建至今也500多年了,城隍廟最早建於唐宋時期。

河南府城隍是級別比較高的城隍廟,下屬還管轄很多級別略低的城隍廟在各個縣裡。中國古代稱有水的城塹為“池”,無水的城塹為“隍”,所以城隍廟是保護地方城池的守護神。

道教信城隍,城隍是中國宗教文化中普遍崇祀的重要神祇之一,大多由有功於地方民眾的名臣英雄充當”

北京城隍供奉的文天祥;

上海城隍供奉的漢朝名臣霍光;

蘇州城隍供奉的戰國名人春申君;

廣州城隍供奉過好幾人,其中比較有名的是海瑞。

那麼,河南府城隍廟供奉的是誰?

洛陽自古名人多,至於城隍廟裡具體封的哪位還真無從查起。

【7/3】6、九龍鼎是表示九個朝代在這裡建都的標誌性建築

洛陽九龍鼎,建成於1992年9月,是一個33米高的九龍鼎花崗岩雕塑,位於河南省洛陽市老城區中州東路,

代表東周、東漢、魏、西晉、北魏、隋、唐、後梁、後唐等9個朝代在這裡建都。是洛陽的一座標誌性建築。

【7/3】7、隋唐洛陽城遺址是絲綢之路的東方起點之一

隋唐洛陽城始建於隋煬帝大業元年(公元605年)。唐、五代、北宋仍作都城或陪都,相繼沿用530餘年。隋唐洛陽城遺址佔地47平方公里,由外郭城、皇城、宮城以及東城、含嘉倉城、圓璧城和曜儀城等小城構成。城西還有西苑。洛陽全城共有109個坊裡和三個市場。

隋唐洛陽城遺址是中國現存隋唐時期保留較為完整的大型古代城市遺址,隋唐洛陽城作為帝國東都(東京),與隋大興城、唐長安城並列為隋唐時期全國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是絲綢之路的東方起點之一。

1988年,隋唐洛陽城被國務院公佈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7/3】8、洛陽是中國古代沿用時間最長的都城。

隋唐兩代的最高統治者先後居洛陽城半個多世紀,武周時期更是長期居住在神都。五代時梁、唐、晉曾都在此建都。宋時稱為“西京”,宋金之際,毀於戰亂。隋唐洛陽城前後歷時530餘年,是中國古代沿用時間最長的都城。

【7/3】9、隋唐洛陽城天堂是一代女皇武則天的禮佛堂

是武則天皇宮內禮佛的重要場所。據《資治通鑑》記載,天堂位於明堂北面,共五層,其三層即可俯視明堂(高約90米),可見其高大,其內供養有大佛像。

由於太高,天堂建成不久,被巨風摧毀。隨後武則天又下令復建。天堂遺址位於河南省洛陽市隋唐洛陽城國家遺址公園內。武則天當政時期所建的明堂、天堂,是東都洛陽宮城內最高大的兩個建築,它們一改皇宮中軸線主殿為單層的傳統,使洛陽宮城殿宇的立體輪廓和風貌氣勢顯得更加輝煌壯麗。

天堂遺址位於明堂遺址西北155米,處於宮城軸線區域西側,是一處方形臺基上有五重圓形承重基礎的建築基址,形制非常獨特。

【7/3】10、隋唐洛陽城明堂為武則天時期太初宮的外朝正衙主殿

由應天門,進入宮城,便可見宮中最高大壯麗的皇宮建築——明堂。它相當於北京明清故宮裡的太和殿。象徵皇帝的威嚴,震懾天下。

明堂原為隋時所建的乾陽殿,後經四次被毀,四次修建,先後九次易名。據《資治通鑑》“唐紀”中記載,明堂共三層,底層為四方形,四面各施一色,分別代表春夏秋冬四季。中層十二面效法一天中十二個時辰。頂層為圓形,四周環繞九龍雕塑。中間有周長十五米左右的巨型木柱,上下通貫,故此又名為萬象神宮。明堂是史上體量最大之木構建築,基底正方90米X90米,高88米,唐代建築技術之巔峰鉅作。

【7/3】11、應天門是紫微城(宮城)正南門

俗稱五鳳樓。原名則天門,是朝廷舉行登基、改元、大赦、宴會及接見萬國來使等外朝大典的重要場所。唐高宗俘獲百濟國王、武則天稱帝、唐玄宗接見日本第八次遣唐使(阿倍仲麻呂、吉備真備等)等儀式均在應天門上舉行,功能類似現在的北京午門。應天門是一座由門樓、朵樓和東西闕樓及其間的廊廡為一體的“凹”字形巨大建築群,門上有兩重觀,上題“紫微觀”。

應天門是隋唐兩京考古發掘出的第一座三出闕城門遺址,這種建制對北宋汴梁的宣德門和明清故宮的午門影響深遠,在中國宮城建築史上佔有重要地位。

【7/3】12、宮城名為紫微城是世界性政治中心和國家象徵

位於神都洛陽西北隅至高之處,前後沿用530餘年,成為九朝理政之所。是中國歷史上沿用時間最長、使用朝代最多的皇宮。

紫微城因象徵天帝居所紫微宮而得名,是當時全世界最輝煌壯麗的宮殿群,建築形制驚世駭俗,影響到了東亞各國的宮殿建設。尤其在武則天時代修建的明堂、天堂使其別具特色。紫微城佔地面積約4.2平方公里,是明清北京紫禁城的6倍,被譽為“萬宮之宮”。紫微城正門為應天門,正殿為明堂;三大殿依次為乾陽殿、貞觀殿、徽猷殿,具備最高禮制的天子五門。唐太宗接見玄奘、唐高宗俘獲百濟國王、武則天稱帝、唐玄宗接見第八次日本遣唐使等儀式均在紫微城舉行。

【7/3】13、隋唐都城洛陽周公廟遺址博物館

又稱洛陽周公廟博物館,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亦稱元聖廟,始建於隋末唐初,歷代都有修葺。洛陽周公廟博物館(原洛陽都城博物館)是在周公廟基礎上建立的一座以弘揚周公文化、展示洛陽都城遺址文化內涵的專題博物館。

周公廟是紀念西周時期著名的政治家、軍事家、思想家、西周都城洛邑(今河南省洛陽市)的締造者、中國儒家思想的奠基人周公姬旦的祠廟。周公廟大殿四角飛簷起翹,拓展伸張, 比例勻稱,節奏和諧,既莊嚴穩重又雋秀靈巧,按我國著名古建專家鄭孝燮先生所言,這是一座保留有遼金建築風格的藝術傑作,具有較高的歷史價值和文物價值。

【7/3】13、隋唐都城洛陽周公廟遺址博物館


【7/3】13、隋唐都城洛陽周公廟遺址博物館


【7/3】13、隋唐都城洛陽周公廟遺址博物館


【7/3】13、隋唐都城洛陽周公廟遺址博物館


【7/3】13、隋唐都城洛陽周公廟遺址博物館


【7/3】13、隋唐都城洛陽周公廟遺址博物館


【7/3】13、隋唐都城洛陽周公廟遺址博物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