乱弹京剧之三花聚顶金郝侯


乱弹京剧之三花聚顶金郝侯

连环套之窦尔敦


生旦统治京剧舞台的局面一直没有改变,但在京剧的鼎盛时期,其他行当也有所发展,其中花脸行的代表人物是金、郝、侯。


金少山、郝寿臣、侯喜瑞,单从名字上看,就“有戏”。


金郝侯的排名毫无争议,当然这和年龄没有关系(金少山1890年出生、郝寿臣1886年出生、侯喜瑞1892年出生),而是由他们的成名时间和牌次决定的(1939年有一场“花脸大会”,最后三出是侯喜瑞《丁甲山》、郝寿臣的《李七长亭》、金少山的《御果园》)。

那句著名的“天才是1%的灵感加99%的汗水”的后面是不是有个“但那1%的灵感是最重要的,甚至比99%的汗水都重要”的“尾巴”还有待考证,但京剧界有一句名言却有必要加个“尾巴”:


乱弹京剧之三花聚顶金郝侯

金少山之黑风帕


“千斤话白四两唱”——但那“四两唱”是起决定性作用的(四两拨千斤嘛)。

关于金郝侯,台湾剧评家丁秉鐩认为:按花脸的唱、念、做、打四门功夫来衡量,侯第一,郝第二,金第三;若综合唱、念、做,则郝第一了;只论念,侯第一;只论做,郝第一;只论唱,唱的味道郝第一,唱的字眼侯第一,唱的嗓子金第一。


不失为一家之言。

只靠一条嗓子,金少山就成为花脸挑班第一人,并独享花脸魁首直到去世。


在京剧界,金少山早已成为一个传说,一段传奇,关于他的奇闻轶事数不胜数,当然可信度并不高,总结起来无非是几点:游戏人生、挥金如土、声振屋瓦。在没有麦的年代,嗓子是演员能否成功的决定性条件,你唱的再好总得让人家听见,而金少山不但能做到让人听见,而且能听清楚,不但能让剧场里的人听清楚,甚至能让剧场外边的人听清楚,所以他能够成大名也就不足为奇了。

郝寿臣最高挂过二牌——在杨小楼和马连良的班社里,作为架子花脸,这已属异类了。在三人当中,郝寿臣最具创造力,不但在杨小楼、高庆奎、马连良的很多新戏中都担任重要角色,还自掏腰包地排演了多出以花脸为主的新戏,如《荆轲传》、《飞虎梦》、《打曹豹》、《打龙棚》等,个性鲜明。


乱弹京剧之三花聚顶金郝侯

郝寿臣之审潘洪

金和郝都给谭鑫培配过戏,侯因为年龄小一些没赶上,而他们三位都给杨小楼和梅兰芳配过戏;


乱弹京剧之三花聚顶金郝侯

郝寿臣之审潘洪


金少山是世家出身,郝寿臣是票友下海,侯喜瑞是富连成头科学生;

金是满族,侯是回族,郝是汉族但信奉天主教。


对于钱的态度呢,金是大把赚、大把花,左手进、右手出,进的容易,出的快当;郝早年受过“经励科”(相当于中介和经济人)的压榨,因此成名之后对于钱非常认真,明码实价,先见钱再上台,就连大洋的成色都丝毫不让;而侯呢,一件事就可以说明:有一年王瑶卿大寿,众弟子们准备合演《儿女英雄传》祝寿,其中邓九公一角非侯不可,但管事去找侯谈的时候侯唱嘴要一百块钱戏份。管事回报,王瑶卿让他赶紧把钱送去,侯拿过钱来,又掏出一百,说:王大爷生日,我出两百块钱份子。


不可,但管事去找侯谈的时候侯唱嘴要一百块钱戏份。管事回报,王瑶卿让他赶紧把钱送去,侯拿过钱来,又掏出一百,说:王大爷生日,我出两百块钱份子。


三大花脸的人生:金少山精彩,郝寿臣精明,侯喜瑞精细。


乱弹京剧之三花聚顶金郝侯

侯喜瑞之曹操扮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