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26 致武汉:我们从未远离,因为我们爱得深沉


一个湖北人的告白 | 致武汉:我们从未远离,因为我们爱得深沉

2003年,我戴着口罩走在湖北的街道上看着眼前的车水马龙,人来人往,尽管非典笼罩着荆楚大地,但清楚地记得人们的脸上依然镇定自若、无所畏惧。

这一年,我是十四岁的中学生。

2020年,我戴着口罩驾车行在湖北的街道上,眼前的喧嚣顿时转为宁静,偶尔见到几个行人,偶尔遇见几辆匆匆路过的疾车,突如其来的新型肺炎以强势的传染力挑战荆楚子民。

这一年,我是三十岁的中学教师。

湖北宜昌,一座“水至此而夷,山至此而陵”的山水小城,这是我的家乡。

湖北武汉,一座让我已经记不清来过多少次的城市,这是我大学时参加考试的记忆。

来到广东工作以后,每当同事们问我“你是哪里人”的时候,我都会自信地说“湖北人”,哪怕我的户口早已转到广东。

千年前,《左转》《论语》的一句“惟楚有材,于斯为盛”赞誉荆楚大地人才济济;当下,九省通衢的湖北依然是我国人才的重要输出基地,俗语“天上九头鸟,地上湖北佬”人尽皆知。历来,这里多灾多难,从1998年的抗洪到2003年的非典,武汉一直是敢于面对、挑战和克服困难的那座城,因为这里人才济济,因为我们众志成城。

十七年前,当我戴着口罩上学、放学时,我从未有过恐慌。尽管整座城市弥散着消毒水的味道,尽管街道上浮现着来来往往的白口罩,但从医学专家在电视上介绍防范疾病的方法中,从一首首轮播的励志歌曲中,我似乎找到了无畏的理由。那段特殊且难忘的时光,我曾在课堂上当做故事讲给我的学生们听。原以为这样的经历在他们成长的年代会成为一去不返的记忆,没想到如今的湖北成为了全中国乃至世界关注的疫情重灾区。

在武汉宣布“封城”及周边省份启动公共卫生事件一级响应以后,湖北十三座城市宣布“封城”,抵达家乡的那天,我丝毫没有察觉到紧张的气氛。可一夜之间,春节喜庆的画风立马转为关门闭户,萧瑟气象立刻蔓延开来。

武汉病了,湖北病了,为了保护更多的生命不受病魔威胁,湖北关闭了自己的门户,更多的湖北人选择待在自己的家中留守,街上的人寥若星辰,大大小小的楼内万家灯火,这里依然是五千万多人的家。

网上有不少人发帖,指责“武汉人逃离城市”,甚至一谈到“武汉”“湖北”字眼,就立马生出远离的想法,可谓谈“鄂”色变。

是的,武汉封城之前确有不少人离开这座城,疾病的发源也和这座城相关。此时此刻,我不想去评价少数人的价值判断和选择,毕竟面临灾难,人性的软弱注定会追求安全稳定,用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来讲,生存是人的最基础的需要,何况不是每个人都有大局观,都能保持理想。

可是,我还想说这座千万人口的大城内绝大多数的居民选择了坚守,选择了在家自我隔离,选择了配合医学专家治疗。从目前的疫情数据来看,绝大多数人都是健康的。那感染的少部分人,也没要恶意传播病毒,也没要刻意危害他人健康,他们是这次疫情的经历者,更是受害者,他们需要关注,需要关爱,需要支持。

没有一个冬天不能逾越,没有一个春天不会来临。冬季的黑夜尽管漫长,但依然遮挡不住黎明的曙光。

短短数天,全国的医护资源和生活物质保障陆续抵达武汉。援助武汉医疗数以千计的军医和普通医生团队已经加入一线救治工作,火神山、雷神山医院即将在二月初投入使用,武汉未来三天可能增加病床五千左右,中国疾病中心正开始研发新冠病毒疫苗······此类好消息,不断地传来,这是国家的力量和声音。

刷网络新闻的时候,依然看见许多令人动容的个体。武汉一小餐馆发帖为医护人员免费24小时送饭,湖南郴州二医院即将退休的曹晓英医生写下“对不起儿子,妈妈还是决定要进隔离病房”的家书感动众人,江汉城管质检队的环卫工自愿驰援医院的卫生清洁工作······还有很多类似的人物和故事,他们都是平凡的百姓,却担起了为国奉献、守护生灵的责任,这是个体灵魂的高洁。

世间喧嚣,尘世繁杂,我们都在其中来来往往,不过是在命运的好与厄中来回争渡。

如今的武汉乃至湖北已被“封城”隔离,但我们从未远离。我们关注着湖北每日的发生,期待着你我更好的未来,正如网络充斥着源源不断发送的各种消息,它们不仅仅是文字,而是五湖四海关注湖北和中国的目光以及深深地祝福。

黑夜来临,明日依旧。

湖北加油!中国加油!


如果你喜欢这些文字,请关注唐旋看见

我用镜头故事来温暖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