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5 時至今日,我們還需不需要八百虎賁?

時至今日,我們還需不需要八百虎賁?

文 | 葫蘆爸

ID:Hulupapalove


抗戰期間,上海四行倉庫的八百勇士,視死如歸、至死不退,極大振奮了全民抗戰的士氣,被稱為“八百虎賁”。很多作品都力圖著眼於這一題材,激發國民的血性。

那麼,最早的八百虎賁來源於什麼呢?什麼才是真正的虎賁呢?

時至今日,我們還需不需要八百虎賁?

三國裡有一個很有意思的典故,“小兒止啼”。

“小兒”就是嬰兒,“止”就是“停止”,“啼”就是“哭”,“小兒止啼”就是嬰兒一下子就不哭了。


為什麼呢?


因為他們聽到了一個名字。


這是一個什麼樣的名字,這麼嚇人?

很早之前,有人會用這樣的方式來嚇唬孩子。


“別哭了,再哭,山裡的老虎就會把你抓走!”


時至今日,我們還需不需要八百虎賁?

或者是“別哭了,有妖怪專門來抓愛哭的孩子!”

那麼,孩子們聽到的是“老虎”或“妖怪”麼?


都不是。


他們聽到的是一個人名。


這人是誰呢?

時至今日,我們還需不需要八百虎賁?

他叫張遼。


這個名字看上去還好啊!張是姓,遼是遼闊,他的字是“文遠”,還挺雅緻的,為什麼會令人害怕呢?

是因為他長得醜,像一個妖怪?


其實,他一點不醜,身材魁梧,長得挺英俊,照現在的話說,帥哥哥一枚。


那是為什麼呢?


時至今日,我們還需不需要八百虎賁?

時至今日,我們還需不需要八百虎賁?

94版《三國演義》裡,張遼的扮演者竟然是“唐僧”


要是說起來,和剛才的“老虎”有些沾邊,不是說他長得像老虎,而且說他是一員虎將。當時的魏國之主稱他為古代的“召虎”。


從字面意思理解,能召喚老虎,多麼厲害。


實際上,這個召虎是周朝時的重臣,文武雙全,他與周定公共同執政,號曰“共和”,這就是現代“共和”的起始。而且,那一年也就是共和元年(公元前841年),是整個中國歷史有確切紀年的開始。


時至今日,我們還需不需要八百虎賁?

由這個召虎,我們可以知道張遼在當時的地位。

時至今日,我們還需不需要八百虎賁?

“小兒止啼”這個故事在《三國演義》裡有一個專門的章回《曹操平定漢中地 張遼威震逍遙津》,在《三國志•魏書•張遼傳》裡,寫得更是精彩。

當時,曹操率領大軍征討張魯,留下張遼、李典、樂進帶領七千兵馬駐守合肥。這時,吳國君主孫權親率十萬兵馬來攻。


時至今日,我們還需不需要八百虎賁?

十萬對七千,十五比一,一般人早嚇尿了。


而曹操的這三員大將,可都是一代名將,他們知道很難取勝 ,但並非怕得要死。


不過,在商量對策時還是出現了不同聲音。


大多數人主張堅守,等待曹操大軍回援。


而張遼提出了不同意見:“曹公遠征在外,遠水救不了近火,等他帶兵回來,我們肯定已被敵軍擊破。當下,應該趁敵軍立足未穩,主動出擊,打擊他們的盛氣,提振我們的軍心,然後才能堅守。成敗在此一戰,諸君還有什麼可以疑慮的呢?”

這當中,李典和張遼平素不是很和睦,但被張遼敢於出擊所感動,站在了他這邊。


時至今日,我們還需不需要八百虎賁?

於是,張遼連夜發佈敢死令,召募了八百勇士,殺牛宰羊,喝壯行酒。


天剛亮,張遼就披堅執銳,一馬當先,帶領八百勇士衝鋒陷陣。


萬軍叢中,只見他高喊:“張遼在此,擋我者死!”

時至今日,我們還需不需要八百虎賁?

只在瞬間,就殺了幾十人,斬了二員大將。


不一會兒,竟然直接衝到了孫權的麾下。

孫權大驚失色,左右拼死護衛而退,來到一個高坡上,用長戟守住四周。


張遼停住馬頭,衝孫權招了招手,那意思很明顯:“是騾子是馬,下來遛遛吧!你手裡可有十萬大軍,連這都不敢麼?”

要說這孫權也是一代雄主,當年和劉備在赤壁聯手對抗曹操時,也曾手持寶劍,劈石而開。可如今看到這個猛虎一般的張遼,他竟然慫了,一動不動。


時至今日,我們還需不需要八百虎賁?

不過,雖然沒有膽量下去單挑,但孫權的腦子還是清醒的,他看到張遼帶的人馬很少,就揮動令旗,調動人馬將張遼團團圍住。

這時,史上最慘烈也最閃亮的突圍戰出現了。

這之前最亮眼的孤膽英雄是趙雲,一個人在長坂坡之戰中七進七出。當然這有一個前提,那就是曹操愛惜趙雲是一員勇將,所以下達了“活捉令”。要不然,有一百個他也被射成刺蝟了。而且,這裡還因為《三國演義》作者羅貫中有意“尊劉抑曹”的描寫,趙雲的這些閃光點大半屬於虛構。


時至今日,我們還需不需要八百虎賁?

而關於張遼的這次突圍戰,可沒什麼“活捉令”,都是“必殺令”,而且不論《三國演義》還是《三國志》,都有準確描述。

張遼面無懼色,先左衝,再右突,最後直接衝擊正面,一下子就闖出了重圍。孫權的兵馬眾多,卻根本沒有人擋得住他。


時至今日,我們還需不需要八百虎賁?

只不過,這次跟著張遼突出來的只有幾十個人,另外七百多勇士仍然陷在包圍中。


這些人大聲呼喊:“張將軍,您要棄我們而去麼?”


這一幕,在現代被譽為神作的《亮劍》裡也有體現,李雲龍帶領新一團,兩炮炸死坂田聯隊長,從正面擊潰坂田聯隊,衝出了包圍圈。可當時一營長張大彪還被圍在裡面,於是李雲龍又帶人重新殺了回去,把張大彪救了出來。


時至今日,我們還需不需要八百虎賁?

時至今日,我們還需不需要八百虎賁?

張遼當時的表現,與李雲龍如出一轍。他聽到仍然陷在包圍之中部下的呼喊,二話沒說,帶著幾十人再度殺入重圍。

“咱們來之前,可是一塊兒喝的壯行酒,說好的同生共死。本將軍不可能只顧自己,所以殺回來和你們一起,如今再度被圍,又有什麼,咱們再殺出去就是了!”


時至今日,我們還需不需要八百虎賁?

這樣的人,怎麼可能不得到手下的愛戴?手下這些人,怎麼可能不齊心用命?

果然,張遼帶著這幾百勇士,再度殺出重圍。

八百對十萬,一對一百二,竟然打贏了。

這場慘烈之戰,從天剛亮一直打到中午。吳軍被打怕了,士氣陷入低谷。而張遼憑藉此戰,士氣大漲,重新回到合肥城中。


時至今日,我們還需不需要八百虎賁?

之前,魏軍都怕這十萬吳軍,這會兒見張遼如此英勇,只帶八百人就敢殺進殺出,現在七千人更沒什麼可怕的了。魏軍人心思定,原來反對張遼的人也都徹底服氣。

之後,孫權帶著這十萬兵馬圍困了合肥十來天,卻始終沒有攻城的好辦法,只能悻悻撤軍。

這時,張遼再一次露出了兇猛的虎牙。吳軍前腳剛撤,他後腳就發動了追擊。

這一次,竟然又殺到了孫權的跟前。


時至今日,我們還需不需要八百虎賁?

我們可以想像,孫權這時再看到張遼,內心是極度崩潰的,自稱一代雄主,帶領十萬兵馬,猛將不計其數,竟然被這個張遼兩次殺到自己的馬前,招手挑戰,兩次都差點兒生擒自己,這是多麼驚恐的事情。

更驚恐的,還有整個吳軍的士氣,包括整個吳國人的心理。這之後,只要一提起張遼,吳國人沒有不害怕的。吳國的嬰兒晚上哭鬧,只要爸媽一說:“張遼來了!”孩子立刻就不哭了。


時至今日,我們還需不需要八百虎賁?

時至今日,我們還需不需要八百虎賁?

這就是“小兒止啼”的由來,因為張遼的勇猛,讓整個吳國心生畏懼,所以這個典故又叫“張遼止啼”。

我們可以看出古漢語的魅力,“小兒”和“張遼”都可以作主語,其實完整的意思是“張遼把小兒嚇得止住了啼哭“,受四個字的字數限制,省略了部分內容,所以“小兒止啼”“張遼止啼”是一個意思,都反映張遼勇猛,對整個吳國的震懾。

時至今日,我們還需不需要八百虎賁?

現代類似的例子,比如我們男足有“恐韓症”,這些年又增加了“恐日症”和“恐伊症”,因為韓國、日本和伊朗等國家的男足水平比我們高,碰到他們基本上都贏不了,這其實既是技術問題,更是心理問題。


時至今日,我們還需不需要八百虎賁?

當然,這是不好的例子。還有很多好的例子。

比如咱們的國球乒乓球,像“不懂球的胖子”劉國樑,“大魔王”張怡寧,他們在國外的選手看來,就像吳國將士看到張遼一樣,是一座不可逾越的高峰,仗沒開打,心裡就已怕得不行,勝負早分。


時至今日,我們還需不需要八百虎賁?

時至今日,我們還需不需要八百虎賁?

又比如前不久的女籃奧運預選賽,中國對陣韓國時,因為領先近30分,有些鬆懈。


這時鐵血教頭許利民立刻叫了暫停,朝隊員們一通狠罵:“你們在幹什麼?比賽結束了麼?已經贏了麼?”


時至今日,我們還需不需要八百虎賁?


時至今日,我們還需不需要八百虎賁?

還有一句話更震撼,“不打則已,要打就要把她們打疼,讓她們看到我們就害怕,繞著走!”


後來再沒給韓國隊任何機會, 100-60橫掃對手,至少很長一段時間會讓韓國女籃心生畏懼,聽到中國女籃就像聽到張遼的名字一樣。

時至今日,我們還需不需要八百虎賁?

那麼,張遼在逍遙津一戰成名,是不是隻是靠運氣呢。

還真不是。

早時候,張遼是呂布的部將,他也是一生孤傲的關羽為數不多的佩服的人。


時至今日,我們還需不需要八百虎賁?

說來也怪,關羽除了大哥劉備外,幾乎沒服過任何人,包括天下第一猛將呂布,大概是因為呂布有勇無謀。但是,自負的關羽,卻非常佩服曹操這邊的兩員戰將。

一個是徐晃徐公明,被曹操稱讚有“周亞夫之風”,在樊城之戰中一舉擊敗關羽。


時至今日,我們還需不需要八百虎賁?

還有一個就是張遼張文遠。關羽和他關係非常好。

當時,呂布敗於曹操被擒,懇求曹操不要殺自己。


曾經受過呂布幫助的劉備,這時在旁邊說了一句風涼話:“公不見丁原、董卓之事乎?”,說呂布一向背主求榮,所以曹操動了殺心。


呂布這時痛罵劉備“大耳賊”,卻也被自己的屬下張遼痛罵,“呂布匹夫!死則死耳,何懼之有!”


時至今日,我們還需不需要八百虎賁?

時至今日,我們還需不需要八百虎賁?

時至今日,我們還需不需要八百虎賁?

時至今日,我們還需不需要八百虎賁?

大丈夫不就是一個死麼,怕什麼?還求饒?真的丟盡了臉!

之後,呂布被斬,關羽替張遼向曹操求情,於是張遼降了曹操,成為曹魏的重要將領。

後來,關羽在土山被圍,約“降漢不降曹”等三事,是張遼代表曹操去談的判。


時至今日,我們還需不需要八百虎賁?

還有關羽在華容道放走曹操,本來已經把曹操等人讓過去了,想想不對,大喊一聲,曹操等人嚇得拜倒在地,以淚洗面。幸好這時張遼來到,關羽念及舊情,這才一併放了。

所以,能讓關羽佩服的,不光要有勇武,還要有智謀,張遼就算是一個。


時至今日,我們還需不需要八百虎賁?

跟定曹操後,張遼算是遇到了明主,立下了很多功勞,主要有五件。


一是隻身一人,在東海郡勸降昌豨(xī)。


二是攻打袁紹時屢立戰功,徵破遼東軍閥公孫度。凱旋後,曹操親自出城迎接,邀請張遼同乘一輛車,任命他為蕩寇將軍。


時至今日,我們還需不需要八百虎賁?

三是在白狼山對抗烏桓時,力諫曹操主動進攻,而不是等待後援。曹操深受觸動,將旌旗授予張遼,調動所有軍隊。張遼勇不可擋,一舉斬殺以“驍武”著稱的烏桓單于蹋頓,胡、漢降者二十餘萬。後世對此評價很高,唐朝的昭文館大學士甚至將其與漢武帝時期的衛青、霍去病並論,在《登長城賦》裡說道:“衛青開幕,張遼闢土,校尉嫖姚,將軍捕虜。”


時至今日,我們還需不需要八百虎賁?

四是中陣而立,平定荊州叛亂。當時,有謀反者在夜間縱火作亂,全軍震動。張遼並沒有慌張:“這不會是全營盡反,只是少量叛亂者的騷動惑亂而已。”於是傳令,不反者安坐勿動,率領幾十名親兵站在中陣,很快查出叛亂首領,將其正法,徹底平定叛亂。這種冷靜表現被《通典》評價為:“張遼審計,立擒賊首,亦同料敵之義”。“中陣而立”也成為一個著名典故。


時至今日,我們還需不需要八百虎賁?

五是平定廬江陳蘭、梅成叛亂。當時,安徽的天柱山非常險峻,大家都覺得不宜以身犯險,張遼卻說:“此所謂一與一,勇者得前耳。”一舉斬殺陳蘭、梅成,深得曹操讚賞:“此蕩寇將軍之功也。”


從這些事例可以看出,張遼威震逍遙津絕非幸運的偶然,而是長期累積的必然。他的有勇有謀是一以貫之的,對敵我態勢把握之準確,選擇出戰時機之精準,對雙方士氣和心理體會之深刻,無人能及,確實厲害。

也正因如此,此戰後,曹操拜張遼為徵東將軍。之後,曹操再度討伐孫權,經過合肥時,特意來到張遼當時以八百對十萬的血戰之所,感嘆良久。


時至今日,我們還需不需要八百虎賁?

曹操死後,曹丕即位,更加重視倚重張遼,尊其為國士。而且,只要孫權來襲,就請張遼屯軍合肥,讓孫權不敢輕舉妄動。

而且,為了表彰張遼的功績,封其為晉陽侯,其兄長和兒子均為列侯,還特意賜予張遼的母親皇家車輛、興建宮殿,享受極高禮遇。只要出行,所有將軍都要參拜,圍觀的人都以看到張遼的母親為榮。

對於那年跟隨張遼威震逍遙津的八百勇士,都賜予他們“虎賁”的榮譽,在軍中享有極高的地位。


時至今日,我們還需不需要八百虎賁?

這也是抗戰時間守衛上海四行倉庫八百勇士得名虎賁的來源。雖然他們沒有張遼所率虎賁突出重圍的命運,但它代表了一種精神,一種無所畏懼的勇氣。

時至今日,我們還需不需要八百虎賁?

這之後,張遼病了,曹丕立刻緊張得不行,送御衣御食,派太醫前去醫治,讓虎賁來回傳遞病是不是好些了的消息,常常是這個虎賁剛派出去,很快又派出去一個,二人都能在路上碰到,曹丕甚至親自前往探病。

張遼也不矯情,病稍微好了一些,就往返前線,乘船親自查看江防。


時至今日,我們還需不需要八百虎賁?

看到他以後,江岸那邊已經被打怕了的孫權,立刻傳令眾軍:“張遼雖然病了,但仍然不可抵擋,大家一定小心!”


時至今日,我們還需不需要八百虎賁?

這之後,張遼的病還是加重了,後來死在了江都。魏國舉國哀悼,曹丕更是淚流不止,諡封其為“剛侯”。


張遼也由此成為一代名將,與樂進、于禁、張郃和徐晃被稱為曹魏的“五子良將”,以張遼居首,在唐代被列為六十四員名將,宋代被列為七十二員名將,配享於廟堂。


時至今日,我們還需不需要八百虎賁?

而在日本,民間至今還流傳著“遼來來(遼來々)”的俗語,用來止住孩子啼哭,大概是從我國唐代傳過去的。


說人談事話典故,知史明辨鑑興衰。


目前,我們正在對抗新冠肺炎疫情,這也是一場史無前例的突圍戰、阻擊戰和持久戰。我們需要有張遼一馬當先的鬥志和勇氣,鍾南山、李蘭娟等國士還有向武漢逆行的醫務工作者已經給我們作出了榜樣。


同樣的,我們更多的人,不能以為穩穩贏就放鬆警惕,那樣的話只能成為被衝得七零八落的吳兵。越是這個時候,我們越要像八百虎賁一樣,擁有堅韌的心理,選準精確的打擊方向,最終形成強大的、必勝的戰“疫”力量,讓那些病毒敵人沒地方哭,見著我們都繞道走!


國士,請領虎賁前行!必勝!


時至今日,我們還需不需要八百虎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