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05 為什麼“人至察則無徒”?——人際關係的祕訣

“為什麼人至察則無徒”?

因為他不夠“聰明”。


為什麼“人至察則無徒”?——人際關係的秘訣


“人至察則無徒,水至清則無魚”,意思是,人太明白就沒朋友,水太清魚活不成。轉化成肯定句就是“吃虧是福”、“難得糊塗”,和“大智若愚”。這些話體現適應環境的傳統民間智慧。

為什麼呢?

大家生活本來平平淡淡,舒舒服服的,交朋友也是為了繼續舒服嘛。

但是你,一個聰明人出現了,處處挑刺,覺得你太笨,她太醜,覺得教育不好,社會不公。

跟他在一塊兒,你覺得世界顛覆了,好像我真的有點笨,我老婆確實有點醜,boss剝削我,社會也不太……

他是聰明,看出來人的不完美,社會的不完美,而,對於普通人來說——

“生活是一場夢。”


本來夢做的好好的,你跳出來說,這是假的,世界一點都不好!

於是大家都驚駭地看著你。

跟他在一起都不舒服,於是他也就“無徒”,沒人跟他玩兒了。

所以說,人還是糊塗點好,比如boss謝頂,大家都誇他帥,你要是指著他頭哈哈哈,他就會生氣。

生存智慧是,糊塗點,很多東西裝沒看見,這樣有利於維護當前的處境。


聖人當然懂這個道理,他本來不想說話的,說話就是想有所作為。你想想,說話是不是因為想做什麼,想改變點什麼,或不改變點什麼。如果心裡沒點事兒,誰費那個力氣說話!

但是,說話真的有用嗎?一部分不太聰明的人不知道,於是拼命喊;一部分聰明人知道,所以都不做聲。


孔子說“予欲無言”,他煩了,覺得世界一團糟怎麼也改變不了,弟子好笨,不想說話,我想靜一靜……

而老子就是典型的聰明人,不愛說話,直到退休了出國,守衛給他堵關口上,逼他寫了五千多字的《道德經》,不然他鐵公雞一樣一個字兒都不給你。

說話多累,一不小心就得罪人了。清朝有個人就寫了句“清風不識字,何故亂翻書”(清——清朝,文字獄),腦袋不就沒了嗎。

然而孔子雖然偶爾抱怨,也說要帶保鏢(子路)去夏威夷(“乘桴浮於海”),雖然知道付出努力多是白費功夫,到處得罪人,但他仍然不放棄,要去做吃力不討好,甚至會送命的事情,這就是——

“知其不可而為之”。


這不是一個聰明人的做法,卻是一個偉大人格的做法。


如果你想敷衍別人,想不得罪人,不用提建議,不用說真話。大家醬在一起渾渾噩噩過日子,不管自己像不像個人樣兒。

但是如果你是一個正直的人,一個講義氣的人,一個耿直善良的人,請說真話!


再講講孔子。

別人問孔子,好人是不是所有人都喜歡他,孔子看著他眼睛說,善人喜歡他,壞人討厭他,這才是好人。

又問:有人“以德報怨”,你怎麼看?孔子又表現出北方人的耿直,以德報德,以直報怨!

這不是說我們都要這麼理想化,而是請大家平時多說一點真話!

這樣會多收到一些詫異的眼神,會少一些朋友,但留下更可貴的真實和忠誠的友誼,為自己和世界多爭一點尊嚴和道義。


喜歡點個讚唄,不然我真是“人至察則無徒”了哈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