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8 《陽光普照》的警示:放任教育下,我看到了三個孩子悲涼的結局

第6屆金馬獎黑馬傳奇《陽光普照》,講述的是一個家庭式的悲劇故事,在這部暗黑色彩的影片裡,我為三個孩子的結局深感惋惜,在本該綻放的年紀裡,他們揹負了太多不該有的負擔。至於原因,或許就藏在他們的家庭教育裡。

《陽光普照》的警示:放任教育下,我看到了三個孩子悲涼的結局

01"歷盡艱難,他過上了平凡的生活"---放任,是跋山涉水的彎路

整部影片因阿和而起,他被黑輪欺負,然後找朋友菜頭幫忙出氣,衝動的菜頭直接砍掉了黑輪的手。於是,阿和和菜頭雙雙入獄。

出獄後,一心想要改過自新的阿和卻被菜頭頻繁勒索,最終菜頭被殺,他才過上正常人的生活。

從不良少年到最終被社會所接納,這一路阿和走的著實辛苦,而這與他父親的放任態度不無關係。

《陽光普照》的警示:放任教育下,我看到了三個孩子悲涼的結局

阿和爸爸有三個場景,讓我印象深刻。

第一個場景,他先是拒絕去法院聽阿和的宣判,後來迫不得已去了法庭,卻說出了"希望法官多判幾年,關裡面讓他多吃點教訓"這樣的話。

《陽光普照》的警示:放任教育下,我看到了三個孩子悲涼的結局

第二個場景,駕校學員問阿和爸爸"你有幾個孩子?"阿和爸爸回答"一個,正在考醫學院"他只承認了那個優秀的兒子阿豪,而在少管所的阿和讓他羞於提起。

第三個場景,受害者的父親找到阿和爸爸,希望他能給出一些經濟補償,阿和爸爸卻一口回絕,並說賠償責任在菜頭身上,自己不會出一分錢,甚至還把那個上了年紀的父親一個人扔到了郊外的山上。這個舉動直接導致了菜頭家被強制查封,菜頭奶奶被送進療養院,這也是菜頭出獄一直糾纏阿和的直接原因。

《陽光普照》的警示:放任教育下,我看到了三個孩子悲涼的結局

面對兒子阿和,他始終保持著坐視不管推脫責任的態度,好像真的如他所說,他只有阿豪這一個兒子。

可以想象在阿和的成長曆程中,他的父母對他放任到什麼程度。他們或許都不清楚阿和是從什麼時候開始成了一個不乖的小孩,是不是曾經被霸凌過,只知道兒子小學開始不喜歡上學,國中開始加入拳擊隊,之後就開始頻繁地打架,直到進了少管所。就連兒子懷孕的小女朋友找上門來,他們還是一臉的錯愕。

如果父母能多一些管教多一點責任,兒子會不會少走一些彎路?答案是肯定。

孩子的成長,不僅僅來自於外界環境的干擾,也不僅僅來自於物質的支撐,即便你給了最好的東西,可是離開了父母的指引和責任擔當,孩子必將會出現一些問題,多走一些彎路。

放任,是一劑慢性毒藥,父母逃避的責任,最終成了孩子前進的枷鎖。

02"自殺前,他整理好了房間"----放任,是無處安放的存在

電影裡的阿豪,溫柔可靠,總是為別人著想,前途似乎佈滿陽光。

卻在某天晚上,他洗完澡,收拾好房間,刪除了所有的通訊記錄,然後走出屋子,毫無預兆地從陽臺一躍而下。

《陽光普照》的警示:放任教育下,我看到了三個孩子悲涼的結局

年輕的生命從此失去顏色,這個劇情走向讓人驚愕。

他生前最後一則簡訊是:"我希望可以找到一個有陰影的角落躲起來,可是我沒有,我沒有水缸,沒有暗處,只有陽光,24小時從不間斷,明亮溫暖,陽光普照

。"

《陽光普照》的警示:放任教育下,我看到了三個孩子悲涼的結局

他就像一個永不停歇給身邊的人帶去明亮溫暖的太陽,但身邊的人卻忽視了,他其實也在一直燃燒著自己,他也有很多失落、迷茫、懷疑自己的時刻,但卻要藏在心裡 。

和弟弟阿和一樣,他的父母對於這個優秀的孩子,其實也是放任不管的,他的好彷彿全憑著他的自我生長。只是生長過程中積攢的消極情緒,他無處排解。


《陽光普照》的警示:放任教育下,我看到了三個孩子悲涼的結局

阿豪自殺的原因,很大程度上是因為父母放任教育中的情感忽視。

簡單來說,情感忽視是指家長沒有提供給孩子自己本應該給予的情感支持,面對孩子的情感需求,家長是不回應、疏忽的態度。

情感忽視是一種"不明顯的傷害"。經歷過情感忽視的孩子,表面看起來很正常,甚至可以很優秀,但他們通常意識不到自己的情感根是脆弱的。所以一旦遇到困難,他們很會傾向於責備自己或陷入絕望。

心理學JoniceWebb博士曾經說過:

在一個家庭中,當孩子的情感需求長期得不到父母足夠的認可、接納和回應,孩子便學會了去隱藏或者壓抑他們的真實感受,情感忽視的負面影響就發生了。久而久之,會一次性的將內心的壓抑情緒瞬間釋放出來。

放任,是家長的忽視,孩子的災難。

02"他被打死了,臉都變形了"---放任,是自食惡果的歧途

菜頭的出場,足夠觸目驚心,手起刀落,就是黑輪一隻血淋淋的手。

《陽光普照》的警示:放任教育下,我看到了三個孩子悲涼的結局

他的第二個鏡頭,是在法庭上失控的大吼"阿和你說啊,全部都推到我身上,你講啊。"那種兇狠又絕望的表情,讓人印象深刻。

《陽光普照》的警示:放任教育下,我看到了三個孩子悲涼的結局

菜頭因為故意傷人坐了3年牢,出獄後,他直接找上了阿和的麻煩,幾次三番的勒索錢財,逼著阿和做非法違禁的事。

最終,菜頭被阿和的爸爸殺害,郊外的亂草地裡,躺著菜頭被石頭砸變形的屍體。

《陽光普照》的警示:放任教育下,我看到了三個孩子悲涼的結局

《陽光普照》裡,菜頭算是一個徹底被放任的孩子。他從小和奶奶相依為命,家裡窮困潦倒,不得不在年少時就混入社會。

自由生長的他,輕狂、衝動、滿身戾氣,是一個不斷把努力改過自新的青年拖下水的存在,更是為所有光明社會成員所厭惡和懼怕。

可是他並非十惡不赦,入獄是為了幫朋友出氣,對阿和的糾纏,是因為他只有阿和這一個朋友,最後被殺, 也只是因為阿和說過,在車裡抽菸他會挨老闆罵,所以菜頭下了車,給了阿和爸爸殺他的機會。

其實,菜頭並不是一個真正意義上的壞人,他只是一個被放任長大的孩子。沒有得到正面的管教,讓他在人生的歧途上越走越遠。

《陽光普照》的警示:放任教育下,我看到了三個孩子悲涼的結局

生活中,被放任教育,缺乏管教的孩子也比比皆是。

還記得那個在遊樂園摸女遊客臀部的小男孩嗎?

還記得那個在公交車上不斷挑釁乘客的小孩嗎?

還記得那個在地鐵站裡,因為沒有要到食物,而把女生推到軌道上,差點引發人命的小惡魔嗎?

事情發生時,他們的家長都在身邊,可是卻放任不管。無視孩子的錯誤,其實是在把孩子推入深淵。


《陽光普照》的警示:放任教育下,我看到了三個孩子悲涼的結局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也是對孩子影響最深的老師。在最初孩子的人格和對世界的認識不完整時,更多的是從父母的行為上得到啟示,如果父母不能給出正確的指引,或者在孩子犯錯時一味的放任,孩子就會以為錯誤的行為得到許可,以後會變本加厲,從而釀成悲劇。

放任,缺乏的是管教,失去的是孩子完滿的人生。

04 放任不是放手,教育沒有捷徑

平時我們都說家長要給孩子成長的空間,但這並不意味著家長什麼都不做,放任孩子自由成長。

日本著名心理學家河合隼雄在他的著作中提出了一個概念,叫"帶著關心去守護",他說:"有人誤解了自由的含義,認為只要對孩子放任不管就可以了。但是這樣是不行的。有人待在孩子身邊,並帶著關心去守護,是孩子的自我實現能力表現出來的必要條件。"

如何帶著關心去守護,給出家長三個建議:

第一是增加和孩子的日常溝通。

理解是從知道開始的,多一點溝通就多一點理解的可能。

作為家長,我們不僅能從日常的溝通中,發現孩子的不良情緒,及時的做出引導, 還能促進父母與孩子的情感關係。親子關係流暢了,孩子的很多問題都能迎刃而解。

第二是對孩子的行為規範給出正確的引導。

不是家長告訴孩子必須天天學習,而是在日常生活中學會怎麼接人待物,這裡的關鍵是在於家長的示範作用。

家長不要忽視生活中的小事,看上去特別小的事情,但是一件兩件三件五件十件加起來,這個孩子變成很懂禮貌,很容易被周邊的人所接納。

一旦被周邊人接納,他會產生強大的安全感,他的性格、人品就會變得更加的健全。其實,很多小事會變成大事。

第三是對孩子的興趣引導

興趣引導不是家長給孩子強加一個興趣,告訴你必須幹這個事情,而是根據孩子的天性,讓它變成自己生命中的某個強項。

一旦碰到這件事情的時候他就會成就感,有存在感。家長不要強化孩子不如別人的地方,因為每個人都有不如別人的事情,家長要做的是幫孩子建立某方面的自信。

這種自信一定不是說他這門課要學的多好,而是讓孩子深刻的相信,不管自己處在什麼位置,其實自己都是被別人接納的。


《陽光普照》的警示:放任教育下,我看到了三個孩子悲涼的結局

如果這個世界上有純粹的愛,也許就是孩子對父母的愛。作為父母,我們能做的就是不辜負這份愛。

放任,不是放手,付出才有收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