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8 《安家》創東方衛視兩年新高:3個點淺析本劇對上海打拼者的意義


《安家》創東方衛視兩年新高:3個點淺析本劇對上海打拼者的意義

《安家》播出了,很多人是衝著娘娘和羅晉去的,而我更是衝著六六和上海房產的主題去的。作為2000年初到上海的新上海人,作為在房產事業兜兜轉轉十多年的深資加班狗,這部劇幾乎是為我們這群人量身定做的。

其實,喜愛六六的現實主義作品,從《雙面膠》、《蝸居》就開始了,它幾乎寫照我們這一批新上海人的奮鬥歷史和生活現狀,是一地雞毛的家庭生活,也是仄逼的生存空間;是凌晨加班歸來的夜,也是霓虹閃耀的輝煌;我們選擇了繁華,選擇了奮鬥,選擇了落寞,也選擇了堅守。

在上海,房子是大眾情愫,不管是新上海人還是老上海人,這些年聊的話題三句離不開房子:老上海人的動遷房,富了一大批人,一家動遷3套、4套的大有人在,甚至有一家動遷8套,10套。這是什麼概念?動遷前,可能一家幾口擠在一個小危房、小平房裡過著拮据的日子,一夜之間,就成了坐擁幾千萬不動產的靠租金就甩新上海人幾條大街的富人。而作為新上海人,從2000年開始,有些人抓住了機會,有些人錯過了時代,生活的軌跡從那時就埋下了一個巨大的分水嶺,從此天翻地覆,10年,20年了,房子翻了10倍不止。這波收益,是很多人用一輩子的奮鬥也追不上的鴻溝,在上海這個城市,這成為一部分人留不下來的痛點,也是另一部分人留下來的起點。

《安家》自開播以來,在疫情佔比重頭的特殊節點上,其熱度和收視率仍然居高不下,也許和這幾個原因有關係,一是它迎合了中國人對於買房的執念;二是《安家》的“屁股”坐在了小人物的中間,為小人物發聲;三是它給堅守夢想,試圖打破人生壁壘的職場加班狗們一個可以落地的新的職業思維和可以看得見的遠方燈塔。

看《安家》看什麼?作為一個見證了這個時代的新上海人,我看到了這三點:

一、看自己:小人物就算蠢蠢欲動,也是拼盡全力

劇中,房似錦空降安家售樓中介,迅速拿下幾個“病入膏肓”的單子,展開了一場“鯰魚效應”,一群人開始蠢蠢欲動。

什麼是“鯰魚效應”?

當年挪威人愛吃沙丁魚,但沙丁魚在運輸過程中,會出現大量死亡的情況。而有人發現,如果將一條吃沙丁魚的鯰魚,放在魚群之中,那麼在鯰魚的追逐之下,沙丁魚們拼命逃亡,反而挺高了他們的存活率。

房似錦為了激發員工們的鬥志,作為上司,她暗不作聲的撬單、雷厲風行的決斷,一時間激起了同事們的不滿,也讓他們惴惴不安。新人小樓主動拜師,二年不開單的朱閃閃坐不安穩,九八五心急如焚,老油條和王子建的優越感頓時消失,連老店長徐姑姑都收緊姿態了。

不用說,“鯰魚效應”已經產生了,然而小樓、九八五、朱閃閃的奮鬥更像是“蠢蠢欲動”。“蠢”這個字上面一個春,下面兩個蟲,指的是蟲子們在春天到來的時候,左右搖晃,想舒展自己,也想前進,然而拼盡全力,在別人的眼裡卻是原地踏步。職場上的新人們無一避免地經歷這麼一個階段。


《安家》創東方衛視兩年新高:3個點淺析本劇對上海打拼者的意義


1、第一個蠢蠢欲動的是小樓,初入職場,懵懂懵逼。

他迫不及待地拜房似錦為師,當房似錦讓他準備一套高端樓盤的準備工作時,他雀躍不已,顧不上吃中飯,拿了王自健和朱閃閃桌子上的食物就奔赴現場,緊接著,史上最尷尬的事情就來了,小樓吃的是朱閃閃桌子上放的是過期食品,他肚子疼,可是客戶馬上要來了,他只好拉在了樣板房的廁所裡,而樣板房裡還沒有通水,這個小地方出來闖蕩的沒見過世面的男孩,死活衝不下去這泡屎。

客戶一進來就質疑房間裡怎麼這麼臭,一路追蹤,於是,眾目睽睽之下,見證了史上最尷尬的一泡屎,客戶嫌惡離去,觀眾爆笑,觀眾的笑聲有多大,小樓的內心就有多崩潰多絕望。這幹勁十足的努力生生地變成了個笑柄。

初入江湖,大家有沒有類似的經歷?——我有。

那年,上海實習,初入設計公司,CAD都用不熟悉,每天同事們、老闆們談論的項目感覺高深莫測,聽得我雲裡霧裡,為了多學些知識,盡力的去做力所能及的事情,試著幫大家曬藍圖,結果龐大的藍圖機子壞了,守了一夜,哭了幾次,因為第二天要交圖,空落落的辦公室裡,左研究右研究,就是曬不出來。早上詢問第一個來公司的同事,他邊罵邊輕鬆地修好了機子,其實只是一個按鍵沒搞清楚,然而當時的我就和小樓一樣懵逼,感覺自己廢人一個。

後來,又想早一點來公司拖地,結果用錯了拖布,整個公司被拖得臭烘烘,所有人都跑出來問,是誰幹的?搞這麼臭?當時的我不敢承認,假裝買早點跑了出去,回來時,他們叫了阿姨重新搞了衛生,真是羞愧難當。做為一個沒見過世面的初出茅廬的新人,世界什麼都是新的、深不可測的,感覺做什麼錯什麼。

2、第二個蠢蠢欲動的是九八五,高學歷、謹小慎微依然困頓在現實處境裡

985好不容易盼來了一個客戶,開始精心準備,零食、水果,當他在房子裡等客戶,從上午守到半夜時;當他拿著包子,不敢坐著吃飯時;當他電話打過去,迎來客戶不由分說地怒罵時;當他揉著惺忪的眼睛半夜回遠在英國地房東微信時;當他深深吸氣,為自己打氣時;那高大的個子裡、閃光的文憑下藏著一個卑微的、努力的靈魂,他們謹小慎微,用盡全部力氣卻贏不來客戶的尊重。

985的努力、卑微、不被理解的現實處境,初入職場的困頓總能在不經意間戳住職場新人的心酸。

2009年,帶著自己和同事們加班幾個月的體育館項目,去某市彙報,彙報現場,政府層面各路人馬匯聚,一開口被質疑,再開口被罵,一個彙報項目會成了批鬥會,所有的劍和矛都指著那個連續加班幾個月,盯著黑眼圈的自己。

那種無助與絕望像漫天的濃霧,你不知道自己錯在哪,也不知道前行的方向。其實,當時項目早內定,我們幾個月的辛苦、絞盡腦汁、精益求精的工作不過是別人安排好的過場,這場戲,沒有人向我們透露過角色和位置,我們也沒能力站在更高的平臺上去調整方向,除了守望,別無其它。

這幾乎是上海職場外地新人的一個縮影,沒有背景,抗過了十多年的讀書生涯,非常努力,絞盡腦汁的希望自己快速成長起來,眼前的困境和天價房屋會成為一團迷霧,讓人不經意間生出逃離上海的想法。

3、第三個蠢蠢欲動的是朱閃閃,美麗、單純,卻總憨憨的踩不上點

朱閃閃,長的漂亮,直言來公司為了找個金主爸爸。起初,我們只是有些瞧不起她,她一直沒開單,卻混吃混喝;後來,卻有些同情她了,大熱天穿著跳跳虎,發了十萬分傳單,好不容易盼來了飼料大王,生生地沒看出來,推給了房似錦;客戶約她,意圖不軌,可惜朱閃閃直到被騙上床,還稀裡糊塗的以為別人真要買房;王自健為了幫他,把準備好的客戶送到她的手裡,她都差點放飛。

這樣的人設,現實中有沒有?企業能不能包容他們?可能是很多大眾的質疑的一個點,如果你在上海,你會明白真的有這樣一群人,她們相當普遍。

我從03年至今,換了5、6家公司,幾乎每個公司都有這樣的一個或者3個人,她們擔任前臺或資料管理的工作,她們工作輕鬆、準時上下班,重點是她們普遍年輕漂亮,那種漂亮不光來自五官的精緻,更是妝容的精雕細琢:戴著美瞳的眼睛裡閃著卡哇伊的童話星空,長長的睫毛眨巴出一個不一樣的世界,黃色的波浪捲髮像是芭比娃娃般精緻,蔥蔥十指粉嫩白皙,每片指甲都是一片藝術品,每天一套服飾,從頭到腳,從衣服到包,搭配摩登,她們溫柔,單純可愛。

為什麼她們憨憨的總也踩不上點?其實源於她們的價值觀的偏離,她們像《長恨歌》裡的王琦瑤,出生在擁擠的弄堂裡,崇尚摩登的名媛生活,她們希望通過攀附金主爸爸而改命,為了這個目的,她們格外愛惜自己的容貌,她們隨手拿著小鏡子,一絲不苟的檢查、修復,她們說話嗲聲嗲氣,骨子裡透著特有的上海氣息,她們在外地海拼者的狼性文化下,逐漸覺醒。

《安家》創東方衛視兩年新高:3個點淺析本劇對上海打拼者的意義

劇中小小的中介公司裡,3個外地人,3個本地人,身份普通,沒有高富帥、白富美,它不講大道理,只是呈現每個角色的現實處境,寫一個普通人,為每日三餐奔忙的剪影。每一個角色都有深深的上海氣息,它是六六從採訪的1000多個案例中提取出來的活生生的生活場景和人物。

在劇中,我們能看到自己的身影和憂傷,看到熟悉的街道,嗅到一杯豆漿和兩個包子的味道,感受到人物側身的憂傷,團隊共贏的喜悅......也許我們受見識、智力、能力的侷限,也許所有的忙忙碌碌看起來更像無為的“蠢蠢欲動”,但是我們依然拼盡全力的讓自己變得更好,如果理想註定是詩和遠方,至少我們還擁有了腳下的旅途和想象。

二、看職業思維:多角度呈現解決方法,展示成長性職業思維

在劇中很有意思的是,經常會拋出一個售樓問題,例如存了十多年的跑道房怎麼賣?反覆看房的宮蓓蓓和他老公到底要什麼房子?凶宅還能賣給誰?哪裡有地下二層的朝南帶窗戶型?產權糾紛該怎樣解決?中介要不要接手鄰居糾紛?怎麼介入?客戶跳單了,怎麼追回?

相信很多觀眾也會邊看邊思考,當一個個漂亮的答案跳出視線的時候,有人信服,也有人質疑,作為一個在房產事業上摸爬滾打十多年的深資加班狗認為劇情合理,現實也許雜草叢生,但是主線暗合劇情。

六六說:“我認為觀眾最有意思的一點,他大概一生就買一次房,最多兩次,然後他質疑的是誰呢?質疑採訪過買賣房故事1000套以上的人......我敢寫,肯定是因為他存在。"

為什麼會質疑?就如同老油條、王自健一樣,見識、思維限制了想象力。所以拋開質疑,試著去看去培養自己的職場思維。

《安家》創東方衛視兩年新高:3個點淺析本劇對上海打拼者的意義

1、客戶思維,站在客戶的角度上幫客戶解決問題。

反覆看房的宮蓓蓓到底想買什麼房子?老油條維護了大半年,每一次都很耐心的帶看,但始終沒有找到正確的切入點,是因為缺乏客戶思維。

什麼是客戶思維?就是站在客戶的角度幫客戶理清思路,解決問題。

例如:

  • 客戶是什麼人,有什麼特點?
  • 客戶需要什麼?
  • 願意花多少錢?
  • 願意花多少時間?
  • 他們最想聽什麼話?

房似錦教科書般的營銷手段,正是幫客戶想清楚了這幾個問題:

  • 客戶是什麼人,有什麼特點?——宮蓓蓓夫婦博士,高知,一家五口擠在38平方的小房子裡,馬上第二個寶寶出生。
  • 客戶需要什麼?——要空間、要學區房、要便利、要迅速。
  • 願意花多少錢?——暫時缺錢,房似錦幫她儘快賣掉原戶型,再幫她選擇便宜的特殊戶型。
  • 願意花多少時間?——缺時間。幫客戶裝修,省心、省時,並用裝修彌補缺憾,增加賣點。
  • 他們最想聽什麼話?——夫妻雙方切入點不一致,分開帶看,劇中房似錦用天窗給龔蓓蓓描述了一個詩和遠方,最終打動龔蓓蓓。

老油條看到了宮蓓蓓的表面需求,缺乏替客戶解決問題的主動性,所以繼續維護下去,丟單的可能性大。

另外,大家質疑的跑道房在現實市場有沒有銷售空間,答案是有。可以算一筆帳:

78平,裝修成一個三房,可以住六口人,還有閣樓上的詩和遠方,交通便利、學區房,綜合下來性價比非常高了,而且裝修後戶型也特別緊湊了,戶型有亮點。

《安家》創東方衛視兩年新高:3個點淺析本劇對上海打拼者的意義

賣掉這套房,不光需要懂客戶的心理,也需要豐富的裝修見識,解決問題的能力,老油條做為資深職業人,卡殼在思維與見識上,所以奮鬥幾十年,只能是個普通中介人。985、小樓、朱閃閃如果不能突破職業思維,最終也只能成長成王自健、老油條的樣子。

任何行業,要想突破職業瓶頸,首要需要的是建立客戶思維,才能走進客戶的內心世界,掌握客戶的真正需求,再將客戶的需求帶入自己的思路當中,這樣工作才會變得更加容易。

2、下層人做事,中層人做式,上層人做局

《安家》創東方衛視兩年新高:3個點淺析本劇對上海打拼者的意義


高學歷的985終於被阿姨挑中,處理她女兒的一套房產,985興奮不已,著手準備各種細節:高檔零食、水果,小心翼翼地帶看了一個又一個的客戶。

面對客戶,985無可挑剔,細心、勤奮、語言得體,但是依然不能成交,因為即將成交的客戶嫌鄰居太吵,這樣的原因是985沒有想到的,也是我們沒有想到的,那麼,這單就要這樣放棄了嗎?

六六設置了這個特殊劇情,讓房似錦把“做局”這個概念帶入大眾視野。

“做局”並非貶義,而是在複雜的格局下,力求自保以維持生存,或者發展以改變命運的技巧。而“局”無處不在,小到人與人的競爭,大到統治一個國家都需要策略,它是一種在長期生存和發展中形成的人生博弈手段。——《奪單》

如果,一定要給社會分層的話,“下層人做事,中層人做式,上層人做局”是一種行為特徵的劃分方式,時代的社會階層在不斷的變化,

“做事”的人如果能夠突破職業思維,也可能逆襲成為“做局”的人。

劇中房似錦的這個局做得漂亮,她的思維軌跡是這樣的:

鄰居吵,為什麼吵?——教育危機——換學校——設局徐姑姑影響鄰居——老油條解決學校名額——設局老油條到小區門口等鄰居買房——最終鄰居換學校、換房子——賣房子,又買房子。

結果是:985賣了一套房子,老油條幫鄰居買賣了兩套房子。解決了客戶怕吵的問題,又解決了鄰居的教育危機。

三套房子的在時間節點上都能掐的剛剛好,現實不一定有這樣的機會;但是“做局”這個概念引入進來,可以給低頭做事的人一些啟發。

3、低手關注技巧,中手關注關係,高手關注做人,而頂級高手關注的是一種心境。

《安家》創東方衛視兩年新高:3個點淺析本劇對上海打拼者的意義


徐姑姑到底是怎樣的人?

門店裡的小羅羅們死心塌地、無比崇拜的跟著他;總部老總要挖他;翟總視他為最大的敵人;精明能幹、無所不能的房似錦甘拜下風,叫他師傅。

可是他呢?

  • 穿著棉質休閒衣褲,
  • 抱著小泰迪,
  • 四處閒逛,
  • 幫幫街坊鄰居,
  • 有空做做飯,
  • 說話節奏慢悠悠的,非常佛系。

其實,徐姑姑行走江湖的學問叫做“道”。他講究的是一種心境,由心境映射的做人,由做人建立的關係,由關係積累的人脈、資源、能量場。

985的第一單,房似錦幫他做了局,解決了後顧之憂,但臨門一腳,卻得益於徐姑姑的提醒。

劇中,985要去見客戶,

房似錦說:“把合同帶上,備用。”

徐姑姑提醒不:“把合同放下,不要根客戶把話說的太滿,見機行事。”

事實上,幸虧沒帶,否則多疑的客戶又會以為陷入圈套。

她問985:“帶合同了嗎?”

985回:“沒帶。”

她責怪985做事不周全,出門見客戶竟然不帶合同,但是又開心的跟著985去店裡簽了合同,籤合同的時候,客戶說:“現在坑太多了,但是你說你沒有帶合同,就打消了我的疑慮。”

帶與不帶合同,考驗的是心術。

林茂根成交幾個億的買賣不講價,安排耿叔,房似錦偷著樂,覺得碰到了一個貴人,徐姑姑提醒:事出反常必有妖。

果不其然,林茂根跳單了,房似錦心疼不已,徐姑姑不緊不慢地安慰:天道好輪迴,蒼天繞過誰?

林茂根趕走耿叔,不接中介電話,大張旗鼓的裝修,砍掉院子裡的百年老樹,打算換掉建築的外裝飾,終於犯了天道。

徐姑姑出手了,他給耿叔安排了律師:他大學的鐵哥們;他安排了媒體去採訪:是電視臺的朋友;他教耿叔打投訴電話,園林局處罰林茂根,房產局停了林茂根的工程,官司纏身的林茂根不得不回頭來找徐姑姑。

徐姑姑的不緊不慢出手,人脈、資源全一手掌握,最終一個點變兩個點,近700萬的中介費,又穩妥的收回來了,這就是徐姑姑的心境。

一個案子能不能成交,50%~60%來自銷售人員的信念。低手關注技巧,高手關注關係,再厲害的關注做人,而頂級高手關注的是一種心境。——《奪單》

在劇中,三五個人,六七把槍,卻呈現了豐富的職場生態環境。

  • 小樓、985、朱閃閃非常努力,但是因為是職場新人,所以行動比較盲目,總是踩不上點;
  • 老油條、王自健作為深資行業人,擁有一定的客戶資源,但僅限於幫客戶搭臺;
  • 房似錦擁有非常強的職業滲透能力,擁有客戶思維,懂得做局,擅長普通戶型的客戶維護,特別是經濟型戶型,但受自身見識、人力資源限制,對於老洋房的業務有些力不從心;
  • 而徐姑姑則擅長心術,他在不經意之間搭建起全網的人脈關係,人生肆意馳騁,揮灑自如,讓人膜拜。

六六在作品上這樣的展示,豐富了問題的解決思路和豎向的職業思維,給小人物一些職業啟迪:

要打破職業壁壘,首先要建立的就是成長性的職業思維。

三、看劇裡劇外:大道至簡,愛與極致

1、帶著愛心做事,愈久彌香

《安家》創東方衛視兩年新高:3個點淺析本劇對上海打拼者的意義

六六在採訪了1000多個案例後,遇到最大的困難就是設立主角,每個人都有故事,比如說鏈家的創始人左暉,他改變了整個行業的業態,這樣的人絕對值得寫,但要不要把所有的筆觸都放在這樣一個人身上呢?

六六沒有那樣做,她說:“寫作的人一定要永遠記住,你的屁股要跟大眾坐在一起。”這是六六作為寫作者的善心。

六六在千百個故事中,只挑選了不到15個的交易,而一段戲外的故事,卻留在了她的心底。

那是中介的一個小姑娘,六六採訪她時,她們並不熟,突然有天,六六接到她的電話,說是要請她和客戶一起吃飯。

六六心裡猶豫了一下,覺得小姑娘太精明瞭,想利用自己的關係來討好客戶,最後想想還是去了,就如同房似錦得知朱閃閃把傳單得電話改成自己時一樣,有些敵意,沒想到的是,六六見到“客戶”時,卻發現自己誤解了中介小姑娘的用心。

客戶是個普通人,不僅沒錢,也沒有買房資格,小姑娘與客戶相識在中介,早年去新疆支邊,小姑娘一直叫客戶大姑,大姑來到中介,問有沒有最便宜得房子,小姑娘帶著她滿街的逛,去看不同的房屋,直到後來,小姑娘明知道大姑買不起房子,也不戳穿她,還是願意陪著她,因為她知道大姑和自己一樣的那份嚮往,小姑娘陪著她一起看,一起感嘆,這份沒有功利的愛慢慢結成了她和大姑的一份緣分。

在看劇的時候,徐姑姑的職業駕馭能力令人歎為觀止,但他對鄰里的相處卻零碎的像個居委會大媽,究竟是先有溫暖,才有人脈?還是為了人脈,才經營的關係呢?

六六想表達的是那一份真誠,和採訪的小姑娘一樣,不訴求於回報的真誠,這種真誠更有溫度。不管職場還是生活,我們能做的就是用心溫暖世界,與世界好好相處,僅此而已。

2、真正想把事業做到極致的人,生活一點不復雜

六六為了寫《心術》做了兩年的準備,現在在寫中醫方面的作品,乾脆讀了一個醫學碩士。寫作是一個極致研究的過程,當你把醫生的專業術語、劇情、人物脈絡都能寫出來的時候,你也是半個專家了。

為了寫《安家》,六六採訪了近1000個案例,最終只選了不到15個案例做為呈現,極致的精簡背後是巨大的細節,而巨大的細節又形成了整個風格、態度的呈現,滲透到每一句臺詞,每一個表情、動作。

在澎湃新聞中,六六談到孫儷,她說:我跟她有個共同之處,我倆的生活圈都簡單,我不社交,她也不社交,我倆發的朋友圈,都是家裡面做飯、帶孩子這些事。

孫儷是出了名了刻苦用心,她背臺詞,不僅背自己的臺詞,通常會把對手的詞也背下來,為了真正瞭解房似錦這個人物,她專門找了個星盤師替房似錦算了一卦,房似錦該怎樣說話、做事,符不符合人物邏輯,最終做了這樣的呈現,特別接地氣。

在劇中我們可以看到房似錦拿著大傘掛在包上,而不是摺疊傘放在包裡,會一口氣喝掉一杯豆漿,不顧吃相,會一雙鞋穿到底,走路大大咧咧,衣服都是便宜貨.....非常多的細節累積出來一個真實呈現,你會相信這就是生活中的真實存在的人。

在局外的孫儷在片場只做兩件事,演戲和鍛鍊身體,她邊背臺詞邊壓腿,邊捶背邊背臺詞。

《安家》創東方衛視兩年新高:3個點淺析本劇對上海打拼者的意義


六六說:“大道至簡”,真正想把事業做到極致的人,生活一點不復雜,那種天天出去社交、混圈子、泡吧搞人際往來的人是做不到頂層的,或者做到頂層,他也站不久。

結語:

透過鏡頭看到自身與世界的過往與將來,看《安家》其實是為了深度安慰和啟發自己。


這是我,做為在上海打拼近20年的建築設計人對《安家》的一份解讀,解讀不盡之處,因能力有限;看到動人之處,皆因作品高明。希望這份解讀能成為一個引子,或麵包屑,循著印記,您能找到更好的寶藏,打造更好的自己!也歡迎內容下方能看見您的洞見!

我是佩寧,我是倆寶媽,我熱衷於讀書、自我覺醒與知識分享,關注我,我們攜手成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