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7 在研究生导师眼里,一名“合格”的学生到底应该具备哪些素质?

当准备考研的人,还因为疫情在家百无聊赖的时候;当正在读研的人,还因为疫情在家无所事事的时候。也许是你未来的导师,也许是你现在的导师,依然保持着每周至少70个小时的有效工作时间。

面对未来,一位硕士生导师想告诫学生们一些不得不知的道理。

每周至少要50个小时的学习时间

每周要求50个小时的有效学习时间,这不是最高标准,而是对每一个研究生或是准研究生来说的最低标准。这50个小时,不是你呆坐在书桌前堆积的时间,而是你思维和身体都处于活跃状态的时间。别以为50个小时有多长,仅仅是在国内,清华、北大以及众多顶级985的研究生的周学习时间,和50小时相比,更是有过之而无不及。

在研究生导师眼里,一名“合格”的学生到底应该具备哪些素质?

如果你不是这些学校中的一员,很客观地讲,你大概率不会比这些学校的学生有更高的天赋,那么如果你一周只学习40个小时,你拿什么去竞争。一个最好的衡量标准,当你在读一篇十页以内的英文文献时,你是否能三小时读完?当你在读一篇本领域的文献时,你是否能自然地联想到三篇以上相关的文献?如果都是不能,那证明你还没有跨入研究的门槛。

在研究生导师眼里,一名“合格”的学生到底应该具备哪些素质?


先看中文再看英文,打好基础再攻前沿

很多同学在阅读英文文献时,遇到最大的困难,就是翻译。很多专业领域的术语,或是一些专业表达,根本不是翻译软件能够翻译出来的。所以轻者,是浪费时间;重者,是颗粒无收。这其中的问题到底存在哪里呢?其实就是你步子迈得太大,爬没学会就想跑,走没学会就想跳,所以你要解决的最关键问题,就是打好基础。

在研究生导师眼里,一名“合格”的学生到底应该具备哪些素质?

搞学术研究的都会知道,书籍一般是要晚于科研成果五到十年的,所以无法成为发论文出成果的第一要素,但是书籍中留存的是这个领域最基础最广为人知的知识。当你不具备这些知识的时候,就像你是一个刚刚学会音标的人,假如这时候你去研读前沿的英文文献,无异于阅读没有拼音标注的文言文,结果其实可想而知。

在研究生导师眼里,一名“合格”的学生到底应该具备哪些素质?

所以解决这个问题最好的办法,就是找导师,找大牛,收集到本领域最经典的书籍,然后先从中文译本的书开始,当有了两到三本的基础之后,再去读英文文献,再去弄前沿技术。很多同学会问,时间紧,没时间读书啊。的确啊,研究生期间确实没留给你太多时间读书,所以你要在读研之前,大四下学期的时候就开始了。

在研究生导师眼里,一名“合格”的学生到底应该具备哪些素质?


​记录每一次的实验结果,并配上详细的说明

我们很多同学的一个通病,就是凡事做完就拉倒,不留任何痕迹,仿佛是在做好人好事一般。虽然做好人好事提倡不留名,但是做科研还是要留下足够的痕迹,因为每一次的成果,都是对下一次成果的度量和指导,当你没有站在未来去回望现在的时候,你根本不知道现在这些东西究竟哪些有用哪些没用,但当你将这些结果保留下来,未来都有可能是隐藏宝藏。

在研究生导师眼里,一名“合格”的学生到底应该具备哪些素质?

与此同时,还要提醒大家,就是千万要配上详细的说明,今时今日,你不用看文字说明都知道结果表明的问题,但真正过了一段时间,这部分知识的思维生疏之后,你再回过头来看,没有详细的解释说明,这些东西对你就毫无用处,反而因为你不知道有没有用,还会花费时间研究,反倒是成了浪费时间的根源了。所以做事情要做完整,形成闭环。

在研究生导师眼里,一名“合格”的学生到底应该具备哪些素质?


​比学赶帮可以,但是不要和同门成为敌人

读研的时候,如果是小导师,手下就一两个学生,那么大家都相依为命,抱团取暖,还不至于有什么隔阂;但若是大导师,手下成群的学生,面对毕业压力,互相之间的竞争意识此起彼伏,到最后就发展成了同门陌路人,也许就是因为一个实验成果的归属,也许就是因为一篇文章作者位次的排序,也许就是因为奖学金的项目加分分配。

在研究生导师眼里,一名“合格”的学生到底应该具备哪些素质?

如果你把目光放到未来的五年,十年,二十年,同门可能是你最好的资源,也是你最大的帮手。因为大家都是在一个领域,当初并肩作战的那份情谊,变成如今互相之间的提携,岂不是更能成就一番美满的结局,何至于因为当初的鼠目寸光,或是蝇头小利,而葬送了未来道路上充满着千变万化的人脉资源。看问题要长远,更要有格局。

在研究生导师眼里,一名“合格”的学生到底应该具备哪些素质?

五十小时不算多,学业有成乐呵呵。先看中文后英文,拿好工具再淘金。实验结果次次记,未来追溯出奇迹。同门之间最难得,珍惜彼此万事和。


如果觉得对你有帮助,欢迎转发评论~

我是董师兄,考研领域专栏作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