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6 前線心語,瀋陽二四二醫院陳列——《我的襄陽路》


前線心語,瀋陽二四二醫院陳列——《我的襄陽路》


前線心語,瀋陽二四二醫院陳列——《我的襄陽路》


今天到襄陽整整一週,這一週經過了各種各樣的考驗,或許這是我職業生涯裡最濃重的一筆。好多人問我在這裡怎麼樣?工作如何?生活如何?不想大家擔心,簡述之……

作為一個北方人,剛到的那幾天,真的是一種煎熬,每個人都真真切切的體會到什麼是冷、深入骨髓的冷。北方的冬天乾燥寒冷,但是室內卻溫暖如春;南方的冬天溼冷,陰溼的空氣,讓你無處躲藏,感覺身上的每一個細胞每一根神經都凍的萎縮,無法思考(我覺得他們都是靠毅力取暖的)。連續三天夜裡被凍醒,吃的蘋果,喝的酸奶口感和冰箱裡拿出來的一樣。即便從小生長在農村也從來沒有過這種感覺。不過這兩天天氣逐漸變暖,我也慢慢地適應了這並不溫暖的溫度。

經過三天半緊張而嚴格的培訓,一天的工作對接,我們正式上崗。培訓的日子裡,每個人都不敢鬆懈,因為一個小的疏忽就會帶來無法挽回的後果,所以每一個動作大家都經過十幾遍幾十遍的練習,肌肉的記憶,真真切切的融化在了血液裡……說我們每個人穿脫防護服都是標準版的教學視頻亦不為過!

熟悉環境,熟悉電腦操作系統,每個人的防護服上都會寫上名字(因為穿成這樣,估計親媽都認不出來),當地的醫護人員特意在我們衣服上寫了遼寧醫生的字樣,每個人對我們都特別親切,熱情,這讓我們特別溫暖,身在他鄉,並不孤單……

前線心語,瀋陽二四二醫院陳列——《我的襄陽路》


說說我的工作吧!每天五點五十分起床,六點十分乾噎兩個小饅頭,一口水一口粥不能喝,因為怕堅持不住。趕六點五十的班車,七點半到單位,換防護服,一整套衣服穿下來進病區正好八點,查房、更改醫囑、寫病志,反覆和每個患者溝通、交流……其實這對於在呼吸科工作了十五年的我來說本不算什麼,也就是平時的日常工作。但是當你穿著那一身不太合體的防護服,一層N95口罩加一個外科口罩,戴著起了霧氣,朦朦朧朧的護目鏡,再和患者交流就很吃力了,每說幾句話都要停下來喘口氣,那種憋悶感是無法形容的……而且因為穿戴太多,又對當地口音不太熟悉,所以即使他們說普通話聽起來也比較吃力,這就更增加了和患者交流的時間,即便如此,我還是儘可能的每次查房都給他們做好解釋和心理安慰。

他們有的已經住了一個多月的院,心態上比較崩潰,整天一個人隔離在自己的病房,確實需要有人來交流,而我的呼吸專業正好可以解釋他們內心的疑慮,這讓患者很信任我。今天一個確診了很久的患者對我說:你是遼寧的醫生,真的很謝謝你們的到來,謝謝你讓我瞭解了我的病情,讓我們心裡踏實了許多……

作為一個醫生,不僅要治好他們身體的病痛,同時要關注他們的內心,他們對我們工作的肯定就是我們堅持下去最大的動力。也許和他們多交流一分鐘,就會多一分鐘的風險,但是我不害怕,因為我知道我的職責,我的使命,我必須為我的每個患者負責,在這種時候,哪怕你多說一句話,對他們來說也是一種莫大的安慰。每天聽到最多的話就是“謝謝你遼寧的醫生,你們辛苦了!”

前線心語,瀋陽二四二醫院陳列——《我的襄陽路》


我負責兩個病區,都是輕症患者,有點類似方艙醫院,只是他們有疑似有確診的,所以都是單獨隔離,雖是輕症,我也要注意到每一個患者,因為你不知道誰會突然轉成重症,所以必須要做到及時觀察病情,干預的時機很重要,給患者也給我們自己以最大的希望和慰藉。我負責的兩個病區一共有五六十個患者,所以這一整套流程下來,工作量也很大。

每天,我們每個醫護人員都承受著身體和心理的巨大考驗,當一陣陣疼痛襲來,第一反應都是想去除這些裝備,但是我們不能!我們必須要保護好自己,才能去救治更多的人,才能給他們以溫暖和希望……

為了節省防護服中午我們都不吃飯、不喝水,直到下班出來,趕緊洗漱、上廁所、喝水,然後趕班車回到駐地,六點十分晚飯,其實到晚飯時間我們都不餓了……今天同事和我說他餓的有點低血糖了,心慌難受…不過,我還好,只是餓的有點噁心……

有一次和當地的小護士聊天,她說:我值大夜班的時候,到凌晨三四點就絕望了,呼吸困難,又不能躺著,困也沒辦法睡覺……我心裡特別難受,其實護士更不容易,她們都年紀尚小,這種身體和心理的壓力對她們來說更直接、更殘酷,即便她們休息了也都不回家,怕給家人增加風險……

前線心語,瀋陽二四二醫院陳列——《我的襄陽路》


我只是在襄陽,在一個不重的病區尚且如此,那些奮鬥在武漢,在重症病區的醫護更是不易……但我們每個人都有一個信念——國之有難,責無旁貸!請相信我們醫護,相信我們國家,不管病毒如何肆虐,終將我們能夠戰勝……

家鄉的冰雪正在消融,南方的玉蘭花開得正盛,寒冬過後,必是繁花似錦……

2020年2月24日

寫於湖北襄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