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8 王國維在《人間詞話》中提出的“人生三境界”應該怎樣理解?

C位聚焦


王國維先生的名作《人間詞話》中,有這麼一段話:

古今之成大事業、大學問者,必經過三種之境界:“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眾裡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此第三境也。
  • 這段話流傳極廣,常被人稱作王國維的“人生三境界”說。然而,在王國維心中,這種三種境界並非所有人都必然會經歷的,而是能夠“成大事業、大學問者”必然會經歷的。澄清了這點兒,我們再嘗試對其論斷加以分析。


王先生所說的三重境界,實為成就大事業所經歷的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第一重境界:“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


這幾句詩,出自北宋宰相、詞人晏殊的《蝶戀花》,其原詞為:

檻菊愁煙蘭泣露,羅幕輕寒,燕子雙飛去。明月不諳離恨苦,斜光到曉穿朱戶。
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欲寄彩箋兼尺素,山長水闊知何處?
  • 顯然,原詞寫的是相思,是對愛戀對象的思念。王國維所引者,意為:昨天夜裡,西方襲來,書上的綠葉脫落,歲月飄零,年華日去,思念遠人而不得,獨自登上高樓,向遠方望去,卻不見ta的蹤影。

  • 王國維藉以描述成大事業者的第一境界,側重表達的是,理想是高遠的,非同尋常的。堅守它,必然需要付出寂寞孤獨的代價,需要交付韶光,偉大的理想註定是難以實現的。

  • 簡而言之,第一層境界,立志須高遠!

因其高遠,故難實現。因其高遠,故理想之路,道阻且長。然而,因為已立下如此洪志,就需要另外一層境界。


第二階段/第二重境界:“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


這幾句詩,出自北宋白衣卿相、詞場情場得意、仕途坎坷的大詞人、宋代流行樂壇第一大天王柳永之手,全詞如下:

佇倚危樓風細細,望極春愁,黯黯生天際。草色煙光殘照裡,無言誰會憑闌意。
擬把疏狂圖一醉,對酒當歌,強樂還無味。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
  • 這首《蝶戀花》,寫的也是相思。主人公因為思念愛人而登高,登高遠目,不見伊人,徒增傷心。日日如此,年年如此,夢中燃起希望,醒後登樓遠眺,再次失望,如此反覆,幾至發狂。以酒澆愁,以歌疏懷,然而,愁思太濃,無法消解。人因而日漸消瘦,腰帶也顯得越來越長了,但是,為了心愛的那位,瘦成今日模樣,仍無怨無悔,痴心不改!

  • 王國維藉此數語,來說明堅持高遠理想,成就大事業的不易,以其不易,更襯托出偉大事業的成就,需要的不僅是天賦才華,更須超人的毅力。正如蘇軾所言,“古之成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堅韌不拔之志!”
  • 追求偉大理想,成就蓋世偉業的過程,比如要遭遇非同尋常的挫折和阻礙,苦難難以避免,痛苦和彷徨隨之而來。當理想遇到挫折,人生步入低谷,事業進入攻堅時期,最為重要的已然不是其他,而是執著,是堅守,是不忘初心的一如既往!是堅信未來而又能腳踏實地,步步為營地務實和堅韌!
  • “亦餘心之所善兮,雖九死其猶未悔!”
  • 簡而言之,第二層境界是,實現偉大理想和願望,需要非同尋常的毅力,需要百折不撓的執著和九死不悔的堅韌!

然而,偉大事業的成就,只有高遠的志向和堅韌不拔的毅力,仍然不夠,它還需要一種特別的“緣分”和覺悟,這就到了最後一層。


第三階段/第三重境界:“眾裡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


此數語,出自南宋著名政治家、文武兼備的大英雄、偉大詞人辛棄疾之手。全詞如下:

東風夜放花千樹。更吹落、星如雨。寶馬雕車香滿路。鳳簫聲動,玉壺光轉,一夜魚龍舞。 蛾兒雪柳黃金縷。笑語盈盈暗香去。眾裡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
  • 這首《青玉案·元夕》,寫的本是元宵節之夜的一段露水情緣,但因辛稼軒高潔的人格,脫俗的筆力和傳神的表達,而具備某種普遍意義。王國維藉以描繪偉大人生的第三層境界。


  • 理想的確立不難,堅守雖不易,但也不是最難的。最難之處在於,立志篤行之後,仍然未達到期望,宏願落空。偉大事業的成就,不完全靠個人的主觀願望和才智,還需要一定的機緣巧合,需要某種“覺悟”,在執著之後,尚能跳脫出來,反而更接近本心,靠近了執著本身難以觸摸到的理想實體!

  • 簡而言之,偉大人生的第三層境界是,執著堅守而無望無果、將要放棄之際,仍須繼續堅守,但須跳出原來的路徑,在一定程度上否定自我,從而幫助自己成為更高、更好、更完美的自我。這個過程中,還需上天的眷顧,否則,可能只是一個偉大的悲劇人物了。


綜上所述,所謂“王國維人生三境界”之說,實為成就偉大事業者常須經歷的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確立高遠宏偉的理想。至於如何實現理想,尚無明晰的路徑和想法。

第二階段:為實現理想而不斷求索,縱然遭遇千般挫折,仍無怨無悔,堅守初心,執著前行!

第三階段:堅守理想、不斷求索仍無法達成理想之際,須跳脫出原有的思路,擺脫既有框架,繼續理想的征程,便有可能被上天眷顧,得償所願,成就非凡偉業!

如果說,前兩個階段,是人力所能達到的,而第三階段,則還須上天的眷顧了。這三層境界,三個階段,是所有成就偉大事業的人物都難免要經歷的。而缺了其中一個或者更多階段者,則難以成就偉大事業了,學問也是偉業的一種,雖然在今天,知識和學問的價值,相對式微。


如覺文章不錯,還請點贊鼓勵~~歡迎批評指正~~

更多文史精彩剖析,敬請關注:風雅人文觀察。


風雅正


王國維《人間詞話》裡,引用了三句古人詩詞,來說明古今成大事、成大學問必須經過的三個階段。

第一個階段: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 這句詩出自晏殊:《蝶戀花·檻菊愁煙蘭泣露》。

第二個階段: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 出自柳永:《蝶戀花·佇倚危樓風細細》。

第三個階段:眾裡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 出自辛棄疾:《青玉案·元夕》。

這三個階段就是成大事者成大學問者必須經歷的三中境界,他總結得很好很形象,既文采飛揚,又形象易懂。以至於後來有人把這三個階段用在男女戀愛上,契合戀愛中“男追女”的規律。

翻譯成大白話,這三個階段就是,“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西樓,望盡天涯路”,是說確定目標開始時,感到目標遠大,一片茫然,不知道啥時候能實現。

“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是說,為了實現目標做出的艱辛努力。

第三個階段“眾裡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是說只要你努力了,付出了 終會有回報,有驚喜,目標就一定會實現,會成功的。

王國維是我國現代著名的國學大師,與胡適、梁啟超、章太炎、陳寅恪等大師齊名。

《人間詞話》是王國維所著的一部文學批評著作,是晚清一來我國最有影響力的著作之一。

這本著作中提出的“人生成大事業、大學問者,必須經過三中境界”,對不僅對文學創作,會包括人生事業都有極大的影響。


學文說話


分三部分理解:

知、行、得三境界

第一境界: 

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晏殊《蝶戀花》

解析:昨天夜裡西風慘烈,凋零了綠樹。我獨自登上高樓,望盡那消失在天涯的道路。

對應“知”這一個境界,西風凋零了碧樹,代表著深處環境的惡劣,即使深處於一個不利的環境下,我依舊獨自登上高樓,這裡的高樓我個人認為是個人學識或者認知通過自己的努力到達了一定程度,望盡天涯路,發現學海無涯。

第二境界:

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柳永《鳳棲梧》

解析:我日漸消瘦也不覺得懊悔,為了你我情願一身憔悴

第二境界概括了一種鍥而不捨的堅毅性格和執著態度。我知道路漫漫其修遠兮,但是依舊為了達到自己想要到達的天涯路盡頭而努力,儘管我知道,所謂的天涯路沒有盡頭。為你我心甘情願,這裡表達的是一種“行為”態度,鍥而不捨的精神,堅持不懈的努力!

第三境界:

眾裡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辛棄疾《青玉案-元夕》

解析:我在人群中尋找她千百回,猛然一回頭,她卻在,不經意間卻在燈火零落之處發現了她。

我在浩如煙海的知識海洋中遨遊,尋找自己的真理,卻總是也找不到,我知道自己的目的,我付出了努力,幾經周折,卻在一個偶然的機會,驀然回首,彷彿是一種水到渠成的事情,原來有些東西是不能刻意去尋找的,積累到了,時間到了,改懂得總會懂得!


解憂書館


王國維先生在《人間詞話》裡面談到,古今之成大事者,必經過三種人生境界:“昨夜西風凋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愛第二境也。“眾裡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此第三境也。

結合我們國家進入新時代的發展實際,這三種境界有什麼嶄新的現實價值和意義呢?下面,我來簡要解讀。

第一種境界,是孤獨的,是迷茫的,但是要學會辯證法,看到主流方向,抓住你面臨的工作和生活的主要矛盾,來樹立自己前行的方向,也就是所謂的夢想吧。

第二種境界,提出了為夢想而努力的問題,怎麼辦?要鍥而不捨,要善於等待,執著地追求,忘我地奮鬥。

第三種境界,就是說在經歷過很多周折和磨鍊之後,工作生活就會有創造性的起色與改變。

這三種境界是屬於遞進關係的,如同張無忌學習“九陽神功”,郭靖苦練“九陰真經”,任何人都不會隨隨便便成功,奮鬥需要堅定的意志,需要馳而不息地奔跑,只有這樣,我們才能完成從“追夢人”到“圓夢人”的華麗嬗變!





平民之宴


王國維先生用詞句論人生的三大境界,很能新人耳目。眾所周知,詞在宋代有成,之前不過是歌詞小調,佐以宴席之樂罷了。“詞為豔科”為多人共識,但王國維先生卻才纏綿悱惻的詞句中讀出人生,可以看出閱讀過程中接受者自我理解也是十分重要的。“作者之心未必然,讀者之心未必不然。”閱讀中除了讀出作者想要傳達的感受,還要結合自己的人生經驗,才能算完整的閱讀過程。“以意逆志”,可以說是用自己的情感體驗去理解作者,也就是宋儒所說,“六經注我”和“我注六經”的區別。



《人間詞話》說:“古今之成大事業、大學問者,必經過三種之境界:‘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眾裡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此第三境也。”

1、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


出自晏殊《蝶戀花》。詞作本身是寫離別後的相思之苦,這句也是在寫景渲染相思氛圍後交代主人公的動作,即遠望歸人,明知不可能找到卻還是固執地尋找。連書信都無法寄達,思念無處落下。

王國維先生將其引申為成功者需要經歷的第一重境界,秋天落葉蕭索,此時天高地遠,無所遮蔽。獨自一人登上高處,尋找所有通往成功的路徑。於人生的落魄蕭瑟處尋找出路,而且必須要站得高,方能看得遠。你的眼界必須要十分高,理想必須要遠大,這樣你才能知道哪一條路是該走的。

人生有太多種可能,你必須要找到適合你的路,志存高遠,不忘初衷,才能邁向成功。



2、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


出自柳永的《蝶戀花》。這是一首抒情詞,也是登高憑欄的主人公飲酒作詞發洩心中的苦悶。為伊而消瘦不已,卻不後悔。伊可能是心中愛而不得的人,也可能是無法實現的理想抱負。

王國維先生將此句喻為人生的第二重境界,承接上一重找人生道路而來。既然選擇了自己要走的路,就不顧風雨兼程。哪怕為此付出身心的巨大努力,也無怨無悔。身體消瘦形容憔悴心思煎熬又如何,只要投注精力,自然會有回報。人生的道路需要積極地探索,無論是什麼工作,都需要刻苦地鑽研精神。為自己的目標而不懈奮鬥是一件幸福的事情,並最終能獲得成功。

3、眾裡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


出自辛棄疾《青玉案》。記得是元宵夜出遊的場景,在眾多人流處尋找而不得,無意間卻找到了那個人。也是別有懷抱,借尋人而寄深意。



這是第三重境界。並不是艱苦奮鬥就一定能成功,但知識和經驗的積累都是寶貴的財富,能夠讓你在靈感來到的時候抓住它,並獲得成功。“眾裡尋他千百度”對應著“為伊消得人憔悴”,心心念念地追尋,艱苦奮鬥努力付出。在苦思而不得其解之時,柳暗花明,豁然開朗。這就是人生成功登頂後才能享受到的體驗了。峰迴路轉,是別樣的驚喜。

從詞中讀出人生,非大智慧者不能道也。


青蔥虎兔


我想從人生履歷的角度來理解。

當你看到社會上百行百業、各有各的繁榮,卻不知道自己該何去何從、要向何方時,你可能處於第一個境界——“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

終於找到了自己的所愛,發自內心的為這個事業、工作而歡喜,自然而然就會激發出前所未有的衝動與幹勁,想把它做好,這是第二個境界——“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

到最後就是技近乎道的境界,技藝經過刻苦的磨練已經到達了一個技藝能達到的天花板,想要再進一步就是不成,痛苦萬分時無意間把握到了這項技藝的本質規律,這就是第三個境界——“眾裡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

大多數人處於第一個境界,可能一輩子都不知道自己應當做什麼;少數已經走到第二境界,認清楚自己的定位併為之奮鬥著;極少數走到第三個境界——明白自己這一輩子的所好並且把自己所好提升到技近乎道的地步,這種就是這一領域的大師了。


木落子音


“三種境界”論出自晚清學者王國維的《人間詞話》之二六,原文如下:

古今之成大事業、大學問者,必經過三種之境界:"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眾裡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此第三境也。此等語皆非大詞人不能道。然遽以此意解釋諸詞,恐為晏歐諸公所不許也。

王國維的三重境界說,歷來有諸多解讀。而實際上,王國維提出的三境界是有對象的:“成大事業、大學問者”,也就是說他是指學業,事業攀登路徑上的三重境界,是成就過程中的三個階段。

所謂“成大事業、大學問者”,早就在事業、學問上已經超過一般人了。

所以起手第一境界便與眾不同,句子出自晏殊的《蝶戀花》:

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

“獨上高樓”,說明求學問者達到了一定的認識高度的狀態,已經遠遠甩開了普羅大眾。“望盡天涯路”,因為視角高出常人,發現了知識如海,產生了遠大的理想與個人能力之間的矛盾,因而產生人生的迷茫。

這種迷茫是認識到知識、學問、人生可以達到的高度,卻感覺無從下手,不知道要如何從這種無力感中解脫的疑惑。這種迷茫是基於對世界、對自己的冷靜認識。在這一境界中,學者對如天地蒼茫般的學問充滿了無力感。而那些到處宣揚自己的才華,自得於半桶水學問的人是感受不到這種知識的壓迫感的。

而第二階段是苦心鑽研學問的狀態,也是為事業拼搏、思考的狀態。句子出自柳永的《鳳棲梧》:

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

認識到世界的廣博,認識到自己的不足和淺薄,於是奮力追求,極盡所能,為了破除迷茫,而孜孜以求,身心為之疲憊而不悔。知識帶來的精神愉悅感完全讓人忘卻了求學過程中的疲憊,讓人沉迷其中,不可自拔,憔悴於身,滿足於心。

在孜孜不倦,捨生忘死的追求下,終於達到了學問、事業的另外一個階段。出自辛棄疾的《青玉案》:

眾裡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

在長年累月的辛苦追尋中,終於實現了自身認知的突破,達到了一個階段性的成長。但是這個階段也並非就是最終境界。這種類似於頓悟的感覺,不過是在長期地努力中,終於在博大的知識海洋中發現了自己的努力方向而已。

經過了如此漫長痛苦的三個境界,也只是剛剛知道:“我知道我該幹什麼了。”以後的方向,以後的求知,都從這一刻走上了合乎求學者,求業者的正途。學問之路,越走越寬。

這是“悟道”的釋然,是對目標的確認,是追求目標的開始。

“三境界”的真正可貴在於“思考”,無論是成就事業,還是成就學問,只有通過謙虛地求學,大量艱苦地奮鬥,才能靈犀一閃,發現自己未來真正的方向,成就自己的人生。

“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這第三境界並非事業或學業的最高成就,而僅僅是指通過不懈地努力,發現了自己要追求的層面到底在哪裡。

找到寶藏的方向,和找到寶藏同樣甚至更讓人欣喜,因為那個正確的方向後面是無盡寶藏的希望。

孔子說:“四十而不惑”,大致相當於第三個境界,一個人到了中年,對未來有了確定的方向,但並未真正成就,而“不惑”之前的迷茫、刻苦追尋,大致相當於前兩層境界,這些階段都是漫長甚至痛苦的,換來的是“不惑”的人生開朗。然而,這也僅僅是個開始,“五十而知天命”,到了五十,也許在認識上能更近一步,還只是也許吧。對人生的領悟,是需要時間的積累的。

你看,這三重境界說在哪裡都適用的。但是有一點,第一層境界起點就是很高的,而最後一層境界不過是真知或者說正確方向的起點,即便到達了這層境界,未來也不過才敞開大門。

所以,王國維的這三重境界只是人生、學問、事業中間一個比較關鍵的從博雜入專業,從粗疏入精緻的思想轉換過程,並不是整個人生。


一家之言,歡迎指正評論。


梧桐樹邊羽


著名國學大師王國維先生,曾經在他的名作《人間詞話》中說,人生的三個境界是:“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斷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眾裡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此第三境也。”

要了解這人生三個境界是什麼意思,我們很有必要把王國維先生精選的這三首詞拿出來看看,都寫了什麼,這樣有助於我們理解人生的三種境界。

第一首詩是著名的詞人宰相晏殊的詞。晏殊的詞一般寫閒愁,那是相當有的大境界。原詞是:

檻菊愁煙蘭泣露,羅幕輕寒,燕子雙飛去。明月不諳離恨苦,斜光到曉穿朱戶。

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欲寄彩箋兼尺素,山長水闊知何處?

這首詞其實是一首愛情詞。說一個姑娘有一個理想的愛人,天天站在高樓上盼著愛人歸來,這種執著的心情。

第二首是柳永的詞,柳永也是擅長寫愛情的大家。他的這首詞更加出名。原詞是:

蝶戀花

佇倚危樓風細細,望極春愁,黯黯生天際。草色煙光殘照裡,無言誰會憑闌意。

擬把疏狂圖一醉,對酒當歌,強樂還無味。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

這首詞寫的是一個小夥或姑娘,深愛著他的愛人,愛到什麼程度呢?愛到哪怕是精神憔悴身體漸瘦也無怨無悔。這又是一種執著的精神。

第三首是詞壇聖手辛棄疾的一首著名的婉約詞。

青玉案·元夕

東風夜放花千樹。更吹落、星如雨。寶馬雕車香滿路。鳳簫聲動,玉壺光轉,一夜魚龍舞。

蛾兒雪柳黃金縷。笑語盈盈暗香去。眾裡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

這首詞是寫一個小夥或者姑娘,深愛著一個人,一直希望能見到這個愛人,結果在元宵節燈會的這一天,在某個街角,突然發現了自己的愛人,有一種踏破鐵鞋無覓處得來全不費工夫的豁然開朗的感覺。

好了,現在我們可以來看看王國維先生的人生三境界的論述了。原來,王國維先生是用對愛情的態度,去對標人生。為什麼要用愛情來比喻人生的態度呢?主要是因為人們對愛情是最認真最執著的,人可以在學習工作上懶惰,但是對於追求女孩子男孩子這件事上,大部分人都是非常努力非常執著的,人生恰恰需要這種執著。

第一個境界是,要像思念一個愛人一樣,對待自己的事業,你一定要樹立一個人生的目標,因為沒有目標,人生就像是一艘沒有航向的船,隨風飄蕩而已,也許永遠在原地打轉,而無法前進到自己的彼岸。人生是需要彼岸精神的。

第二個境界是,你要想愛一個人一樣,付出自己的努力。就像是談戀愛,你有課心愛的人,你不去努力追求他,愛人很可能就跟別人跑了。同樣,對待自己的事業,你不去努力求索,哪裡會有人生的成功?成功需要愛情一樣的求索。

第三個境界,有點像道家的境界。你有了目標,有了努力,但是能不能成功,還要看你的時機和命運,有的時候,你不能太急,人生就像是橡皮,縱然可以拉伸的很長,但是你拉的太長了,很容易繃斷,我們只需要在艱辛的努力之後,放鬆心態們,也許成功,就在你不經意的不遠處!


好玩的國學


詞以造境為上!

王國維的《人間詞話》當中提出了人生三境界的觀點,其實很好理解了!

在中華的詞發展史上,詞至李後主而眼界始大!從李煜開始,詞就開始了新篇章!

而王國維說:人生成大事者,必經三種境界,第一境界是: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第二境界,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第三種境界,眾裡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

其實我大概的理解就是,世界上但凡有大成就的人,除了天賦以外,都經過了入迷的階段,經歷過了那一段苦難的歲月,最後才算是雲淡風輕!

第一境界,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這是晏幾道寫下的千古名篇,成大事者的開頭都會有這樣的迷離,其實晏幾道這個人的人生看似輝煌,然而卻並沒有那麼光鮮,自己也曾想名流千古,可是卻與自己理想大相徑庭,在那個秋風秋月的夜裡,葉落歸根,自己獨自走上高樓,望著自己腳下的土地,似乎看穿了未來,貫穿了古今,迷茫了歲月!

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很多人都知道這是浪蕩詩人柳永做的詞,這是一個離開這個世界,秦樓楚館都為之傷心難過的人,這一句情詞也被無數人用來表達對愛情的執著,可是這也是對一件事的偏執啊,要做成一件事就要去對它熱衷。這就是人生的一大境界啊,也許後天就會成功,有的人卻死在了明天!

眾裡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豁然開朗!

其實,這個世界上大多數人恐懼的都不是死亡,而是走到生命盡頭時,驀然回首才發現,沒追過的夢。沒做過真正的自己!






攝影安瀾


我看很多人的回答基本上是答非所問,《人間詞話》這本書,我已經細細品讀了十年,儘管我的答案也只是一家之言,但還是在此拋磚引玉,不足之處,還望各位不吝賜教。

子曰:朝聞道,夕死可矣。

對於一個研究學問的人來說,以身殉道是最好的歸宿。若真“聞道”,為之死也沒有什麼不可以。

王國維,何許人也?王國維是中國近、現代之交時期最著名的大學者之一,即使是在國際上也享有很高的聲譽。清華的四大導師之一,治學範圍包括文學、史學、哲學、文字學、考古學、美學和戲曲等方面。留下《人間詞話》、《後樓夢評論》和《宋元戲曲史》等學術著作,。其一生的著作很多,後來編入《王忠愨公遺書》、《王靜安先生遺書》和《王觀堂先生全集》中。

1927年,王國維自沉昆明湖而死。事後人們在其內衣口袋內發現遺書,遺書中寫道"五十之年,只欠一死。經此世變,義無再辱",短短數言,卻給了後人無數的猜測。

題主所問的這個問題是王國維在《人間詞話》的第二十六則中所論述的,原文是:

古今之成大事業、大學問者,必經過三種之境界:“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眾裡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此第三境也。此等語皆非大詞人不能道。然遽以此意解釋諸詞,恐為晏、歐諸公所不許也。

他所引用的這幾句詞風別是出自晏殊的《蝶戀花·檻菊愁煙蘭泣露》、柳永的《鳳棲梧·佇倚危樓風細細》和辛棄疾的《青玉案·元夕》三人的詞,大家理解其中原本的意思想必也不難。

但是,王國維先生是站在治學研究的角度理解的,詞中的原意也有所改變,他自己也說“然遽以此意解釋諸詞,恐為晏、歐諸公所不許也。”

第一種境界中,王國維所表達的意思重點在於理解“獨上高樓”中的“獨”字,一個“獨”字,把成大事業、大學問者的必須經過孤獨的過程的這個樸素的道理清晰地講了出來。西風凋碧樹,則是秋天之意,秋天,萬物搖落凋零,一人獨登高樓,極目天涯,正像一位大學者治學時孤獨的身影。治學都是孤獨的,過程孤獨,取得成就後,高處不勝寒,曲高和寡,依舊孤獨。

第二種境界,作者引用的這兩句詞在此應當理解為一位學者治學為了追求“道(正像孔子所說的道)”,嚐盡千般辛苦,衣帶漸寬,面容憔悴,但也像飛蛾撲火一般無怨無悔。

第三種境界,在治學的過程中,尋尋覓覓所要找的“道”,終於在回首的那一瞬間,出現在燈火闌珊處。

這幾句詞連貫起來就是治學雖然艱辛,但是為之不懈努力,經過一番徹骨寒之後,總會抵達理想的彼岸。即鼓勵人們為自己的信仰努力奮鬥。

近代大學者梁啟超在為李鴻章作的《李鴻章傳》一書的序例中曾這樣寫道:

英(國)名相格林威爾嘗呵某畫工曰:“Paint me as i am.”言勿失我真相也!吾著此書,自信不至為格林威爾所呵。合肥(李鴻章)有知,必當微笑於地下曰:孺子知我。

以上所言,純屬個人的胡亂猜解。只願王國維先生泉下有知,勿呵我失其真相,誠如是,則善矣。

我是“文史小論壇”,酷愛閱讀,對文、史、哲等領域有所涉獵,喜歡我的記得關注我哦,也歡迎在評論區賜評交流,我們一起撩一撩文化、歷史、哲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