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17 深海之中游曳的國之重器“長征一號”核潛艇,我國核潛艇之始

自從1955年,美軍的鸚鵡螺號核潛艇完成了首次戰略巡航,開始往南行駛進行暖車,以完全潛航的方式自新倫敦航行到波多黎各的聖胡安,其中有2223公里的航程是在不到90小時的時間中完成,打破同時代潛艇最長潛航距離與最快持續潛航速度(至少持續1小時以上)的世界記錄。它還以20節的平均時速,完成了從佛羅里達基韋斯特到新倫敦之間1397海里的航行。開啟了潛艇的新紀元,世界各國也紛紛開始著手研製自己的核潛艇。我國在接收到這一消息之後,也立刻馬不停蹄的展開了相關研究。在我國科研人員無數個夜以繼日的奮鬥之下,我國的第一艘核潛艇於1970年12月26日下水。1974年8月1日,中央軍委發佈命令,將我國第一艘核潛艇命名為”長征1號”,正式編入我國海軍的戰鬥序列,在北海艦隊中進行服役。

深海之中游曳的國之重器“長征一號”核潛艇,我國核潛艇之始

在青島海軍博物館進行展覽的長征一號核潛艇

該艇的設計從1966年開始,採用了一邊設計一邊建造的方式,總共歷時5年。1968年5月,首制艇在造船廠放樣,當年11月實體建造動工。第一階段是分段建艇體,全艇共分成11段,1970年4月完成了總體試水。第二階段是設備安裝,從主機、電纜、儀表到核反應堆部件採取平行交叉的方式作業。第三階段是碼頭繫泊試驗,1971年3月完成了水中舾裝工作,緊接著是進行反應堆裝料。6月,反應堆達到臨界狀態。8月23日,核潛艇首次出海進行航行試驗,先後進行了水面航行,潛望鏡深度潛水和深潛試航,一切順利,潛艇航行性能良好。1974年1月,核潛艇加入海軍,進行檢驗性試航,同年8月正式服役。

深海之中游曳的國之重器“長征一號”核潛艇,我國核潛艇之始

長征一號戰略核潛艇

該艇的裝備對於我國海軍有著非同凡響的意義,眾所周知,我們建國之後海軍和空軍就一直處於羸弱狀態,和陸軍相比就像是一個營養不良的小孩子。但是,這艘核潛艇的出現對於我國海軍來說就像過年一樣,轉眼間農民也翻身做主人了,長征一號的順利服役標誌著我國艦艇裝備技術已發展到了一個新階段,我國從此也成為了世界上第5個擁有核潛艇的國家。 “長征一號”核潛艇從服役至今已有多年曆史了,其裝備早已比不上後來者,但是,它對於我國海防的貢獻將會被永遠的載入史冊。

深海之中游曳的國之重器“長征一號”核潛艇,我國核潛艇之始

長征一號的下水典禮

在經歷了幾十年的服役之後,該艇於2000年正式宣告退役,應廣大民眾的強烈要求,長征1號核潛艇在經過去輻射處理後,2016年10月入駐青島海軍博物館碼頭,經過內部修整後在2017年4月24日向公眾開放公開展示。

該艇對於我國的意義不僅僅是一個新型武器那麼簡單,作為我國的第一艘核潛艇,該艇的成功研製不僅僅提高了我國國防工業研發能力,並且使我國擁有了完善的潛艇製造、修配體系,併為我國研發性能更先進的新型潛艇,奠定了深厚的基礎,也就是說我國可以獨立自主的完成核潛艇的建造於研發,不用在被處處卡著脖子,到處求人。如今,我國已經擁有多艘先進的戰略核潛艇和常規動力的潛艇,並且我國自主研發的海基潛射彈道導彈巨浪-3也成功的在核潛艇上面進行發射,射程達到12000公里,可以實現全球打擊的戰略威懾。海面艦艇方面,隨著我國雙航母編隊的服役,再加上055、052C、052D驅逐艦、075型兩棲攻擊艦等先進戰艦的相繼如列,如今的海軍已經擁有了真正走向深藍大洋的能力,而這一切都來自於當時那些第一艘各式艦船的研發為我國打下的堅實基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