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30 蘇聯歷史上鐵定“接班人”,因何突然遇刺?10年前俄羅斯公佈檔案

世界上改變歷史的除了偉大人物,還有一些微不足道的人。比如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源於一名叫普林西普的學生,

刺殺了斐迪南大會夫婦,從而引發了一場世界大戰。由此可見,一個小人物或許就是改變歷史的重要人物。


蘇聯歷史上鐵定“接班人”,因何突然遇刺?10年前俄羅斯公佈檔案


普京曾感嘆蘇聯的解體是“二十世紀重大的地緣政治災難”。造成這種因素有很多,其實在上世紀三十年代就已經埋下了,而埋下這顆解體“種子”的,也是一個小人物,此人叫尼古拉耶夫,他也創造了歷史,給俄羅斯人留下深刻回憶。為什麼這樣說呢?

私憤引發暗殺

1904年,一個叫尼古拉耶夫俄羅斯人在彼得堡的一個普通工人家庭出生。他小時父親就死了,只得跟著母親生活。由於他本人身體不好,成年後脾氣也暴躁。1922年,尼古拉耶夫18歲時加入聯共,21歲時組織一個小家庭,他與一個叫米麗達·德拉烏列拉脫維亞女孩結婚,並很快生有兩個兒子。

1933年10月,尼古拉耶夫被調入聖彼得堡黨史研究所,擔任黨史流動的宣傳員。但就在這一年,尼古拉耶夫的所在研究所響應號召,要抽調一些黨員到運輸部門工作。當抽到尼古拉耶夫的時候,他堅決不願去鐵路上班,理由身體不好,需要療養,而且孩子還幼小,離不開他。

對於尼古拉耶夫的拒絕,他的單位當然不會滿足其個人意願,因此,單位以他不服從分配為由,開除其黨籍和其公職。

雖然尼古拉耶夫被“雙開”,但不久他的黨籍被恢復,並接到到工廠上班的建議。實際上就是解決了他的問題和生計。但尼古拉耶夫不滿足,他之前在研究所也算是機關人員,現在讓他去工廠工作,是對他的不公。


蘇聯歷史上鐵定“接班人”,因何突然遇刺?10年前俄羅斯公佈檔案


於是尼古拉耶夫開始不斷向各級機關及領導人寫信,他還給元首寫信,在信中他介紹了自己受到不公待遇,他給衛生人委會的信中,他還提出:限於他們於某月某日給出回答,是否讓他去療養。他還要求不在聖彼得堡療養,要到最好地方療養。

對於尼拉耶夫向各級各部門反應的情況,沒人理他。由於他不勞動,還被取消了食品供應證。他的一家只能靠妻子米麗達一人提供糧食。此時妻子米麗達已經成為聖彼得堡重工業局的視察員。

面對各級的漠視,尼古拉耶夫很氣憤,但他依舊不斷寫上訴信。而且還把自己遭遇的不公和心情寫到日記裡。他認為自己已經30歲了,要把自己的遭遇告訴兒子馬爾克斯和列昂尼德。由於不用工作,他有大量時間在家寫這些東西。

從尼古拉耶夫的日記中,能看到他為何進一步走向極端,並實施一次暗殺行動的過程。1934年8月,尼古拉耶夫的上訴長期得不到回應和解決,他決定走極端進行報復。在他看來,與其寫上訴信,莫不如採取一場報復行動,讓自己風風光光的離去。他在日記中寫道:

“我要創造類似於日裡亞波夫的槍擊!”。

日裡亞波夫是俄國曆史上有名刺客,他曾刺殺了沙俄亞歷山大二世。那尼克拉耶夫要刺殺誰呢?他把目標鎖定於彼得堡第一負責人基洛夫。


蘇聯歷史上鐵定“接班人”,因何突然遇刺?10年前俄羅斯公佈檔案


1934年12月1日下午16時30分,基洛夫來到州委辦公大樓斯莫爾尼宮,他沿樓梯來到三樓。據基洛夫博物館公開的資料表明,基洛夫從主走廊拐向左邊的走廊,他準備到自己辦公室時,他的後腦中槍倒地。當時大樓裡聽到槍聲的警衛和工作人員迅速跑過來,他們抓住了兇手尼古拉耶夫。

尼古拉耶夫被抓連夜進行審訊,由於他情緒激動近乎瘋狂,至使審訊無法進行。第二天才再審時,他才交待了有關作案情況。

尼古拉耶夫的槍從何而來?很快蘇聯偵察部門也查清了,尼古拉耶夫1918年就擁有這把左輪手槍,而且有持槍證,1930年又重新註冊持槍證。可見蘇聯在上世紀三十年代就允許民眾擁有槍支,這是最大隱患。


蘇聯歷史上鐵定“接班人”,因何突然遇刺?10年前俄羅斯公佈檔案


暗殺引發災難

基洛夫突然遭到暗殺,立刻引起蘇聯最高層的關注。因為基洛夫是蘇聯核心領導層排名的第8的領導人,被認為是接班人。1920年,在蘇聯會議中,他支持約瑟夫,反對托洛茨基和季諾維也夫等人,因此受到約瑟夫的信賴,併成為彼得堡州的一把手。

基洛夫與約瑟夫的私人關係好,據當時的約瑟夫的衛兵曾回憶:基洛夫與約瑟夫聊到深夜後,約瑟夫會把床讓給他,然後自己睡沙發。

對於基洛夫遇刺,約瑟夫非常生氣,他親自去彼得堡審訊,剛到火車站就痛罵克格勃人員。還親自審問了尼古拉耶夫,隨後克格勃部門的亞戈達、葉若夫等人也審訊了尼古拉耶夫。但得出的結論都是一個:他用私人武器進行了謀殺。

基洛夫遇刺案還有一個人物很奇怪,此人就是基洛夫的衛隊長鮑利索夫陪基洛夫上的三樓,但基洛夫遇刺後,他卻安然無恙,隨後被逮捕。約瑟夫要見他時人,他在路上因車禍死亡,但車上其他人都沒受傷。

約瑟夫更加憤怒,他認為查不清案件,他也會面臨被殺的可能。於是約瑟夫決定出手,以基洛夫事件為由,開始一場歷史上災難性運動。


蘇聯歷史上鐵定“接班人”,因何突然遇刺?10年前俄羅斯公佈檔案


就如俄羅斯歷史學家沙巴瓦爾稱:約瑟夫規定,凡是出現這種刺殺的案件,必須10天內完結,相關人員判處極刑後立即執行。

約瑟夫下令把基洛夫遺體運回莫斯科,併為其舉行隆重的葬禮。米高揚曾在自己的回憶錄中回憶,基洛夫的逝世是繼列寧後一次重大事件,而且這處悲痛比捷爾任斯基去世都嚴重。

1934年12月29日,兇手尼古拉耶夫與其他13個被認為是同夥的人被處決。因為之前還有103個參加過白俄的近衛軍的人也被處決。

基洛夫遇刺案伯過去兩個多月後,早已以喪失警惕而被開除出的米麗達被處決。除米麗在本人,她的妹妹及妹夫也一起槍決。米麗達的哥哥被捕,尼古拉耶夫的兄弟及兩個姐姐、堂兄也被逮捕關押,尼古拉耶夫的母親被髮配到邊遠農村。

尼古拉耶夫死時,他的兩個兒子馬爾克斯6歲,列昂尼德3歲被送進福利院。直到馬爾克斯80多歲時,他才從基洛夫博物館館長塔吉揚娜公佈的檔案資料中,看到母親相片,此後他成為“受害者”。

馬爾克斯只記得當年住的樓房,其他情況都不記得了。基洛夫的案件,讓兇手尼古拉耶夫全家命運變得悽慘。但比尼克拉耶夫悲慘還有很多,因此約瑟夫藉助此案,開始向前託派分子及反對派季諾維也夫、加米涅夫進行清算。於是蘇聯人為災難開始了。


蘇聯歷史上鐵定“接班人”,因何突然遇刺?10年前俄羅斯公佈檔案


1936年8月,季諾維也夫、加米涅夫等人被判死刑,並立即進行執行。托洛茨基被開除黨籍並流亡海外10多年,1940年,在墨西哥被蘇聯克格勃暗殺。

蘇聯在這場災難中,近百萬無辜的人受到處決判刑。直到1938年,才有所停止。但此時,蘇聯很多優秀分子被處決,還包括蘇軍的一些高級將領,這就是為什麼蘇德戰爭初期抵擋不住德軍的原因。

災難引發聯想

約瑟夫去世後,赫魯曉夫成為領導人,他發佈秘密報告,將反對前任。而用認為約瑟夫以基洛夫案件擴大化,從此擴大化成為當時人們的認可的說法。但誰也不去想尼古拉耶夫以一己私利釀成重大事件之說。

赫魯曉夫還派人對基洛夫進行研究,這些研究人員得出結論:“尼古拉耶夫只是一個單獨行動恐怖分子,約瑟夫利用此案消滅了對手……。”

對於此案的定性,在赫魯曉夫執政時,一直都有“政治恐怖”之說,也成為赫魯曉夫否認前任的一個有利武器。

但到了上世紀80年代,尼古拉耶夫又成為民眾的焦點。當時戈爾巴喬夫的新思維,使民眾的思潮很活躍,甚至出現一些這方面另外說法。有人說基洛夫與尼古拉耶夫的妻子有私情。當時作家蘇達普拉托夫公開說:“基洛夫遇刺之後,內務委員會詳細盤查了基洛夫與女人們隱秘關係。其‘女友’之一就是年輕迷人的米麗達·德拉烏列。她丈夫就是尼古拉耶夫,是一個脾氣暴躁的人,由於和領導吵架被開除出黨、開除公職。雙開之後,尼古拉耶夫通過德拉烏列,開始在基洛夫那裡尋求幫助。基洛夫最終幫助他恢復了黨籍並準備安排其到區委會工作,而德拉烏列則準備與尼古拉耶夫離婚,忌恨之下的尼古拉耶夫槍殺了對手。

這種說法引起了戈爾巴喬夫的注意,他下令再次組成專門委員會,再次深入調查基洛夫案,而且由雅科夫列夫牽頭,蘇聯總檢察院和克格勃調查處也參與。

但經過調查後,再次得出結論:沒有任何文件和證據證明約瑟夫參與此案。雅科夫列很惱火,他的目的就是把案件推到約瑟夫身上。雅科夫列夫與調查人員進行爭執,而且通過報紙進行爭論,雅科夫列夫指責這個調查委員會隱瞞約瑟夫參與基洛夫案件的事實。


蘇聯歷史上鐵定“接班人”,因何突然遇刺?10年前俄羅斯公佈檔案


後來米麗在等13個被處決的失恢復了名義,他們的後代也都被定為受害者。但無論如何調查,都突出基洛夫是光明磊落的人。

基洛夫博物館的館長塔吉揚娜曾公開說:“基洛夫應當算一世英雄,我們確實不應該將基洛夫遇刺這一明顯的悲劇轉化為一場鬧劇。畢竟米麗達與基洛夫有染的說法,是比較荒唐的。基洛夫當然認識米麗達,他認識機關裡所有的人,但也就認識而已,因為,米麗達是一位非常疼愛孩子的母親,她自己全身心地投入了孩子的教育工作。”

公佈案件詳情

無論基洛夫案是政治謀殺案,還是普通刑事案。從刑事案件角度看,尼古拉耶夫給後人留下兩個謎團:一是他曾在基洛夫家附近被內務委員會檢查,並搜出武器,但經過審訊就釋放了。二是尼古拉耶夫試圖自殺,為何沒實施。

有歷史學家對基洛夫案的神秘也認為不必奇怪,因為世界上還有其他神秘未破的案件,包括肯尼迪總統遇刺案,至今沒有一個明確說法。

2009年12月1日,在基洛夫遇刺75週年時,俄聯邦總局解密了一些與基洛夫案相關的文件,並公佈了尼古拉耶夫的日記,得出結論:尼古拉耶夫就是一個一氣之一下的刺客。


蘇聯歷史上鐵定“接班人”,因何突然遇刺?10年前俄羅斯公佈檔案


還有俄羅斯人認為,俄羅斯解密當時文件,主要兩個原因,一是尼古拉耶夫的行為,成為3任元首的手中“牌”。二是約瑟夫清除對手,三是赫魯曉夫打擊前任。四是基洛夫案能夠在梅普時代水落石出,這是是普京努力讓俄羅斯民眾真正地認識歷史的一舉措。正視歷史,體現了俄羅斯民族的自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