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01 楊勇遭廢、楊廣繼位,只是權謀和道德問題嗎?政治問題才是要害

你好,我是減水書生,與您一同品味歷史、感悟思辨。

公元600年,當了20年皇太子的楊勇被廢。隋文帝楊堅與獨孤皇后,改立第二子楊廣為皇太子。

楊廣就是後來的隋煬帝,大隋帝國第二代掌門人。

因為隋朝二世而亡,所以楊廣的名聲一直不好、一直被黑。不僅弒父鴆兄、當了皇帝,而且太子之位也來得詭詐權謀。

所以,關於楊勇被廢和楊廣繼位之間的解釋,都是一股腦地權謀問題和道德問題。歷史被簡單地描繪成了宮廷劇,越狗血越吸引人。但是,越狗血越吸引人,也就越脫離真實、漸入戲劇。


楊勇遭廢、楊廣繼位,只是權謀和道德問題嗎?政治問題才是要害


廢儲,從來都是一個政治問題。

因為皇帝不是一個人,它是一個機構和權力的一極;而儲君也不是一個人,它也是一個機構和一股勢力。這兩股勢力,再加上朝堂勢力和後來居上的楊廣,構成了一組博弈關係。而這組博弈關係,是不能簡化為一起宮廷劇的。

01.史料推演:楊勇真性情、楊廣真詭詐

勇頗好學,解屬詞賦,性寬仁和厚,率意任情,無矯飾之行。

唐朝人寫的《隋書》,定義了楊勇的人設:好學的文藝青年、仁厚的大隋儲君、率性的坦蕩君子。

楊勇是文藝青年,而楊堅卻要改革文風,父子矛盾不可避免。楊勇仁厚,而楊廣卻隱忍奸詐,算計儲君就有的放矢。楊勇坦蕩,而楊堅老而猜忌,楊勇被廢則是必然之勢。

除此之外,楊堅和楊勇這對父子關係,明裡暗裡還會推演出這樣幾個矛盾:

一個是楊堅節儉而楊勇奢侈。

勇嘗文飾蜀鎧,上見而不悅,恐致奢侈之漸。

太子楊勇紋飾鏤刻了一具鎧甲,而皇帝楊堅卻一直儉以養德,所以擔心楊勇養成奢侈的惡習。這是父子在性情方面的矛盾。

一個是群臣朝太子、觸怒楊堅。

其後經冬至,百官朝勇,勇張樂受賀。

一年冬至,百官在朝堂朝賀完皇帝楊堅,又跑到東宮朝賀太子。這件事讓楊堅很不是滋味。於是,下詔罷停東宮朝賀,理由是於禮不合。這是君臣之間在權力方面的矛盾。

一個是楊勇專寵雲昭訓,觸怒獨孤皇后。

獨孤皇后這個人有愛情潔癖,跟皇帝楊堅基本上就是一夫一妻,容不得她女插足。所以,太子楊勇冷落正妃元氏,這位皇后非常不滿意。而得罪皇后,就得罪了皇帝,因為皇帝楊堅是個妻管嚴。所以,楊勇被廢,與獨孤皇后這個老媽,關係甚大。


楊勇遭廢、楊廣繼位,只是權謀和道德問題嗎?政治問題才是要害


圍繞這些矛盾,晉王楊廣也就有了權謀詭詐的可能。楊廣做了這樣幾件事,基本上就是與太子楊勇反著來:

一是專寵正妻,“彌自矯飾,姬妾但備員數,唯共蕭妃居處”,目的是爭取母親獨孤皇后的好感。

二是崇德尚儉,“車馬侍從,皆為儉素,敬接朝臣,禮極卑屈”,目的是爭取父親楊堅的支持。

三是構陷兄長,楊廣向獨孤皇后哭訴太子有殺己之心,於是“皇后意移”,目的是利用母親促成換儲之事。

然後,楊廣勾結了楊素、宇文述等朝中重臣,開始了正式的奪嫡“戰爭”。楊廣咄咄逼人,楊勇卻“計無所出”,只能等著一紙詔書被廢。


楊勇遭廢、楊廣繼位,只是權謀和道德問題嗎?政治問題才是要害


這個推演可以簡化為這樣的模型:

楊勇奢侈、不招父親待見;楊勇好色、不招母親待見。

楊廣假裝專一蕭妃,於是母親喜歡;楊廣假裝崇德尚儉,於是父親喜歡。

於是,楊廣小施詭計、小結同盟,然後楊勇被廢、楊廣繼位。

移其關係限制之處,還能更簡單一點,就是:

父親母親不喜歡老大、特喜歡老二,於是老二繼承家業、老大掃地出門。

02.邏輯推演:國政不是過家家,皇室不能太任性

首先得確定一個大前提:改立儲君,必須是一個政治事件。

因為影響太大,特別是楊勇這種當了20年太子的儲君,背後會牽涉一大批人和一大股政治勢力。

如果出現差池,隋朝很可能會出現大的政治動盪。其結果將是隋文帝楊堅和整個隋朝承受不起的。


楊勇遭廢、楊廣繼位,只是權謀和道德問題嗎?政治問題才是要害


以這個前提為起點,實施邏輯推演的結果就是:以上那個史料推演,根本就站不住腳。

第一,把國政簡化成家事,站不住腳。

國家、國家,但國不是家、國政不是家事。這個簡化模型不能成立。

因為國比家複雜得多,國政比家事複雜得多。把國家簡化為家事、把國政簡化為宮廷,這是電視劇的套路,但不是真實世界的腳本。

自三代以來的宗法制就決定了:國家是靠典章制度來運行的,而不是靠喜好感情來運行。

所以,這就不允許楊堅和獨孤皇后用簡單的喜好來決定未來儲君的去留。喜好感情,只能是形勢所驅後的點火因素,不能構成廢儲事件的真正原因。

誰說不可能,任性的皇帝多了,南北朝比比皆是。所以,皇帝楊堅任性、獨孤皇后更任性,而任性的這兩口子又有無限的權力,所以想幹啥就幹啥,別說改立個兒子當儲君,就是改立個禽獸當開府,也不是不可能。

第二,把楊堅和獨孤皇后簡化為老父、老母,也站不住腳。

楊堅篡位之後,幹得第一件事就是重建典章制度。廢北周“六官制度”、建“三省六部”,改革府兵制、改兵戶為民戶,以北齊律為基礎修訂開皇律。

所以,楊堅這個人是非常重視制度建設的。


楊勇遭廢、楊廣繼位,只是權謀和道德問題嗎?政治問題才是要害


而楊堅在前臺推行,獨孤皇后就在後臺輔助,這兩個人真是夫妻同心、其利斷金。大隋統一天下,不是楊堅一個人的功勞,是楊堅和獨孤皇后這兩口子一起努力的結果。

所以,這兩個人不是性情中人,而是理性至極的人,完全可以用理性人的假設模型來定位楊堅和獨孤皇后。

因此,對於關係國家根本的儲君廢立,他們不會單靠喜歡與不喜歡來決斷。喜歡不喜歡,只能在大勢已定之後,做一個觸發機制來用。

但是,楊勇私德有虧啊,而且觸犯了龍鱗。楊堅節儉非常,而他奢侈非常;獨孤皇后愛情潔癖,而他風流好色。所以,為大隋計、為後世計,也不能要一個既奢侈又好色的儲君。

第三,放大楊勇的私德問題,也站不住腳。

楊廣生於公元569年,公元581年建隋的時候,楊廣12歲;公元600年當太子的時候,楊廣31歲。

楊俊,楊堅與獨孤皇后的第三子,生於公元571年。

據此反推楊勇的年齡,在公元581年當太子的時候,也就十四五歲;而公元600年被廢的時候,也就三十歲出頭。

楊勇20年的太子生涯,正是由青春年少到壯年成熟的過程。所以,在這個時候,“文飾蜀鎧”,做了一件漂亮衣服;寵幸雲昭訓,喜歡一個大美女。他的這些所為,是不是有點兒太正常了。


楊勇遭廢、楊廣繼位,只是權謀和道德問題嗎?政治問題才是要害


普通百姓家,紈絝子弟、風流無度,可能是個大問題,因為真會把家產敗光。但是,你不能用百姓家跟皇家做簡單類比。如果楊堅和獨孤皇后都是理性人的話,他們應該理解,甚至不會把這種事放在心上。

再一個更重要的就是:楊勇到底乾沒幹大逆無道的事情,逼得楊堅和獨孤皇后必須得廢掉他這個太子。

縱觀史料,真得沒有。所以,要麼就是有篡逆之事,但是沒記載;要麼就是根本就沒有,廢其太子還另有他因。

03.政治問題:才是楊勇被廢、楊廣繼位的關鍵所在

改立儲君,是政治事件。

所以,就得從政治問題的角度來拆解,而不能從宮廷劇的角度來分析。

於是,可以限定這樣四條“公理”的框架、來拆解這一歷史事件:

第一公理:皇帝是第一核心。

第二公理:皇帝之外還有其他權力。

第三公理:權力是個動態博弈的過程。

第四公理:人性不是理性,必有弱點。

當然,四條公理只適用於這一歷史事件,而且肯定也是不完備的,因為內部自洽只能在外部才能論證。再有,就是我們所依據的史料,還得以《隋書》和《資治通鑑》為基礎,因為沒有別的參考。

楊勇被廢的原因一:太子做得時間太長。

千年的老二,老二最難當。這是一個尷尬到死的角色。上面有老大壓著、還猜忌著,下面不知道有多少老三、在追趕著。

而楊勇就處在這麼一個尷尬的位置上,而且一呆就是二十年。歷史上,鮮有當了這麼多年太子,最後還能順利接班的。

原因就是在風口浪尖上呆久了,早晚會被風浪打到海底。


楊勇遭廢、楊廣繼位,只是權謀和道德問題嗎?政治問題才是要害


這個可以適用第一公理:皇帝是第一核心。

對皇帝威脅最大的就是老二。在沒有權臣的時候,老二就是太子,特別是成年的太子。

還可以適用第三公理:權力是個動態博弈的過程。

動態博弈的權力諸主體,就會把矛盾集中在老二這個位置上。老大的皇帝,誰都不敢惹而且它誰都幹惹;其餘諸多勢力肯定就會盯著老二做文章。

史料記載的楊廣各種小動作,比如投楊堅和獨孤皇后所好、結交朝中權臣以及惡意告黑狀,符合邏輯。因為楊廣也是一股勢力,他當然要爭太子這個位置,不爭就是傻子。

楊勇被廢的原因二:第三已經做大成勢。

第三是誰?就是楊廣。楊廣從什麼時候開始做大成勢的?

公元588年,楊廣統帥五十餘萬隋軍滅陳之戰。公元590年,江南叛亂平定後,楊廣任揚州總管。至此時,楊廣基本上坐定了隋朝三分之一的天下。

楊廣有滅國之功,這是大隋的第一功。北齊是北周滅的,所以滅南朝陳就是大隋唯一的滅國之功。而經營江南,又是第二大功。所以,自此時起,楊廣基本上已經做大成勢。


楊勇遭廢、楊廣繼位,只是權謀和道德問題嗎?政治問題才是要害


公元582年,楊堅與獨孤皇后為楊廣娶蕭氏女為妻;公元590年後,楊堅派楊廣經營江南。這些都是在太子楊勇之外,培植這個第三勢力。

第一公理:皇帝是第一核心。所以,太子勢力不能超過皇帝,皇帝需要在太子之外打造其他勢力。

第二公理:皇帝之外還有其他權力。太子權力、關隴貴族權力、山東士族權力,還有江南的楊廣權力,這些人彼此牽制、勢均力敵,楊堅這個皇帝才能做得穩。

所以,楊堅有意培植楊廣,而楊廣卻在這種培植中、逐漸做大。

楊勇被廢的原因三:山東豪族權力開始崛起。

山東豪族權力就是關中以外地區的士族豪門。

隋朝取代北周,靠得是關隴軍事貴族。而凝聚關隴軍事貴族的,就是獨孤皇后背後的獨孤家,這是關隴集團的頂級貴族和樞紐貴族。

而統一天下之後,楊堅就不能一直依靠關隴軍事貴族,主要是不能受制於關隴軍事貴族。而現成的勢力就有一個,那就是山東豪族。能與山東豪族結成紐帶的,就是第三子楊廣。而太子楊勇的支持者是誰呢?卻是關隴軍事貴族。


楊勇遭廢、楊廣繼位,只是權謀和道德問題嗎?政治問題才是要害


第三公理:權力是個動態博弈的過程。奪取天下的楊堅,就要在關隴之外,培植新的勢力,以鞏固皇權。

第一公理:皇帝是第一核心。所以,皇帝不能一直被關隴勢力所壓制。於是,楊堅就得藉助一方勢力壓制和削弱另一方勢力。

楊勇被廢的原因四:人性的弱點。

楊堅培植楊廣這股勢力,是出於第一公理:皇帝是第一核心。但是,楊堅也沒有想到楊廣能夠做大到這種程度。他不僅籠絡住了江南勢力,而且也結交了山東士族勢力。同時,與楊素和宇文述這些關隴勢力,也建立了同盟。

所以,第三公理:權力是個動態博弈的過程。楊廣上位而楊勇下課,不僅是楊堅和獨孤皇后的意見,整個朝堂的勢力也倒向楊廣一方。這可能也是楊堅所不能左右的。

嗟乎小子,爾一旦無我,或欲妄動,彼取爾如籠內雞雛耳。

楊勇被廢后,幼子楊諒據山東五十二州,他也有圖謀帝位之心,就是也想當太子。而隋文帝楊堅對楊諒的警告卻是:你小子,要是沒有我,膽敢妄動,人家取你性命就如同取籠內雞崽一樣簡單。

而“彼取爾如籠內雞雛耳”的這個“彼”,就是楊廣。

足見,楊廣的勢力、雄心以及能力,楊堅這個當爹的是瞭然於胸的。

而後來的歷史也確是如此:楊廣繼位、楊諒造反,楊廣派楊素平叛,一戰告捷,楊諒便成了楊廣的砧板魚肉。

04.總結:楊勇遭廢、楊廣繼位,只能是個政治問題

人性的喜歡與不喜歡,解釋不了楊勇遭廢的問題。

但是,人性的不完美、不理性,卻可以輕率地做出楊勇被廢的行動。

所以,人性的喜歡與不喜歡,只能發揮觸發機制的作用。

而在觸發之前,一切都已經木已成舟、必然之勢已成,可能發也得發、不發也得發。

所以,楊勇遭廢和楊廣繼位,是一個動態博弈的過程,可以總結為這樣幾個原因:

一是始終處於風口浪尖的太子楊勇,是皇權的最大威脅,也是其他勢力上位的阻礙。所以,皇帝父親的猜忌、其他勢力的算計,是楊勇遭廢的根本原因。

二是為了壓制太子楊勇的風頭和勢力,楊堅培植楊廣作為牽制,而楊廣卻做大成勢。所以,無論楊堅願不願意,楊廣勢必要取代楊勇,成為大隋的第二代掌門人。所以,楊廣做大成勢,使太子楊勇喪失了不可替代性,是楊勇遭廢的必然原因。

三是楊廣之所以能夠做大成勢,是因為大隋權力重心由關隴一極向山東士族的轉移。大隋要實現皇帝政治,就得壓制關隴軍事貴族。而楊廣恰恰成為山東士族,特別是江南士族的一個樞紐,這是楊勇遭廢的環境原因。


楊勇遭廢、楊廣繼位,只是權謀和道德問題嗎?政治問題才是要害


四是楊勇遭廢已經遭遇到了形勢壓迫,但是廢與不廢的決心還得由楊堅和獨孤皇后拍板。楊堅晚年的猜忌、獨孤皇后的個性,這些人性的衝動,成為壓垮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

楊勇不是不可替代的,還有比楊勇更合適的人選、就是楊廣,楊廣取而代之、各方勢力都很滿意。在這種大勢已成的情況之下,皇帝楊堅和獨孤皇后,就可以無所顧忌地施展人性的喜好。

而至於楊廣弒父,以及在父親病榻前調戲庶母宣華夫人,真得就有點抹黑的不像話了。

為了扳倒兄長楊勇、自己取而代之,楊廣費了那麼多的心機去經營勢力、去揣摩上意,他不可能在關鍵時刻做出這麼荒唐的事情來。所以,這些也只是宮廷劇的套路,能讓人莫名的興奮,卻無法讓人深刻思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