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中國民國的建立多麼倉促,時局混亂,從一枚郵票上能看出來

晚清時期,孫中山領導革命黨人發動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政府的統治,建立了中華民國。在這期間,實際是革命黨人(以孫中山為代表),北洋新軍(以袁世凱為代表)和清政府三方的博弈過程。革命黨人實力弱,資金和軍隊都很匱乏,在財力上無法和清政府比較,在軍事上也無法和袁世凱領導的北洋新軍較量。清政府的滿族士兵早已腐化,於是希望袁世凱的北洋軍能消滅革命軍。北洋新軍雖然名義上隸屬於清政府,但也看出了清政府已是病入膏肓,積重難返。於是,袁世凱的北洋新軍就和革命黨人達成了默契:

聯合推翻清政府,建立中華民國


辛亥革命無疑是成功的,它不僅推翻了滿清的統治,使政權重新回到漢族人手中,也避免了流血的革命與戰爭。但是辛亥革命也留下了後遺症,其中最重要的黨為革命黨和北洋政府同時執政,這難免就造成了混亂。君不信,我們從一枚郵票上就可以看出些許端倪。

中國民國的建立多麼倉促,時局混亂,從一枚郵票上能看出來

中華民國臨時中立郵票

革命勝利後,新政府被命名為“中華民國臨時政府”,憲法為“中華民國臨時約法”,孫中山就任“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當然,中華民國政府使用清朝的郵票就顯得不合時宜了,而中華民國自己的郵票還來不及印製,於是主持中國郵政的法國人帛黎就決定在原有大清蟠龍票和欠資郵票之上印“臨時中立”字樣以作為過渡使用。

中國民國的建立多麼倉促,時局混亂,從一枚郵票上能看出來

作為過渡使用的“臨時中立”郵票

這樣的做法當然是沒有什麼問題,而當時國際慣例也是這樣做的。比如說晚清時期中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外國政府在中國的殖民地上不可能使用中國郵票,而殖民地郵票又要與本國郵票有所區別,於是便採取了加蓋的方式。

中國民國的建立多麼倉促,時局混亂,從一枚郵票上能看出來

眾多晚清時期殖民地郵票,均為在外國郵票上加蓋

雖然說加蓋的方法並無問題,但加蓋的文字“臨時中立”卻引起很大的爭議。“臨時”的字樣是從“中華民國臨時政府”和“中華民國臨時約法”中引申過來的,但很容易讓人聯想到這是個短命政權。“中立”意味著新政權獨立於清政府、外國勢力、北洋軍閥,但是很容易讓人聯想到國家實際處於分裂之間。雖然短命政權和國家分裂均非事實,但那時郵票又稱為“國家的名片”,其重要性遠遠甚於今日,所以“臨時中立”的字樣確實是不合適的。

中國民國的建立多麼倉促,時局混亂,從一枚郵票上能看出來

加蓋“臨時中立”郵票,面值5分銀

當人們意識到這個問題時,郵票已經在福建福州發行了。雖然很快就停止出售並且將售出的郵票追回,但不可避免的仍然有少量郵票流落民間。而且當時中國郵政的權利掌握在外國人手中,也有些許外國人不顧中國禁令而私藏了一些郵票作為紀念,對此中國政府毫無辦法。

中國民國的建立多麼倉促,時局混亂,從一枚郵票上能看出來

加蓋“中華民國臨時中立”郵票四方聯,郵戳為福州

於是,今天我們就能從這些經歷了滄桑歲月的“國家名片”中管窺到那段動盪的歲月。革命黨人經歷千辛萬苦推翻了清王朝又立刻面臨北洋軍閥的威脅和進逼,北洋軍閥掌權後又妄想掀起“復辟”的風潮,作為國家主權象徵的郵政發行權掌握在外國人手中,甚至郵票上加蓋的字也是外國人決定。


一枚小小的郵票代表了幾十年屈辱而辛酸的歷史,更是對後世的警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