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8 楊家將最出色戰役:3000破10萬,斬殺遼國主帥

公元980年,北宋西北地區的軍事主官潘美接到了駐守在雁門關的代州刺史楊業的報告:遼國十萬大軍準備攻擊雁門關,打通南下太原的通道;北宋這個朝代先天不足,燕雲十六州的失去逼迫宋軍只能依託太原設立北方防線,潘美駐太原,楊業駐雁門。

潘美是宋朝初年統一戰爭中大放異彩的名將,深得皇帝的信任,自身的軍事才能也是在宋軍中首屈一指的;潘美就是後來傳說中的奸臣潘仁美。

楊家將最出色戰役:3000破10萬,斬殺遼國主帥

楊業則是北漢的降將,北漢時期常年與南下的契丹人作戰,被百姓稱為“楊無敵”,熟悉山西的地理環境與契丹人的作戰特點。歸降北宋之後也深得宋太宗賞識;楊業也就是楊家將故事中的老令公楊繼業。

面對來勢洶洶的十萬遼軍,楊業向駐守太原的上級潘美請求支援,但沒有得到潘美的同意;這不是說潘美有意為難楊業,主要是作為主將的他,居然沒有部隊的指揮調度的的權力。

這事兒得從“燭光斧影”說起,由於得位不正,宋太宗趙光義天才的發明了“陣圖”和“太監監軍”這兩大法寶。使邊關重將只能按他事先的指令行動,不能有一點調動兵馬的權力。否則監軍太監有權直接斬殺。

宋太宗趙光義認為雁門關的地形不適合進行大兵團會戰,部隊施展不開;因此計劃先以雁門關消耗遼軍的銳氣,即使失守,宋軍也可以依賴太原的城防與遼軍攻守;遼軍遠來疲憊,缺乏糧草,又在雁門關挫傷了銳氣,很快就會退兵。那時候潘美再率領主力在後追殺,就可以重新奪回雁門關。

楊家將最出色戰役:3000破10萬,斬殺遼國主帥

所以潘美只好忠實的按照領導的指示準備太原保衛戰,對楊業是愛莫能助了。

然而楊業有自己的想法,不打算打一場純粹的雁門關防禦戰。因為他的部下只有3000人,還大部分是步兵,死守雁門關的結果只能是失敗!於是楊業命令副將率領主力步兵防禦雁門關。自己則利用熟悉當地環境的優勢,率領數百名騎兵從小路繞過了雁門關,插到了遼軍的後方。此時的遼軍已經做好了攻打雁門關的準備,把攻城器械亮了出來,列隊在雁門關下咋咋呼呼,想借著展示軍威恐嚇雁門關的守軍。最好雁門守軍看到大遼威武之師望風而逃,能夠兵不血刃拿下雁門關是最好不過了。

遼軍主帥計劃在午飯前一鼓作氣攻下雁門關,然後立即直插太原;結果一打起來才發現雖然宋軍人數不多,但是雁門關地處山地,易守難攻,遼軍的大部隊根本沒法發揮自己數量上的優勢;只能頂著宋軍的箭雨一點點排除阻擋自己前進的防禦工事,艱難的向城牆推進。

楊家將最出色戰役:3000破10萬,斬殺遼國主帥

就在這時候,楊業帶著部隊從後面襲擊了遼軍,這支突然出現的軍隊,戰馬後邊拖著樹枝,一路煙塵滾滾,也分不清楚到底來了多少人;這下子讓遼軍主帥蒙了。他對這支部隊沒有任何的瞭解,不知道有多少人,從哪兒來的,主將是誰等等;這嚴重干擾了遼軍主帥的判斷,他並不是耶律休哥那樣的遼軍戰神級別的將領,能力比較一般,能當上元帥靠的是出身:先皇是他老丈人,現在的皇帝是他小舅子。

於是遼軍就在主帥的猶豫之中越來越混亂了。在楊業部隊的穿插之下,遼軍陣型混亂,士兵們驚慌失措,紛紛潰散,遼軍的指揮系統運轉不靈了。

作為久經沙場的老將,楊業深知自己兵力少,想要勝利就必須直接攻擊敵軍的首腦,以達到擒賊擒王的效果。也就是今天常說的“斬首行動”!於是率領著自己手下的宋軍一路殺到了遼軍的中軍,擊潰了遼軍中軍的阻擋,陣斬遼軍主帥這位駙馬爺。

主帥一死,遼軍更加的潰不成軍,徹底失去了作戰的意志。撒丫子就跑,雁門守軍見時機成熟也殺了出來,配合楊業的部隊在後面一路追殺,一直殺到了遼國的西京(今大同),在追殺之中順便把遼軍的副將也給生擒了。

楊家將最出色戰役:3000破10萬,斬殺遼國主帥

楊業率領小部隊3000大破遼軍10萬的捷報傳到了太原,讓正忙活著修工事準備與遼軍在太原決戰的潘美很高興,立即上報了朝廷;結果朝中引起了很大的波瀾,朝廷裡的文武官員們很多人一來是覺得楊業3000破10萬,這事兒透著有點不科學。二來是楊業是降將,這樣的勝利使這些在朝廷裡坐而論道的官僚們很不舒服。

於是紛紛上書彈劾楊業,有說他弄虛作假的,有說他不遵將令的。更有甚者說他意圖謀反,和遼軍唱雙簧的;宋太宗趙光義將這些彈劾奏摺都派人送給了楊業,以示信任,並提升了他的職位,使他成為了潘美的副將,協助潘美一起負責山西方向的北方防禦。

雁門關之戰的勝利是北宋歷史上罕見的以少勝多戰例,此戰之後,遼軍見楊業的軍旗就會退避,不敢和他正面交鋒;這次勝利也是楊業違背了上級的意圖所進行的大膽行動而取得的勝利。宋太宗時期的軍人大多已經失去了這種勇氣,這種性格為楊業帶來了輝煌的勝利,也為他後來的悲劇命運埋下了伏筆。

楊家將最出色戰役:3000破10萬,斬殺遼國主帥

然而也恰恰是這次勝利遮蓋了宋軍指揮體系的問題,失去了臨機決斷權力的宋朝將領們在以後越來越被監軍太監所轄制,即使是潘美,曹彬這樣的名將也不敢違背監軍太監的決定。

唯一敢和監軍太監意見相左的楊業,最終成為了這種政治鬥爭的犧牲品,戰死在陳家溝;但是楊家將的故事並沒有結束,楊繼業的長子楊延昭繼續為大宋駐守邊疆,使遼軍非常忌憚。

澶淵之盟簽訂前,楊延昭曾率領部隊深入遼境,威脅遼軍的後路,使孤軍深入的遼軍十分懼怕,促成了澶淵之盟的簽署。

遼人認為他是北斗七星中的第六星“破軍星君”轉世,故此稱呼他為“楊六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