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8 宋代苏轼《满江红·正月十三日送文安国还朝》古诗欣赏及解析

宋代苏轼《满江红·正月十三日送文安国还朝》古诗欣赏及解析


创作背景:

由于苏轼“口快笔锐”,所以屡遭挫折、外放,熙宁七年(1074)由杭州通判调知密州(今山东诸城),一路上留下许多书法感慨的诗词。熙宁九年(1076),文安国因事来密州,两人情投意合,深谈契机,正月十三日,文安国还朝,苏轼设宴相送而有此作。苏轼简介: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美食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汉族,四川人,葬于颍昌(今河南省平顶山市郏县)。一生仕途坎坷,学识渊博,天资极高,诗文书画皆精。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艺术表现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世有巨大影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擅长行书、楷书,能自创新意,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画学文同,论画主张神似,提倡“士人画”。著有《苏东坡全集》和《东坡乐府》等。


满江红·正月十三日送文安国还朝注释:


天岂无情?天也解、多情留客。春向暖、朝来底事,尚飘轻雪?君过春来纡组绶(shòu),我应归去耽(dān)泉石。恐异时、怀酒忽相思,云山隔!谁说老天爷无情,老天爷懂得殷勤地挽留客人。春天到了,天气渐渐变暖,因为什么,早晨还飘着雪花。你如今是遇到好的机会,一定会青云直上。我则应当告老还乡。恐怕隔一段时间,再想举杯共饮时,但远隔云山,再也无缘相会了。底事:就是“何事”、“为什么”。纡:系,结。组绶:官员系玉的丝带。耽:沉溺,入迷。泉石:山水,这里指归隐之地。

浮世事,俱难必。人纵健,头应白。何辞更一醉,此欢难觅(mì)。不用向佳人诉离恨,泪珠先已凝双睫。但莫遣(qiǎn)新燕却来时,音书绝。这种复杂的世事,都很难断定怎样发展,谁能知道你我今后是怎么样呢?即使我们今后会有举杯共饮致使,即使两方都还健在,但恐怕我们到那时都已白发苍苍了!我们为什么要放过这一醉方休的良机呢?这样的挚友欢饮,实在太难寻求了。我们用不着向倾心爱慕的友人倾诉离别之苦,话未出口,双眼已满含泪水,睫毛上挂上了滴滴泪珠。你要来信,我要回音,鱼书往还,友情永存。凝:聚集,集中。新燕:来信。音书:音讯,书信。



苏轼的主要作品有:

饮湖上初晴后雨二首·其二、惠崇春江晚景二首 / 惠崇春江晓景二首、赠刘景文、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念奴娇·赤壁怀古、江城子·密州出猎、满庭芳·蜗角虚名、八声甘州·寄参寥子、西江月·顷在黄州、东栏梨花、和董传留别、南乡子·和杨元素时移守密州、和子由渑池怀旧、念奴娇·中秋、前赤壁赋、少年游·端午赠黄守徐君猷、醉翁操·琅然、江城子·墨云拖雨过西楼、春宵、惠州一绝 / 食荔枝、永遇乐·彭城夜宿燕子楼、阮郎归·初夏、六月二十日夜渡海、浣溪沙·缥缈红妆照浅溪、沁(qìn)园春·孤馆灯青、蝶恋花·密州上元、留侯论、望江南·超然台作等。


《满江红·正月十三日送文安国还朝》由[小孩子点读]APP - 小学家庭辅导专家,独家原创整理并发布,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