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5 日本戰國:織田信長為何執意討伐長宗我部元親?

關於本能寺之變的幕後真相,向來是眾說紛紜,其中便有與長宗我部元親相關的“四國說”。

“四國說”認為:長宗我部元親乃是經由明智光秀勸說才臣服於織田信長,而明智光秀則向元親保證其領地安堵。可是天正九年,織田信長突然撤銷明智十兵衛光秀的四國擔當職務,宣佈討伐長宗我部元親。此舉令光秀大感失寵且顏面喪盡,光秀因此下定決心發動本能寺之變。

根據“四國說”觀點,明智光秀正是因為不滿織田信長討伐長宗我部元親的行為,而發動本能寺之變並討死了織田信長。那麼在本能寺之變前,織田信長又為何執意要討伐長宗我部元親呢?

日本戰國:織田信長為何執意討伐長宗我部元親?

織田信長


元親崛起

  • 討滅宿敵

長宗我部氏,原為土佐國的豪族之一,後因遭受外敵入侵而導致家族幾乎滅亡。年僅五歲的長宗我部國親不得不逃亡至一條家。在一條家的幫助下國親得以恢復舊領,同時發誓討伐長宗我部氏的宿敵本山氏。然國親壯志未酬身先死,於1560年黯然離世。

國親之後,年僅二十二歲的元親繼承父親遺志,正式登上了戰國的舞臺。繼任家督後,長宗我部元親加快了討伐本山氏的步伐,先後攻佔本山氏支城。至1568年,元親終於擊破本山氏最後的屏障,逼迫本山氏投降。

滅亡本山之後,元親的野心並未因此而得到滿足。其下一步的計劃,便是奪取整個土佐國。而其阻礙還剩下東面的安藝氏以及西面的“恩人”一條氏。

日本戰國:織田信長為何執意討伐長宗我部元親?

長宗我部元親


  • 輕取安藝

早在1563年間,安藝氏便趁元親討伐本山,後方空虛之際包圍元親領內岡豐城,可惜被元親擊潰。之後兩家重歸和平。

1569年,已經擊敗本山氏的元親開始秋後算賬。要求安藝氏家督國虎親自前往岡豐城為之前的入侵請罪。國虎聽後大怒,驅趕了長宗我部氏使者,兩家正式對立。同年,元親率軍7000出征,並於矢流山一帶擊潰安藝氏主力,一戰而勝。

之後元親包圍安藝城。國虎以切腹為條件要求元親保證其領民安全。至此安藝氏滅亡。

  • 統一土佐

在消減本山與安藝之前,元親一直對一條氏虛與委蛇,展示出和睦的姿態。如今後顧之憂全被清除,元親終於對有恩於自己的一條氏露出了獠牙。

日本戰國:織田信長為何執意討伐長宗我部元親?

長宗我部元親


1569年,元親下令其弟吉良親貞侵入一條氏領內,連續拿下蓮池城與戶波城。根據《土佐軍紀》記載,得知元親背盟的一條氏家督兼定大為震驚,急忙組織防禦。然而一條兼定並非英主,早在元親入侵之前,一條家已經陷入混亂,兼定沉迷於聲色犬馬,與家臣多有不和。元親入侵後,一條氏家臣更是紛紛倒向元親。

在內憂外患的情況下,一條兼定於1574年被家臣流放至九州,其家臣隨後又陷入內戰。元親不費吹灰之力便消滅了一條氏。至此,元親歷時15年的土佐征伐宣告結束,長宗我部元親即將以土佐國主的身份開始與各路大名進行天下之爭。

信長的野望

1560年,正當長宗我部元親繼任家督之際,日本的另一位英雄-織田信長也於桶狹間擊殺了今川義元,開啟了自己“天下布武”的道路。

相比於元親,織田信長的擴張之路要迅速的多。1568年,正當元親剛剛討滅本山氏時,織田信長已經是擁有尾張、美濃兩國近百萬石的大大名。同年,信長髮兵4萬擁護足利義昭上洛,並於半月之內擊敗阻礙自己的六角義賢、三好長繼、松永久秀等人。

此時站在京都之上的信長將全天下作為自己的目標,試圖建設起一個由武家統治的日本。

日本戰國:織田信長為何執意討伐長宗我部元親?

織田信長


目標既定,信長開始掃蕩京都地區的反抗勢力,連續破除信長包圍網。於1575年,信長几乎已經將整個近畿地區收入囊中。至此,以天下為目標的織田信長與以統一四國為理想的長宗我部元親第一次在戰略上產生了衝突。

外交上的對決

由之前長宗我部元親的土佐攻略,大家不難看出元親是一個非常擅長利用外交政策的人。而此次僅僅掌握有土佐一國二十二萬石領地的元親,亦自知不敵已經握有半個天下的織田信長。於是元親決定再一次利用自己外交上的謀略。

根據記錄長宗我部元親生平的《元親記》記載,長宗我部元親最早於1575年十月,派遣家臣中島可之介出使織田家,希望織田信長可以在其長子千熊丸(即為後來的長宗我部信親)元服時為他加冠賜字。通過此舉,長宗我部元親將自己放於較低的姿態,試圖與織田信長交好,防止信長介入四國戰事。

而織田信長亦有自己的考慮,此時河內的三好康長雖然已經臣服於自己,但四國地區的三好長治與十河存保等人依舊與信長敵對。並且信長當前的主要敵人是中國的毛利、越後的上杉與石山本願寺,並無餘力征討四國。

於是透過明智光秀,信長與元親結為同盟,並賜予長宗我部元親隨意攻取四國的朱印狀。

由信長給元親長子賜字及賜予元親攻取四國的朱印狀等事看來,織田信長雖與元親結為同盟,但此同盟絕對不是對等的同盟。元親亦與德川家康一樣,在同盟中處於織田信長之下。


日本戰國:織田信長為何執意討伐長宗我部元親?

長宗我部元親

在得到織田信長的許諾後,次年元親便開始對鄰國阿波、伊予展開攻略。趁三好長治闇弱,元親迅速侵入阿波南部,各城城主紛紛送出人質,降於元親。1577年,元親更是密謀誘殺了三好長治,三好氏陷入內亂。在此之後,元親征服阿波之路更是一帆風順。

阿波之後,以四國為目標的元親繼續將勢力延伸至贊岐、伊予。1578年,元親進攻贊岐的十河存保,迫使豪族香川之景屈服。而後香川之景又為元親勸降了東伊予的金子元宅、石川通清等勢力。

1579年,元親又成功擊敗十河存保主力。確定了其在四國地區的霸權,而金子元宅也奉元親之命,開始攻略伊予。至1580年為止,長宗我部元親已經獲得了四國大部分領土。三好氏勢力被壓縮到阿波、贊岐東部一隅。

然而,就當元親為自己的勝利歡呼時,卻不曾想其擴張行為已經觸犯到了織田信長的利益。

利益相沖、同盟破裂

早在1578年,長宗我部元親侵入贊岐期間,便同時攻擊了已經投降織田信長的香川之景。之後,信長與元親在四國的權力爭鬥中也多有衝突。1579年,長宗我部元親逼迫三好康俊投降,而這位三好康俊正是投降了織田信長的三好康長之子。

據《元親記》記載,因為此事,長宗我部元親還命令其弟香宗我部親泰親自出使織田信長報告事件經過。同時透過明智光秀向信長送上家鷹十六羽與砂糖三千斤。並於之後多次送禮希望織田信長不要參與四國戰事。

然而織田信長對元親提出“不要干涉四國事務”的要求並未做出明確回應,似乎此時已有徵伐四國之意。

次年,在三好康長的唆使下,三好康俊與十河存保等三好氏勢力全部倒向織田信長。信長與元親之間矛盾激化。

可是此時元親依舊不敢與織田信長為敵,於六月再次派遣香宗我部親泰前往與織田信長交涉。企圖通過外交手段阻止信長將勢力延伸至四國。然而香宗我部親泰帶回來的織田信長朱印狀中卻寫到:“命令將阿波一國交還於三好氏,並且長宗我部元親應給予幫助。”(此時事在《西國戰國合戰》中亦有佐證)

此前說過,在信長與元親的同盟中,有著明顯的上下級關係。而此朱印狀並非與元親交涉,而是強行命令元親交出阿波的領土,退回土佐國內。面對織田信長無理的要求,長宗我部元親陷入絕望,難道其二十年的辛苦經營就全部要送於織田信長了嗎?

日本戰國:織田信長為何執意討伐長宗我部元親?

織田信長

最終元親選擇無視織田信長的無理要求,兩雄之間已經處於劍拔弩張的地步。

信長的怒火

得知長宗我部元親並未履行自己的命令,織田信長大為光火。下令免除明智光秀四國擔當的職務,停止與長宗我部元親的外交往來,正式與長宗我部氏斷交。同時織田信長命其三子織田信孝為主將、丹羽長秀為副將,率軍數萬前往征伐四國。

在織田信長下達的《四國處置令》中寫到:“不必顧及長宗我部元親,戰後將贊岐一國賜予織田信孝,將阿波一國交還三好氏,而伊予,土佐留於日後處置。”

在處置令中,並未討論到戰後對長宗我部氏的處置。可見織田信長決定於四國征戰中徹底消滅長宗我部元親。

日本戰國:織田信長為何執意討伐長宗我部元親?

織田信長


然而四國討伐軍尚停留在堺港期間,卻先爆發了本能寺之變。織田信孝手下軍隊大多逃亡,四國征伐不了了之。長宗我部元親也因為本能寺之變逃過了亡國的命運。

信長為何討伐有意臣服的元親?

其實文章寫到這裡,大家也會發現織田信長並非一時憤怒要討伐長宗我部元親,而是從一開始便已經有了四國征伐的計劃。

與其他大名不同,織田信長是一個思想超前之人。尚在尾張期間,織田信長便已經確定了爭奪天下,重整戰國秩序的計劃。在實行其目標期間,織田信長陸續消滅了淺井、朝倉、武田等實力強勁的大名。對於信長而言,這些體系龐大的大名便是其改革之路中必須清楚的障礙。

日本戰國:織田信長為何執意討伐長宗我部元親?

織田信長


信長渴望通過改革建立起一個權利完全歸於自己,天下布武的日本。而長宗我部元親等大名固守舊領的行為與信長的改革是格格不入的。關於織田信長的改革與元親等舊勢力的衝突,使用“盆栽大名”這個新名詞來講解會變得容易。

  • 盆栽大名

假如將天下大名們比作樹木,而他們的領地便是他們紮根的土壤。長宗我部元親此類體系龐大的大名更宛如森林一般難以撼動。

織田信長要做的便是將所有大名連根拔起、使他們與自己的領地分離。在之後將大名分別置於盆栽之中。如此織田信長便可像移動盆栽一般隨意調動手下大名,實現徹徹底底的“兵農分離”,並將權力全部收於自身。

然而信長如此超前的策略並不能被長宗我部元親等保守派理解。對元親等人而言,保護自己家族代代相傳的土地便是自己的職責。

所以長宗我部元親與織田信長的較量,其實正是日本保守勢力與信長創新勢力的較量。而這從一開始便已經被歷史所決定,是不可避免的。

此觀點在織田信長所下達的“四國處置令”中亦能得到佐證。處置令中寫到“將阿波一國交與三好氏,贊岐一國交與織田信孝。而伊予、土佐則由信長日後處理。”

可見此次四國征伐,並非是針對長宗我部元親的征伐,而是針對四國全境的征伐。信長希望通過此役,對四國勢力重新進行劃分。實行自己“盆栽大名”的政策。

  • 戰略上的考量

另外,除信長為實現“天下布武”的理想,討伐元親也有著戰略上的考慮。

到1580年為止,四國領內的勢力幾乎全部被元親掃除。如果不加干涉,元親統一四國宛如探囊取物。

而四國雖然貧瘠,加起來石高不及90萬石,但其所處位置卻很特殊。如果元親拿下整個四國,便可從阿波或贊岐通過海路登陸近畿地區,進攻織田信長腹部,甚至直接威脅京都與安土城。同時經由伊予,長宗我部元親也十分方便與中國的毛利或九州大名聯繫。

所以四國雖然貧瘠,對信長來說卻是一把懸於額頭的匕首。

日本戰國:織田信長為何執意討伐長宗我部元親?

四國的地理位置


而在元親討伐三好氏時,信長與元親已經有不少利益衝突,元親奪取四國後,亦會存在無處擴張的難題。或許在下一次“信長包圍網”,長宗我部元親便會成為討伐織田信長的主力。

為此率先壓縮元親的實力,並且令四國的勢力重歸平衡是信長所必須做的。這也能解釋織田信長為何在討伐元親之前,試圖要求元親交出阿波一國,退回至土佐。

結語

戰國亂世之中,各大名為自己的利益而戰。織田信長渴望的是建立起“天下布武”的新秩序,而長宗我部元親則以光耀家族為己任。但利益相沖突,信長與元親之間的戰爭便在所難免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