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慈禧用鈍刀活砍譚嗣同引發一惡果,致譚嗣同屍骨百年後仍不得安寧

2008年9月28日是維新派人士譚嗣同遇害110週年紀念日。

然而,沒等到週年紀念活動到來,在這年的3月15日夜,英雄的墓穴被盜了。

譚嗣同墓屬湖南省級文物保護單位,位於瀏陽縣城南約8公里處荷花街道嗣同村石山下。

荷花街道嗣同村在晚清叫作“城南崇豐鄉南流橋唐家鋪”,後來改稱“牛石鄉小水村”,最後改成了現在的名字以紀念譚嗣同。

譚嗣同在北京就義,他生前所住宣武門外北半截衚衕瀏陽會館的老長班劉鳳池,夜裡冒險帶人前往刑場收屍,將頭顱與屍身縫合,殮棺暫厝僧寺。翌年,派人不遠數千裡扶櫬南歸故鄉瀏陽。

慈禧用鈍刀活砍譚嗣同引發一惡果,致譚嗣同屍骨百年後仍不得安寧


墓地初建時,共160平方米,冢頂由小圓扁卵石鋪蓋,三面立石柱,青石板圓圍。前有拜臺,兩側護圍,墓地前方有石馬、石虎各一對,立華表一對,鐫刻聯語,雲:

亙古不磨,片石蒼茫立天地;

一巒挺秀,群山奔赴若波濤。

1958年,為了興修水利,華表及石圍板被全部移走;1983年9月,墓地復原並修整,拜臺下方增修護坡,並修85級水泥磚石臺階。

這次毛賊盜墓,就是從拜臺下方增修的護坡開挖,挖出了一個70釐米寬、80釐米長,深90釐米的洞,沿洞而入。

住墓地最近的村民是彭衛興、李大良兩家。

彭衛興、李大良兩人稱,16日凌晨零點左右,下雨,狗叫。因為雨聲掩蓋了挖地的聲音,而最近墓地周圍一直在修路,經常半夜狗都會被驚動吠叫,所以沒有起床觀看。

李大良說,16日白天,他最先發現墓被盜,盜洞就在拜臺下有,盜墓賊揭開拜臺下的石板進入墓室,挖出來的泥土堆在外面,很多;棺材是黑色的,被弄爛了;骨頭都丟出來了,有大腿骨、腦殼(頭骨)和肋骨。還有六、七個瓷的或玻璃的“瓶底”似的東西拋在外面,因系殘片,盜墓賊沒要。當時,他立刻打了110。公安和文物局來了後,小心地把骨頭放回棺內,石板也擺回去,然後填平盜洞,一直忙碌地半夜12點。那些刻有譚府之類字樣“瓶底”則被文物局帶走了。

嗣同村村民餘申揚和李凡勝反映,譚嗣同墓被盜的前兩天,早晨有一個和尚打扮、個子很高、年約40的男子在附近轉悠,打聽譚嗣同墓,還到墓前墓後察看,如果沒猜錯,此人就是盜墓賊,系合夥作案,晚上12點鐘後下手。

瀏陽市文體局局長尋司農解釋:一直以來,關於譚嗣同的墓,有一個很“誘賊”的謠傳,1898年譚嗣同就義後,因為是被鈍刀砍頭,腦袋爛了,找不到了。為了能讓譚嗣同全屍入土為安,敬重他的人用金子鑄了個頭。

尋司農憤慨地說:“這可能就是盜墓賊盯上的原因。其實哪有什麼金頭之類的事,都是謠傳。”

尋司農說的“鈍刀砍頭”並非空穴來風。

慈禧用鈍刀活砍譚嗣同引發一惡果,致譚嗣同屍骨百年後仍不得安寧


慈禧太后痛恨維新志士,本想動用大清最為殘酷的凌遲大刑,因備受國際關注,故退而求其次,特意授命劊子手動用“大將軍刀”將這些“亂黨”處死。

所謂“大將軍刀”,是指沒開刃的練功刀,鈍,形同鐵板,刀落在脖子上,並非斬頭,而是捶剁、鋸,數刀下去,受刑者而脖子被砍出一道道肉醬猶未斷,其中痛苦可想而知。

古話說“殺人不過頭點地”。

的確,如果刀快,一刀下去,屍首分離,那倒也痛快,但慈禧讓劊子手用鈍刀行刑,可謂陰狠毒辣。

晚清武術名家胡致廷曾回憶,當時所用的無刃大將軍刀落在譚嗣同脖子上,無異於鋸頭,比斬首痛苦千百倍。其它五君子身受數刀而死,而譚嗣同足足被砍了三十刀才斷氣!但是即使如此,譚嗣同仍然是神態自若,大義凜然,沒有露出絲毫怯懦!

慈禧用鈍刀活砍譚嗣同引發一惡果,致譚嗣同屍骨百年後仍不得安寧


胡致廷說譚嗣同被砍三十刀也許有點誇張,但譚嗣同視死如歸的氣概卻是時人共見。

時為翰林院編修的譚延闓記:“(譚嗣同)臨刑神采揚揚,刃頸不殊,就地上劙之三數,頭始落,其不恐怖,真也!”

還有一個名叫劉一鳴的老獄卒,負責看守譚嗣同、林旭、楊深秀、劉光第、楊銳、康廣仁等六人,他回憶:譚嗣同在獄中意氣自若,終日繞行室中,拾取地上煤屑,就粉牆作書,問何為,笑曰:作詩耳。

譚嗣同在獄中粉牆上用煤屑作的詩,後來被時任刑部主事的唐烜抄了下來,記在自己的日記中。詩云:

望門投宿鄰張儉,忍死須臾待樹根。

吾自橫刀仰天笑,去留肝膽兩崑崙。

慈禧用鈍刀活砍譚嗣同引發一惡果,致譚嗣同屍骨百年後仍不得安寧


關於譚嗣同就義過程,唐恆在戊戌年八月十三日日記中也有詳細記述:時步軍統領崇公,已調京旗各營健卒,在署外巡繳,前門、順治門一帶,皆派兵防護不測。而刑部亦傳齊五城司坊官,預備囚車、劊手青衣等差各到。滿漢提調分班赴南、北所監視縛犯出。南所三人,為譚及二楊;北所則劉、林、康廣仁也。北監犯先綁訖,候南監三犯出,至提牢廳,跪聽宣讀上諭畢,即飭青衣帶赴法場矣。約下午四時,日將西下,“六君子”被押至菜市口刑場,觀者萬人,康廣仁欲有所語,而左右顧盼無一人,譚嗣同神氣不少變,呼監斬大臣剛毅曰“吾有一言”,剛不聽。六人遂從容就義。

唐烜還作有《戊戌紀事八十韻》描述“六君子”被殺害的全過程,其中有句雲:“林君最年少,含笑口微吷。譚子氣未降,餘怒衝冠發。二楊默無言,俯仰但蹙額。”

臨難不懼,視死如歸,從這一點上說,譚嗣同是真英雄也。

而最難得的是,譚嗣同本是官宦子弟,其父為湖廣總督譚繼洵,其以一富家公子的身份,矢志報國,救亡圖存,實屬世間罕見。

維新變法失敗後,慈禧瘋狂搜捕維新志士。康有為,梁啟超收到風聲,迅速竄奔日本。

譚嗣同當然也可以遠赴海外避難,但他卻慨然陳言:“各國變法,無不從流血而成,今日中國未聞有因變法而流血者,此國之所以不昌也。有之,請自嗣同始!”

慈禧用鈍刀活砍譚嗣同引發一惡果,致譚嗣同屍骨百年後仍不得安寧


這樣,譚嗣同在瀏陽會館安坐待捕,以死來殉變法事業,以死為喚醒沉睡之中的時人。

補一筆:譚嗣同年少之時便任俠意氣,與江湖人士結交,在安坐待捕時,曾寫遺書給王五、胡七等人,書雲:“變法維新本未期其能成,弟之加入,目的本在以敗為成,叫醒世人。真正以為能成功者,大概只有康先生一人而已。皇上是滿人中大覺悟者,受我等漢人影響,不以富貴自足而思救國,以至今日命陷險地,弟義不苟生;兄等崑崙探穴,弟義不後死。特留書以為絕筆,願來生重為兄弟,以續前緣。”

慈禧用鈍刀活砍譚嗣同引發一惡果,致譚嗣同屍骨百年後仍不得安寧


譚嗣同被押赴菜市口,王五曾欲劫法場,因讀了這封遺書,放棄了。王五俠義心腸,為京師武林名俠,與譚嗣同兄弟相稱,在譚嗣同就義後,他把譚嗣同心愛的“鳳矩”寶劍與自己一百多斤重的“青龍偃月大刀”並列存放。可惜,上世紀五十年代,兩把名兵都被丟進了鍊鋼爐鍊鋼了。

慈禧用鈍刀活砍譚嗣同引發一惡果,致譚嗣同屍骨百年後仍不得安寧


譚嗣同身死時,遭受鈍刀之痛自不待言,但心靈之痛尤甚。蓋因圍觀的民受清廷政治輿論引導,認為譚嗣同等六君子是亂臣賊子,一個勁地向他們扔爛菜幫、臭雞蛋,憤怒唾罵。

也就是說,譚嗣同在生命前最後一刻,並未能感受到任何喚醒沉睡民眾的跡象。

但又有誰曾想到,百年之後,仍有愚昧無知之徒為索求謠傳的“金頭”,還在幹盜墓拋骨的惡行。

“仁以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後已,不亦遠乎?”為求國富民安而殉變法事業的大英雄,九泉之下,能安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