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8 男人們,長點心吧,女人想問題都深入到這種程度了


男人們,長點心吧,女人想問題都深入到這種程度了

週末,習慣性刷“抖音”,一刷就是兩三個小時,頭疼眼疼,一時的“奶頭樂”,實則身心更加疲憊,空虛感更深。

晚上,在“得到”上看到一個標題“作為一名女性,2020年想過得更好,怎麼辦?”多個行業的知名女性給出建議,擇取部分深有共鳴的話語,為我的2020年提供參考。

一、滴滴出行柳青:每天睡前花時間寫一下“今天我做得挺好”的事情

滴滴出行的總裁柳青說:每天睡前花時間寫一下“今天我做得挺好”的事情。從小學時起,她養成了一個自省的習慣,堅持每天回顧自己這一天做的事情有哪些不足,這產生了一個副作用——總是對自己不滿意,也導致她很不快樂。後來她調整了新的要求,睡前寫兩句做得挺好的事情,更容易開心。

小時候包括現在,媽媽總是對我嚴加要求,做任何事情她總是能挑出問題,有時候確實是自己錯了,有時候只是方法和思維理念不同並無大礙,可卻每次被強制按照媽媽的方式來落實,久而久之產生了對抗情緒。媽媽只要一批評,對抗的情緒就觸發了。另外,也養成了做每件事對自己嚴加要求的習慣,處女座的吹毛求疵表現的淋漓盡致。實際上,在生活中並不是每件事都必須“認真”對待,有時候一笑了之會更快樂一些,不用一直扣緊那根弦。長大後,也碰了很多壁,漸漸覺察出問題和原因,試著去和自己和解,也試著多鼓勵自己,發現“做得挺好的事情”,希望媽媽也能緩和一些。

二、紀錄片導演周軼君:學會做減法,每天留一點時間給紙質書閱讀

紀錄片導演、前戰地記者周軼君著有《他鄉的導演》《走出中東》《中東生死門》,她說:學會做減法,每天留一點時間給紙質書閱讀。她建議首先拿出今年的願望清單,刪除至少三項,做減法能讓你看清什麼是重要的,什麼才是真正的需求。少即是多,需求越少,步驟越簡單,控制點越少,安全感會更強。另外,紙質書閱讀可以帶來長久的、更深層的思考,未來一代因在多塊屏幕前長大,導致缺乏長久的注意力和深度思考能力。

男人們,長點心吧,女人想問題都深入到這種程度了

今日下午收拾書桌,看到了很多閒置已久的東西,之前想著可能還會用,實則半年至一年都沒拿出,還佔有了不少空間,變果斷扔掉了。其實累積物件,應該是《人類簡史》中提到的小麥社會為人類帶來的改變,小麥給人類提供能量,讓人類更加穩定地居住,同時學會囤積,以應對季節變幻和饑荒等顆粒減產的情況。小時候家裡貧窮,很多東西都不捨得丟掉,屋裡東西越來越多。好蘋果和壞蘋果同時出現時,家裡會傾向於先吃壞蘋果,因為不捨得好蘋果也漸漸變壞。現在物資充沛,不會囤積太多,不用的東西也會傾向於“斷舍離”。

人的慾望給整個環境造成了負擔,減少了物質的需求,會更容易快樂。收拾完物品,看到空間變大,突然想到思想的清零。斷舍離,不僅僅是精簡生活,丟掉可有可無的物品、刪掉許久不用的APP,還有想法,精簡思維。擁有的想法越來越多,嘈雜聲不僅佔用空間還會影響判斷,定期清空自己,注入新水,讓源頭活起來。

三、金融學者香帥:愛自己,保持讓自己高興的心理能量

金融學者、香帥數字經濟實驗室創始人香帥說:我唯一做的事情,就是保持讓自己高興的能力。花錢給自己,花時間給自己,給自己單獨的時間,忘記自己是妻子、母親、女兒、教授這些identity,一個人做點自己喜歡的事情,聽民謠,在街上閒逛,陽光下想想心事……whatever,讓自己能感覺到自己即可。

從幾何時起,揹負著車貸、房貸包括生活中的種種,一個人,一個人的生活,漸漸遠去。而今日,聽著喜歡的民謠,碼著自己喜歡的文字,漸漸放空、舒服……人啊,短短的一生,最主要的是讓自己幸福的能力。記得老師說:吃,是最能把握的幸福。寫字、養花、養魚、看書、運動又何嘗不是呢,雖然慢一點,但是真的能讓自己高興起來。

取悅自己,讓自己變得更美,無非就是讓身體裡的催產素、多巴胺、內啡肽持續釋放。而且取悅自己本身就是一件很快樂的事兒,讓你更加自我認知,自我進化。

四、中科院深海所海洋科學家田麗豔:戒掉每小時刷一次手機的習慣,避免讓你的大腦在不停的甄別信息中消耗

很喜歡這個建議,刷手機會讓大腦消耗很快,碎片化還很難留下記憶。同時,田教授的另外兩個建議我也很接納:1.在家裡選一個自己喜歡的角落,沙發或者書房都可以,每天冥想五分鐘,讓大腦放空。2.看一部科幻小說,與浩瀚的宇宙相比,一切都顯得渺小。

愛惜自己的大腦,愛惜自己的眼睛,愛惜身體,放空或許是最好的休養。

五、Hulu全球研發副總裁諸葛越:記錄生活,寫下所見所聞和感受

Hulu全球研發副總裁諸葛越說:記錄不是寫作,不用要求太多,但是要持久。她自己就是記錄生活的得益者,一是這些點點滴滴有的變成了博客,有的成了文章,有些變成書裡的內容;二是那些平凡的時刻,如果不記錄,很快就會忘記了;三是記錄也是傾訴;四是表達即思想。

感謝頭條這個平臺,2020年,養成記錄的好習慣。持續的輸出、清空、養腦。

六、國家註冊營養師仝卿:不再續約健身卡,找個健身外的運動方式

運動不需要同伴壓力,不再是一種自律,開始成為我與生活對話的一部分。關於運動,很多老師都提了,比如加州大學戴維斯分校心理學博士提到跑步是她愉悅自己的最佳方式;《女人明白要趁早》作者王瀟說:健身肉眼可見,體能變化可感知,當啟動學習和閱讀計劃的時候,也同期啟動健身計劃。

七、《邵恆頭條》主理人邵恆說:找一個跟你不是很熟、沒有利益關係的人,定期關心他,但別讓對方知道你的誰

今年年初在制定工作計劃時,試著希望自己能走出現有的圈子,不再孤軍奮戰,當時的自己目的性還是很強。邵恆老師的建議突然擊破我的思維,是啊,在不同領域不同環境,花些功夫來觀察、琢磨別人的心思意念,不再過度關注自我。

最後借用羅胖老師的點評,“男人們,長點心吧,女人想問題都深入到這種程度了”為題。圖片來自今日在抖音上刷到的“我家只有9件傢俱”,為我今日包括裝修提供了靈感。感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