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06 細談不孝有三,無後為大

細談不孝有三,無後為大
細談不孝有三,無後為大

不孝有三,無後為大。語出《孟子 離婁上》,大多數人將這句話理解為沒有後代子嗣是最不孝之事,其實,這種理解曲解了孟子原來的意思。舜不告而取,是為無後。也就是說,所謂無後,指的是不經父母之命而行嫁娶之事,而非沒有子嗣。在許多大家的解釋中,無後的本義可以解釋為沒有盡到身為後代的責任,舜為人子,嫁娶之事不經父母之命,正是未盡到為人後代的責任,稱作無後。

細談不孝有三,無後為大

也有人好奇,不孝有三,無後為大,那另外兩不孝又是什麼呢?孟子並未將其二其三列舉出來。漢代儒學大家趙岐《十三經注疏》中對此做了補充。另外兩不孝是:事謂阿意曲從,陷親不義,一不孝也;家貧親老,不為祿仕,二不孝也;解釋一下,所謂“事謂阿意曲從,陷親不義”指的是知父母有錯而屈從之,陷父母於不義之境。舜對於父親以及繼母的錯誤不加以指責而甘於忍受。正是不孝行為之一。而所謂“家貧親老,不為祿仕”說的是家中貧困,無以奉養父母,卻不知謀生。舜家中貧寒而舜並未力求上進,僅是安於現實,也是不孝之行。而將無後理解為沒有留下子嗣也正是從趙歧先生《十三經注疏》中開始出現的。想必是趙歧先生在批閱《孟子離婁上》並未通讀全篇,斷章取義所導致的誤解。

細談不孝有三,無後為大

所以,親愛的朋友們,當你的父母再以不孝有三,無後為大催你結婚生子時,你就可以給他們擺事實講道理,有力的懟回去了。

細談不孝有三,無後為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