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06 细谈不孝有三,无后为大

细谈不孝有三,无后为大
细谈不孝有三,无后为大

不孝有三,无后为大。语出《孟子 离娄上》,大多数人将这句话理解为没有后代子嗣是最不孝之事,其实,这种理解曲解了孟子原来的意思。舜不告而取,是为无后。也就是说,所谓无后,指的是不经父母之命而行嫁娶之事,而非没有子嗣。在许多大家的解释中,无后的本义可以解释为没有尽到身为后代的责任,舜为人子,嫁娶之事不经父母之命,正是未尽到为人后代的责任,称作无后。

细谈不孝有三,无后为大

也有人好奇,不孝有三,无后为大,那另外两不孝又是什么呢?孟子并未将其二其三列举出来。汉代儒学大家赵岐《十三经注疏》中对此做了补充。另外两不孝是:事谓阿意曲从,陷亲不义,一不孝也;家贫亲老,不为禄仕,二不孝也;解释一下,所谓“事谓阿意曲从,陷亲不义”指的是知父母有错而屈从之,陷父母于不义之境。舜对于父亲以及继母的错误不加以指责而甘于忍受。正是不孝行为之一。而所谓“家贫亲老,不为禄仕”说的是家中贫困,无以奉养父母,却不知谋生。舜家中贫寒而舜并未力求上进,仅是安于现实,也是不孝之行。而将无后理解为没有留下子嗣也正是从赵歧先生《十三经注疏》中开始出现的。想必是赵歧先生在批阅《孟子离娄上》并未通读全篇,断章取义所导致的误解。

细谈不孝有三,无后为大

所以,亲爱的朋友们,当你的父母再以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催你结婚生子时,你就可以给他们摆事实讲道理,有力的怼回去了。

细谈不孝有三,无后为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