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27 蔚縣城南三十里有座山,來頭不小

京西百里之遙,有一“養在深閨人未識”但卻歷史悠久、奇異壯麗的山脈—翠屏山。


❤養在深閨人未識

蔚縣地處恆山、太行山、燕山三山交匯之處。北通壩上草地,南進中原,地形地貌複雜,大概分為北部丘陵區,中部河川區,南部大山區、深山區。其中南部山區奇峰異谷雄偉險要,高原草甸植被富饒,生態優勢凸顯。

蔚縣城南三十里有座山,來頭不小

十八堂

清光緒《蔚州志》記載:“翠屏山在城南三十里橫亙二十餘里,直達古代王城,蒼翠如屏,故名”。翠屏山是古代王城和蔚州古城的屏障,千百年來,靜靜地護佑著兩座古城。

蔚縣城南三十里有座山,來頭不小

十八堂

古代國的代王城是蔚州最早的城,至今已有3000多年的歷史,是通向華北平原和軍事要塞,是北方遊牧民族與中原民族交戰、融合的古道沙場。

金戈鐵馬、王夢煙雲,代王城的風雲變幻停留在久遠的記憶裡,但翠屏山的守護從未停止。在這片充滿褶皺的黃土地上,印刻著磅礴的歷史文化。

蔚縣城南三十里有座山,來頭不小

十八堂

蔚州古城,始建於北周大象二年,建築佈局嚴整,易守難攻,是當時防禦力強大的塞上邊城。因軍事地位險要,被兵家視為“京師之肘腋,宣大之喉襟”。

古城內文物眾多、名勝古蹟俯首皆是。寺廟、宮觀、祭壇、衙署、樓塔、宅院星羅棋佈。

蔚縣城南三十里有座山,來頭不小

蔚州古城

翠屏山守護的不止是古城,還有蔚縣的“八百古堡”,這些古堡大多為元、明、清三代所建,形態千變萬化,許多堡子建築設計構思絕妙,令人歎服。

蔚縣城南三十里有座山,來頭不小

十八堂

堡子裡衍生出眾多豐富多彩的民俗活動,是留給世人的文化珍寶。

蔚縣城南三十里有座山,來頭不小

蔚縣民俗

翠屏山,如同一座天然雕飾的豐碑,俯視著蔚州的平原和林莽,也像一位歷史老人,見證著湮沒在荒草與歲月中的悲歌。


❤“山水鍾靈毓秀”

翠屏山層層皺褶中,有著四條南北相通的峪口,最出名的要屬北口峪,因它是有名的“太行八陘”中的飛狐陘。

飛狐陘東通燕山地區,北往蒙古大漠,是一條重要的交通古道。以山峰怪異、谷幽奇撿稱絕。

蔚縣城南三十里有座山,來頭不小

飛狐陘

小五臺山以東、西、南、北、中五座山峰為主體,海拔均在2600m以上,主峰東臺海拔2882m,為太行山主峰、河北最高峰。小五臺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主要保護對象是暖溫帶森林生態系統和褐馬雞等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植物。

蔚縣城南三十里有座山,來頭不小

小五臺山

十八堂始建於明正德年間,至今約500年曆史,由十八堂相互連接的洞窟組成,為佛教文化遺址,歷史上香火旺盛。民國版《蔚縣鄉土地理志》記載:“恆山名勝,西麓以懸空寺為首,東麓以十八堂為最。”

蔚縣城南三十里有座山,來頭不小

十八堂洞窟

空中草原海拔2158米,總面積36平方公里,屬高山溼地草甸。夏季氣候溫涼,花草茂盛。這裡曾是趙國胡服騎射的練習場,也是中國雪絨花的故鄉。

蔚縣城南三十里有座山,來頭不小

空中草原


❤“一方翠綠的純淨天地”

翠屏山也是十八堂項目紮根的地方,項目區域內藏著翠屏山還未被人知的巍峨高山、廣闊草甸、幽長峽谷、茂密松林、天然山泉、佛教遺址……

蔚縣城南三十里有座山,來頭不小

蔚縣城南三十里有座山,來頭不小

蔚縣城南三十里有座山,來頭不小

蔚縣城南三十里有座山,來頭不小

大美翠屏山!就像被武陵人發現的“桃花源”一樣,蒙在翠屏山面前的神秘面紗,等待更多人掀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