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13 宛城兵變是普通兵變嗎?年幼的曹丕逃了出來,曹昂卻逃不出來?

今天給大家介紹下宛城鉅變,這是一次對曹操影響很大的事件,因為這個事件,讓他失去了自己的貼身愛將典韋、最中意的兒子曹昂、還有侄子曹安民。但是這個事件卻有很多的疑問?為何偏偏死了曹操最愛的兒子,其他人都安然無恙,尤其是曹丕。

在多年後,曹操的次子曹丕在他的個人傳記《典論·自敘》中追憶說那時候他也在宛城,儘管年僅九歲,但還是策馬揚鞭跑了出去。這個就有問題了,年幼的曹丕都能跑出去,曹昂怎麼跑不出去?

以當時宛城兵變的激烈水平,加上有“毒士”之稱的賈詡,他一向都是算無遺策。但是為什麼偏偏曹操跑了、曹丕跑了,曹昂卻死了?


宛城兵變是普通兵變嗎?年幼的曹丕逃了出來,曹昂卻逃不出來?

曹操

先來說說事件的起因,其實很簡單,就是曹操偷腥,他不費吹灰之力讓張繡來頭像了,非常的自傲,曹操非禮了張繡年輕漂亮的嬸孃。史籍上說張繡不堪其辱,也是傳聞說張繡與那位嬸嬸有不正當的關係。

所以在天下第一毒士賈詡的謀化之下,突擊了曹操那邊。曹操的貼身護衛典韋、長子曹昂、侄子曹安民都死了。按照史籍的記述,這只不過是一場普通的兵變,最後曹操在愛將子侄的捨生相助下化險為夷。

事實真的是這樣嗎?

宛城驚變使曹操嚴重損失,也和張繡結上了樑子。在整個事件裡唯一的得利者就是曹丕,而後他也順利成為了曹操的第一權利繼承者。

宛城兵變的時候曹丕才九歲,但他的母親卞夫人以藝伎出生,卻在曹操諸多妾室中出類拔萃,深受寵溺、產下了曹丕、曹彰、曹植、曹熊四子、進一步穩固了自己的地位,但同時她又長期遭受曹昂的養母,就是正室丁夫人的各種壓迫……


宛城兵變是普通兵變嗎?年幼的曹丕逃了出來,曹昂卻逃不出來?

曹丕


再來看看賈詡,在宛城兵變三年後他力主張繡投降曹操、在二十年後又在曹丕與曹植爭儲時一錘定音協助曹丕上臺……這一系列的作為想想是不是細思極恐呢?

還有一點也是要強調的,曹操的愛將子侄都被張繡害死了,為何張繡來投降的時候,曹操卻對他笑臉相迎呢?這也要歸功於賈詡了,張繡去投降的時機恰到好處,正是曹操最低谷的時候,所以並沒有對張繡怎麼樣,可是你以為這樣就完了嗎?當然不是。

張繡這一人最終還是遭了報復,那是他投降八年以後,曹操徵烏桓的時候,張繡是隨曹操出征的,但是卻無緣無故地死了。有史料說成張繡投降了曹操後,實際上內心還是惶恐不安的,特別是在見到曹丕後,所以他老想取悅曹丕,就請曹丕用餐,曹丕忽然翻臉,說你殺了我親哥哥你也有臉請我用餐,張繡自盡,當然這是一個不靠譜的說法了。


宛城兵變是普通兵變嗎?年幼的曹丕逃了出來,曹昂卻逃不出來?

賈詡


曹丕這人的城府是很深的,這麼明目張膽的報復他是肯定不會做的,但有個事實,張繡的孩子張泉倒的確是被曹丕殺了的,是被冠以謀反罪誅殺了的。

那麼張泉是否參加了這一謀反,就不得而知了,有一種說法是,張繡不是殺死了曹操一個兒子嗎?那我也殺死你張繡的兒子,就兩清了,這說法也是站不住腳的,但是可以知道的是張繡一家是不得善終的。

但賈詡不一樣,他很清楚像自己這樣的人,從敵人的陣營裡投降過來,並且謀略過人,這對曹操而言有什麼,就是既會用你也會防你。所以賈詡投降後,為人處事很低調的,輕易不出謀劃策,最終是得到善終的。

以後面曹丕的表現來看,他是一個比較陰狠的一個人,心機頗重,曹昂之死可能真有他的影子,後面的曹衝之死,曹植之死都是有可能的。所謂成王敗寇嘛,在這樣的家族裡也是可以預見的。

想知道更多關於歷史三國相關詳解,可以關注我,一起來發表些意見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