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13 職稱晉升季,教師、醫生職稱問題之我見,不知大家怎麼看?

每年到了這個季節,職稱問題就成了熱門話題,因為大多數單位都是這個時候搞每年一度的職稱晉升。很多人,可以說是大多數人都對職稱晉升存在抱怨,認為職稱晉升不公,或者認為幹同樣多的工作,憑什麼還要分不同職稱,關鍵是一條職稱與工資待遇是掛鉤的。

那麼,現在職稱晉升存在什麼問題呢?

1、名額有限

這是導致職稱問題的關鍵所在,下圖是某省教師系列和衛生系列職稱比例控制比例,可以看出,即使在國家重點高校,正高比例也就20%,一般高校正高比例僅10%多點,醫療單位更慘了,三級醫院正高比例才5%。

職稱晉升季,教師、醫生職稱問題之我見,不知大家怎麼看?

某省高校職稱控制比例


職稱晉升季,教師、醫生職稱問題之我見,不知大家怎麼看?

某省醫療衛生單位職稱控制比例

2、評審標準存在問題

多數單位以發表論文、獲得上級課題資助、獲得獎勵、獲得專利等條件為主要條件,不可否認這些對一個單位來說,確實很重要,但這不是全部。比如教師主要還是教學,醫生主要是治病救人,如果對這些人群只考慮科研,就走偏了。還有,所謂的獲獎、獲得上級資助課題往往都是領導幹部近水樓臺先得月了,普通一線人員比較難得到的。更有甚者,某些單位職稱量化計分標準每年都變,為什麼變?還不是為了少數人變!

3、職稱評審監督機制不健全,存在暗想操作問題

職稱問題大家意見最大的就是這個,很多人發現比自己條件差的職稱晉升了,與領導關係走的近的先晉升了,因此都推測存在關係晉升、暗想操作。不可否認,這種情況肯定會有的,因為中國本身就是個關係社會,孩子上學找熟人分班,看個病也找熟人。但在各種材料需要公示的今天,畢竟還是極個別的現象。我總結了一下,職稱晉升有以下規律:如果你硬件條件夠好,不用找關係也沒問題;如果你硬件條件居中,會搞關係的就很重要了,往往是人緣好的、與領導關係走的近的優先晉升了,如果你硬件條件比較差,找關係基本也沒用。

關於職稱晉升的建議:

1、應該適當放開職稱比例管控:這是政策問題,不好多說,建議可以將特別優秀的不納入職稱比例管控。

2、改變現行的單一職稱聘任辦法:現在職稱一般是5年有資格晉升,可以改為兩條腿走路:一是5年有資格晉升,按目前辦法競爭晉升;二是到年限自動晉升一級,比如按照目前13級分級方法,每5年可以晉升一級,基本上相當於15年晉升一大級(比如15年從中級直接晉升到副高級)。我認為這是解決目前職稱問題的最好辦法,體現了優秀者提前晉級,普通員工任勞任怨幹一般工作也能晉級。

3、適當增加工作年限在工資福利中的權重,降低職稱在工資福利中的權重:職稱問題為什麼如此受關注,如此遭到大家吐槽,說到底,關鍵還是職稱與收入直接掛鉤,因此要削弱職稱的影響,降低職稱在工資所佔權重,增加工齡在工資待遇中的權重。說到這一點,應該將研究生教育視同工齡,防止因為攻讀研究生而影響工齡,這也是鼓勵提高學歷學位的激勵措施。

職稱問題是個複雜問題,不知大家怎麼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