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08 孙伯翔谈艺:人贵风骨,艺写天真

生活中的美与丑,当然是存在的。不过每个人的认识可能不一样,各人有各人的见解,很难说谁是谁非。我是上点岁数的人了,当然也有自己的看法。我觉得生活中的美首先是说人,待人接物、立身处世,中国的习惯首先要讲“德”,把“徳”看得很重。孔子讲“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俗话说“但行好事,不问前程”,都是这个意思。

孙伯翔谈艺:人贵风骨,艺写天真


孙伯翔谈艺:人贵风骨,艺写天真


再一个,要讲“正”,所谓”正”,指形端表正,路走得正,立身立得正,不做损人利己的事,不做歪门邪道的事。这是就伦理道德方面说的。至于山水事物、人的美丑,这方面更复杂,是相对的,而不是绝对的。比如说一个人,怎样看待他的美丑,肯定是一个人ー个看法。甚至描述美的词,也在不断地变化、过去说大家秀、小家碧玉,俊俏、美丽、漂亮,新词都用“靓”、“酷”了,真是应时而生。再比如歌曲我还是喜欢过去的歌,那种朴实的、庄重的、有山林气息的、有田野气息的歌,现在年轻歌手唱的,且不说别的,先把头发弄直起来,我就很难说美不美。

孙伯翔谈艺:人贵风骨,艺写天真


孙伯翔谈艺:人贵风骨,艺写天真


我喜欢的歌,喜欢的演员,现在几乎看不到了,那些老歌、民歌,现在电视上很少了,现在一打开电视机,就是蹦啊、跳啊、吵啊、闹啊、要贫嘴啊,台下还一个人举一个亮棍,从你的角度看你不喜欢,但年轻人喜欢。质文代兴,妍因俗易,生活中的美有相对的一面。如果回到人,回到伦理道德,则人的品质有善良、正直、勤劳,这样的品质我是永远喜欢的,我也会敬佩、效仿这种人。有一次我在电视台做嘉宾,谈到文字的实用性,我说中国人、中华民族是方正的,庭院是方正的、家庭是方正的,人立身处世,要朴实端方,写字也要方方正正。我也不伯得罪年轻人,现在明星大腕的签字,我觉得受不了,看不惯,他们总是撇外文,都签出花儿来了。从书法的角度看不下去,但有什么办法?可能这就是“酷”,就是“靓”"。这样下去,恐怕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就丢了。

书法的美与丑,什么样的字是“美书”、什么样的字是“丑书”,回答起来比生活中还要难。

作为一个评论家或发言者,用高度概括的话说明什么样的字好、什么样的字不好,是非常困难的事情。我觉得“丑书”只是一个称呼,概念也不太清楚。如果说什么是最不好的书,我觉得指那种越看越难受、越看越闹心、越看越扎得慌的字,这比“丑书”的概念要准。

孙伯翔谈艺:人贵风骨,艺写天真


孙伯翔谈艺:人贵风骨,艺写天真


这种字越看越让人烦,越看越觉得什么东西也没有,没有品位、没有万物之象,像一堆柴禾垛,只有点小情调的”帅”,但就这样的字,再加上些光环,那可不得了了。

当前书法队伍庞大,提倡普及、提倡大众化,是好事,艺术要有一个底线,那就是艺术本身是美的,同时也是善的、真的。人贵风骨,艺写天真。如果要给“丑书”定个调,我觉得就是无功无性、没有内涵,只知道要“帅”的那种。至于“帅”是什么,很复杂,需要我们讨论弄清。我举一个例子,听听京剧唱片,声音中多少个婉转啊!那才叫悠扬。“帅”差不多是直着嗓子喊。

现在我倒要替沃兴华说句话。沃兴华的字是追求自己的东西,现在可能还没有追求到家,但沃兴华的底藴是非常深厚的。沃兴华曾经到我家讨论书法。他很尊他很尊重我,实际上他的本事比我高。他临的《铁山摩崖》,非常好,了不起。他现在是有意追求自己的东西,有些地方还不太成熟,但这只是个过程,还没有定型。细看沃兴华书法的线条,全是涩笔,不飘,含金量非常高。我也承认他还在追求的过程中,将来成就如何,我想对谁都一样,靠天才加勤奋。至于说“丑书”,徐生翁的字你能说是“丑书”吗?他从隶书里找到一个格调,是非常高的。你可以喜欢或者不喜次,徐他翁的作品也可能10幅里面不一定有一幅好的但他有些随意的作品,非常好,比如说“又有石榴才幅,时见松栎皆十围”那幅对联,简直写绝了。

孙伯翔谈艺:人贵风骨,艺写天真


孙伯翔谈艺:人贵风骨,艺写天真


书法中的美与丑,如果从丑这方面讲,没有性情、没有功力,越看越堵心的作品就算丑。如果从美的方面讲,性情一也,形质二也,性情、形质并存的作品就是好作品。我现在岁数大了,说话也无所顾忌了,我倒想奉劝青年人,在浮躁的环境中要静下心来,走自己的路。

还拿唱歌作例子,前些时举行青年歌手大奖赛,我非常赞成评委、音乐评论家田青的话。他说歌手要唱出自己的风格,郭兰英就是郭兰英,马玉涛就是马玉涛。现在搞书法的小青年,有真有出息的,也真有急功近利的,他们聪明也有学历也有,却总是抄近道,要小聪明、小情趣,将来前途也就不会太大。

小情趣、小味道不是性情。走自己的路,还是要继承和创新。只继承,圈在里面出不来;只创新,就会是无源之水。

孙伯翔谈艺:人贵风骨,艺写天真


孙伯翔谈艺:人贵风骨,艺写天真


孙伯翔谈艺:人贵风骨,艺写天真


孙伯翔谈艺:人贵风骨,艺写天真


至于我自己的学书道路和追求,我过去是写唐楷的,后来写魏碑,现在我又把帖的东西也吸收了一些。

我有一副对联:品酒醇醨迥异,学书碑帖无町。”现在我更趋向于写得谐和、清凉,最后追求的是清凉之境。

我有一首小诗。“平生乐书道,匆匆六十春。何畛碑与帖,惟求清凉境。”所调清凉之境,就是想让人越看越舒服,越看越清凉,这是我的目标。

孙伯翔谈艺:人贵风骨,艺写天真


孙伯翔谈艺:人贵风骨,艺写天真


孙伯翔谈艺:人贵风骨,艺写天真


孙伯翔谈艺:人贵风骨,艺写天真


孙伯翔谈艺:人贵风骨,艺写天真


孙伯翔谈艺:人贵风骨,艺写天真


孙伯翔谈艺:人贵风骨,艺写天真


孙伯翔谈艺:人贵风骨,艺写天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