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柴榮沒有給後周留下一些忠臣嗎?為何趙匡胤稱帝顯得如此輕易?

後周顯德六年(公元959年),周世宗柴榮御駕親征,企圖收復被契丹吞併的燕雲十六州,但是在準備攻克重鎮幽州之時卻不幸患病,北伐大軍不得不班師回國。不久之後,柴榮駕崩,臨終將年僅七歲的兒子柴宗訓託付給範質、王溥、魏仁浦等人。柴榮駕崩半年之後的顯德七年正月初一,北邊傳來契丹大軍入寇的消息,趙匡胤奉命率兵抵禦,但僅僅三天之後,趙匡胤便被部下推舉為新的皇帝,他成為宋朝的開國皇帝。周太祖郭威和周世宗柴榮都是五代時期難得一見的明君,他們雖然都已經逝世,但就沒有留下忠於後周的大臣嗎?為何趙匡胤稱帝顯得這麼容易呢?

柴榮沒有給後周留下一些忠臣嗎?為何趙匡胤稱帝顯得如此輕易?

柴榮自然是有一些忠臣的,他們也都在趙匡胤剛剛稱帝之時有過一些抵抗的表現。但是趙匡胤在稱帝之前,也有一幫自己的勢力,其中最重要的就是“義社十兄弟”。這些人之中勢力最大的有石守信、王審琦、李繼勳、韓重贇、劉廷讓等人,他們在柴榮在世之時,就已經身居高位,掌握實權。

柴榮沒有給後周留下一些忠臣嗎?為何趙匡胤稱帝顯得如此輕易?

在之前文章中,國史君(國史通論)曾經講到,周世宗柴榮在駕崩之前就已經做出了一個重大的調整,最重要的目的就是防止他死後武將篡位。其主要措施就是將周太祖郭威的女婿張永德調離京城(他之前的職位正是殿前都點檢),同時又將趙匡胤提拔,用以制約郭威的外甥李重進。

很明顯,柴榮重點防範的是後周的外戚兼權臣。但是在這個過程中,趙匡胤得以躋身高層。

柴榮沒有給後周留下一些忠臣嗎?為何趙匡胤稱帝顯得如此輕易?

即便是如此,趙匡胤的“敵人”也不少,他們可能是忠於後周的,最起碼和趙匡胤不是一路的。其中就包括剛才說到的侍衛親軍都指揮使李重進(此人後來也的確“謀反”了),還有副都指揮使韓通(此人成為趙匡胤登基的過程中唯一被殺的人)。在地方上,還有潞州節度使李筠(此人後來與李重進聯絡,共同起兵反抗趙匡胤,最終被鎮壓)。

除此之外,曹彬(後來成為宋朝第一梯隊的大將)、宰相範質、王溥、魏仁浦(此三人為柴榮臨終託孤的大臣)等人都和趙匡胤沒有明顯的特殊關係。

柴榮沒有給後周留下一些忠臣嗎?為何趙匡胤稱帝顯得如此輕易?

在這些人中,只有李重進和李筠順利起兵抵抗趙匡胤,但最終都被平定,身敗名裂。韓通在京城沒來得及組織隊伍就被殺了,最終被趙匡胤追認為後周的忠臣。而曹彬以及三位宰相,後來都順從時勢,成了宋朝的大臣。

可以說,趙匡胤登基之前雖然是有了自己的勢力,但是如果不是學習周太祖郭威的“率兵外出抵禦契丹入寇”這一招,他不論通過和平還是暴力手段建立新政權的勝算都不是很大。而起兵反抗趙匡胤的李重進和李筠,很難說得上是真的忠於後周,還是因為個人的利益受損。所以,史學家王夫之就說,只有韓通才算是後周唯一的忠臣。而範質、王溥等人更說不上是忠臣了。

當然,這種“缺乏忠臣”的現象和當時的歷史背景是分不開的——皇帝尚且猶如走馬觀花,大臣們又怎麼能忠於一人一朝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