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13 歷史上的擡棺死戰!!

古代真正出色的將領,以戰死沙場為國捐軀為一生的最大榮耀,他們有“黃沙百戰穿金甲,不破樓蘭終不還”的雄心壯志,也有“金戈鐵馬,氣吞萬里如虎”的英雄氣概,更有“只解沙場為國死,何須馬革裹屍還”的誓死決心。

在我國曆史上,曾有多位將領在重要戰場上抱著一顆誓死的決心而抬棺出征,最有名的要數左宗棠抬棺出徵收復新疆。

歷史上的抬棺死戰!!

1865年,中亞浩罕汗國阿古伯在沙俄和大英帝國支持下入侵新疆,成立哲德沙爾汗國,沙俄也通過《中俄勘分西北界約記》條約侵佔伊犁,整個新疆被阿古伯和沙俄佔領。在經過幾年時間“海防”與“塞防”之爭,左宗棠堅持的“塞防”得到朝廷認可,1876年,左宗棠屯兵肅州,開始西征,用3年時間平定阿古伯勢力,盤踞新疆長達12年時間的阿古伯汗國覆滅。

在消滅阿古伯汗國後,1880年,68歲高齡的左宗棠離開肅州大本營,率軍向最後一塊土地伊犁進軍,決心與沙俄決一死戰。在出徵前,左宗棠安讓人為自己準備了一口棺材,出征那天,手下將士抬著棺材跟在自己身後,表明戰死沙場的決心。正是在左宗棠軍事壓力和曾紀澤據理力爭下,沙俄最終才與大清簽署《中俄伊犁條約》,伊犁成功收回,至此整個新疆被收復。

正是左公誓死收復新疆,才讓中國領土保持完整。除了左公,歷史上還有幾位英雄人物,他們也用同樣的形式表達了戰死沙場的決心。

龐德

三國時期赫赫有名的猛將,以剛毅威猛著稱。先投馬騰帳下,屢立戰功,勇冠涼州三軍,後幾經輾轉,最後隨張魯歸降於曹操麾下。

歷史上的抬棺死戰!!

當時龐德隨曹仁一起駐紮樊城,以對抗關羽。樊城諸將以為龐德的哥哥龐柔在漢中替劉備效力,因此對他頗有猜疑,紛紛上奏希望曹操能撤回龐德,龐德一聽急了,說:“我這些年深受魏王大恩,無以為報,現在我要和關羽一決生死。”為了表示忠心,他還特意讓人為自己做了一口棺材。並對手下說:“我若是贏了,就用這副棺材把關羽抬回來,要是輸了你們就把我放在棺材裡抬回來。”

曹操見龐德忠心耿耿,沒有撤回他。後來在與關羽決戰中,龐德率諸將與關羽殊死搏鬥,曾一箭射中關羽前額,被關羽稱為“白馬將軍。”後關羽水淹七軍,龐德所乘小舟被洪水打翻為關羽軍所擒,誓死不降,最後隕身殉節。——這就是龐德帶棺戰關羽的故事。

龍且

龍且是西楚霸王項羽手下一員大將,自幼就和項羽一起長大,情若兄弟。在秦末起義和楚漢相爭中,龍且多次率大軍打敗秦軍、英布和漢軍。

歷史上的抬棺死戰!!

公元前204年(漢三年),西楚把漢王劉邦圍困在滎陽,而韓信軍隊在北方攻下魏、趙、代等國,前203年,韓信又順利打下齊國,齊王田廣向項羽求救,於是項羽派出龍且率領20萬大軍出戰只有5萬人軍隊的韓信。

韓信曾在西楚軍中擔任執戟郎中(門衛),轉投漢王旗下被劉邦拜為大將軍,統領三軍,從此百戰百勝。龍且能與兵仙韓信作戰,在他看來是一種榮耀,而且出征時也抱著一顆必死的決心。出征前,他也讓人為自己做了一口棺材,將士們抬棺出征。

不過可惜的是,在濰水之戰,龍且因輕敵,被韓信水淹七軍,最後戰死沙場。

曾天養

曾天養是太平天國著名將領,廣西桂平人,1851年金田起義時,他已經50多歲,作戰時彪悍驍勇,有黃忠遺風,歷任御林侍衛、指揮、檢點、秋官又正丞相。

歷史上的抬棺死戰!!


1853年,太平天國建都南京後,為了平定大後方,以及繼續擴大佔領土地,開始西征、北伐兩線作戰。曾天養是太平軍西征諸將中最著名的一員大將,西征時抬棺出征,最後在城陵磯戰鬥中英勇犧牲。

曾天養去世後,曾國藩曾上書“曾天養歿後,脅從者始敢逃散,數以萬計,該匪關係賊勢盛衰”,足見其在太平軍中的地位。

馮子材

馮子材是清末著名將領、民族英雄和抗法英雄。咸豐年間跟隨向榮、張國樑鎮壓太平軍,中法戰爭(1883-1885年)時,已年近70歲的馮子材被起用為廣西關外軍務幫辦,馮子材在廣西南寧市北府廟血祭後抬棺出征,以老將必死之心率領廣西軍民贏得了震驚中外的鎮南關大捷。攻克文淵、諒山,重創法軍司令尼格里,授雲南提督。甲午戰爭間奉調駐守鎮江,官終貴州提督。治軍四十餘年,寒素如故。

王震

在我軍歷史上,也有一位抬棺上陣的名將,他就是上將王震。

歷史上的抬棺死戰!!


1938年,王震奉命阻擊日軍,當時他還是一個旅長。因日軍實力太過強悍,王震自知此次出戰勝負難料,於是他讓人做了一口棺材運到前線,戰鬥開始前,王震跳上棺材,對將士們大聲說:“我今天就把命交代在這裡,看看小日本有沒有這個本事拿!等會衝鋒號一響,我第一個衝上去,如果我死了,就把我裝在這口棺材裡。”

將士們一聽,連旅長都做好了隨時犧牲的準備,我們還有什麼好怕的呢。於是個個鬥志昂揚,視死如歸,跟著王震衝鋒陷陣,與日軍血戰一天一夜後,終於將日軍打敗。

王震將軍有個習慣,每次接到任務時,就開始留鬍子,任務沒完成就絕不刮鬍子,因此獲得“王鬍子”稱號,是我軍歷史上戰功卓著的將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