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我縣推廣“種養結合”模式提升農業效益

抓一把草料投放進盆中,才收回了手,一群小鵝便扭擺起身軀,嬌囔著來享用“美食”。

3月4日,在象山春在江南家庭農場的馬鈴薯大棚裡,農場負責人吳增祥正按時投餵鵝苗。看著小傢伙們悠然進食,吳增祥喜上眉梢。

我縣推廣“種養結合”模式提升農業效益

“收完馬鈴薯後,大棚便閒置著。之前,縣畜牧獸醫總站陳淑芳站長來這,建議我可以利用空閒大棚引進鵝苗,獲得雙重效益。”吳增祥說。

受疫情影響,先前多地交通受阻,我縣浙東大白鵝鵝苗銷路深受影響,最低時每羽僅賣三四元。此時,陳淑芳的建議“點醒”了吳增祥。在縣畜牧獸醫總站牽頭下,象山文傑大白鵝養殖有限公司的2000羽鵝苗,“搬進了”吳增祥2個總面積600平方米的閒置大棚裡。

我縣推廣“種養結合”模式提升農業效益

春在江南家庭農場是我縣糧食果蔬種植基地,對於多年種植蔬菜的吳增祥來說,養殖浙東大白鵝還是頭一回。“門外漢”的他,經我縣養鵝大王陳文傑和縣畜牧獸醫總站“專家”指導下,漸窺門道。“用木板隔開‘搭窩’,鋪上穀殼,每天需按時投餵、換水,更換穀殼,保持鵝苗生長環境乾燥恆溫。”吳增祥說。目前這批鵝苗已養殖10余天,一週後便移至兩個大棚進行分養。

更讓吳增祥欣喜的是,待鵝苗養殖70天左右,長成八九斤的成品鵝後,鵝場將會統一進行回購。“鵝苗引進價低,養殖成本較少,再賣給鵝場,肯定會促進收益。”“種養結合”的嘗試,讓吳增祥看到了前景,屆時,他還打算等到農閒時,將農場五六百畝的水稻田用來養鵝。

我縣推廣“種養結合”模式提升農業效益

利用閒置大棚養殖鵝苗,再由鵝場統一回購,是縣畜牧獸醫總站破解鵝苗滯銷的有力舉措,既減少了鵝場損失,也有效利用閒置大棚,實現共贏。

目前,在縣畜牧獸醫總站的牽線下,約5萬羽鵝苗“散居”在我縣多個農村及合作社的閒置大棚裡。

記者 胡凱 通訊員 黃黎娟 孫丹萍

攝影 夏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