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4 《台阶》:梦想完成后的茫然无措,是追求虚无的必然结果

当你花费了近大半辈子的时间,励精图治,勤勤恳恳,终于实现了曾经的梦想,那一刻你会是什么样的心情?

不外乎激动不已、兴奋不止、手舞足蹈,一言以蔽之,就是“开心”。

但在李森祥的小说《台阶》中,父亲用尽一生的青春完成了曾经的梦寐以求——建造高台阶的房屋,在建成之后,却没有预计的喜悦,随之而来的是浓重的失落和失衡,建房之初的激动和期待消失得无影无踪。人们对这篇小说的解读始终围绕着父亲敦厚朴实、勤劳要强展开,对小说结尾父亲的失落看作是农民根深蒂固的谦卑性格使然。

《台阶》:梦想完成后的茫然无措,是追求虚无的必然结果


这样的解读显然是立不住脚的。如果父亲面对新房屋时的失落是谦卑所致,那么在一开始他为什么还要去强调和在乎自家台阶低而硬要追求高台阶?如果小说的主题重在刻画一位勤劳朴实的父亲形象,那么文中父亲面对好不容易建起来的高台阶房屋的不适应和失措,和“勤劳朴实”并没有太大关系,为何作者着墨那么多?事实上,这篇小说既不是赞美朴实的农民形象,也不是讴歌伟大的父亲形象,它只是用“台阶”这一线索去还原一个农民,一个父亲普遍的人生命运。

台阶:面子和地位的象征

故事发生的背景,不是一个衣食富足的现代化社会,而是贫穷、落后、迷信共生的环境。在这里,父亲的主要工作是种田,用来糊口;穿插着砍柴卖柴,用来养家;做农活的鞋子是自己编织的草鞋,磨坏一双都会觉得可惜;生病受伤,没有大夫,都是家里人用土法子来医治;唯一的娱乐是“磨刀”,即过烟瘾……

在这样的环境下生活的父亲,始终是老实巴交,勤勤恳恳,且不仅是父亲,村里的很多人都是这样的生活模式,大同小异,没什么高低贵贱之分,但中国人特有的面子文化依然促使这个淳朴乡村衍生出等级差异的标志——台阶。

在我们家乡,住家门口总有台阶,高低不尽相同,从二三级到十几级的都有。

台阶高,屋主人的地位就相应高。乡邻们在一起常常戏称:你们家的台阶高!言外之意,就是你们家有地位啊。


《台阶》:梦想完成后的茫然无措,是追求虚无的必然结果

屋前的台阶高度成为一个人在人前人后的面子和地位的象征,而仅有三级台阶的父亲在这样的思想氛围里感受到了何为“卑微”。乡邻们的戏言显然从未落在父亲身上,没有说过他“台阶高”“地位高”,即便是戏言,也是有所依据的,父亲“低眉顺眼了一辈子”,跟“地位高”这样的词显然不沾边,乡邻们在内心深处已认定父亲不会是个高地位的人,但这并不代表父亲自身不渴望,不期待。

或许正是因为老实厚道了一辈子,父亲对“地位”这样的词尤其敏感,他靠着卖体力讨得贫苦的生活,其中的辛酸只有自己清楚。文中写到,“他的背是驼惯了的”,是什么压弯了父亲的背?除了繁重的农活,必然还有平日的卑躬屈膝,朴实的父亲已经习惯了低着头生活,也认识到了自己卑微的姿态。

在小说开篇,作者就写道“父亲总觉得我们家的台阶低”,在父亲干完一年的活计,进行了一次代表过新年的洗脚活动后,他再次感叹“我们家的台阶低”,这一次不仅仅是对自己说的,也是对孩子说的。

父亲不停地念叨自家台阶高度的问题,正是内心不甘、要强的表现。他想要获得别人的尊重和肯定,想要扬眉吐气,而不是始终低人一等,被人看低,连一句戏言都不曾落到自己身上。同时,父亲的念叨也饱含了对“我”的愧疚和亏欠。台阶低,连带着自己的家人也要“地位低”,他的那一句喟叹,或许还包含着对孩子的希冀,希望将来,孩子能够将自家台阶垫高,从此不必被人看轻。


《台阶》:梦想完成后的茫然无措,是追求虚无的必然结果

建一个高台阶的房屋,对父亲而言,等同于抬高自己在他人眼中的地位,获得他人的认可,这是他朴素而真挚的心愿,但这一过程太过艰辛,而最后的结果也不尽人意。

台阶:一生的努力与所求

于父亲而言,建一座新的房子是极其不易的,他为此付出了大半生的时光。

前半生,父亲低眉顺眼,下定决心要提高自家的“地位”,后半生,父亲一直在为这个目标而努力筹备着。

父亲的准备是十分漫长的。

父亲就是这样准备了大半辈子。

建新房,要有砖、有瓦、有石、有钱,这些父亲都不具备。于是在一整年的农忙时光里,父亲要拿出时间和体力去筹备他的毕生大业。

屋基的鹅卵石、屋顶的瓦片、砌墙的砖,很多都是父亲一块一块从地里捡回来的,而雇人建房的工钱,是父亲砍柴卖柴一角一角攒下来的。

这就注定了建房备料的过程极其漫长,也决定了父亲建造新屋的时间跨度会远超于他人。


《台阶》:梦想完成后的茫然无措,是追求虚无的必然结果

同时,材料的来源渠道显示出父亲建造新屋的艰难,他没有可依靠的经济实力,也没有稳定的经济来源,甚至没有人能给予他帮助,从最开始到房屋落成,都是他个人艰辛又孤独的奋斗历程。

建造新屋这一行为远远超过父亲能承受的经济压力,而当他下定决心做这件事情时,无疑将自己的后半生都押了上去。为此,他要比平日更早地起床干活,更晚休息,做更多的活计,付出更多的体力和精力。在开始建造新屋的过程中,父亲的激动和兴奋促使他几乎将所有的精力都放在了建房上,却始终不知疲倦。

为了心中所愿,父亲过早地透支了他的体力,也花费了他的壮年时期,从他做出建新房屋的决定开始,他这一生注定要为之努力,这是他这一辈子最重要的事业,但也是唯一的事业。因为这项事业完成后,父亲不可避免地老了,他的壮年、心血、汗水全部化作新屋的砖墙瓦块。


《台阶》:梦想完成后的茫然无措,是追求虚无的必然结果

然而悲剧的是,用了一辈子时间做的一项事业,却没有如愿为父亲带来欢愉,反而是从未有过的失落、失措以及失衡。

台阶:形式上的自我满足到自我失落

父亲建新房的初衷是为了拥有象征高地位的高台阶,从而获得他人眼中的尊重,然而,高台阶的新房建成后,父亲收获的却不是他梦寐以求的认可,而是从未有过的迷茫与失衡。

1. 精神上的迷茫

当父亲只拥有三级台阶时,他曾远远地眺望着别人家的高台阶,默默地羡慕,但当自己拥有了九级台阶时,他却不知该在何处坐下,从最高一级一直降到最后一级台阶,每一级台阶都坐了坐,却找不到曾经舒舒服服的感觉,发现每一级台阶竟都不适合他。当别人跟父亲打招呼,坐在台阶上的父亲竟如魂不守舍一般,糊里糊涂地答错了。

正好那会儿有人从门口走过,见到父亲就打招呼说,晌午饭吃过了吗?父亲回答没吃过。其实他是吃过了,父亲不知怎么就回答错了。

高台阶给予父亲的陌生感带给了他心理上的迷茫,曾经的惬意消失,转变为一种行为上的限制和束缚。显然,此时的父亲不知该以怎样的身份和心情来面对自己的“新地位”,他在精神层面还停留在曾经的三级台阶的随意和安适中,台阶变高了,但父亲的精神却没有随之改变。

《台阶》:梦想完成后的茫然无措,是追求虚无的必然结果


2. 生活上的失衡

高台阶带给父亲的不适还体现在生活方面的困扰。

曾经的三级台阶虽然同样是青石板,但没有经过石匠光面,上面坑坑洼洼,父亲喜爱坐在台阶上抽烟,抽完了就顺手在台阶上磕烟灰。但新的台阶是水泥面,不能磕,父亲在台阶上抽烟的乐趣也随之减去了不少。

不仅如此,建成新房的父亲年岁已高,早已不如从前,当他往家里挑水,习惯性地以为是三级台阶,不想竟被新台阶绊倒,闪到了腰,高台阶不利于高年岁的父亲干挑水这样的重活,自此,父亲肩上的担子落在了儿子身上。

可以发现,高台阶的出现不但没有为父亲带来他想要的尊重,反而剥夺了他少有的快乐和他身为一家之主的尊严,打破了他生活的平衡。他不再经常抽烟,也不能再干活,每日无所事事,陷入了迷茫与愁苦之中。最终,小说在父亲对自己莫名变化的悲叹中结束。

作者李森祥在谈及自己的创作初衷时写道,“在中国乡村,一个父亲的使命也就那么多,或造一间屋,或为子女成家立业,然后他就迅速地衰老……这几乎是乡村农民最为真实的一个结尾。”


《台阶》:梦想完成后的茫然无措,是追求虚无的必然结果

纵观父亲一生,因为当地文化对地位的定义和乡邻们的戏言,他奉上了自己的一辈子去完成对“高台阶”“高低位”的追求。然而,就像鲁迅《祝福》中的祥林嫂,她用所有的积蓄捐出去的门槛根本无法改变他人对自己的歧视,门槛和台阶一样,都只是形式上人物的自我满足,并不能改变本质,而父亲为了这样一个虚无的形式花费了近一生的时间。

《台阶》中的父亲,是广大农民的缩影,他们的一生在旁人看来似乎毫无自我价值,因为一直为外在之物奋斗,奋斗终止时人也就紧跟着垮了。有人说这是悲剧,但在笔者看来,作者描绘的是共通的命运,共同的人生轨迹,在看似虚无的背后,他们这一群体用自己的一辈子去诠释着坚韧、勤恳、执着的精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