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3 釋讀小說《白鹿原》中的那場慘絕人寰的大旱災,到底存不存在

陳忠實的小說《白鹿原》是一部寫實主義的文學鉅著,它譜寫了陝西關中地區從清朝滅亡到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來的四十來年的波瀾壯闊的歷史篇章,重點描寫了白鹿原上的人們在這個大變革的過程中的曲折的生活歷程,他們在各種天災人禍下的苦苦掙扎。由於這部小說是寫實的,所以裡面的各種天災人禍也都不是空穴來風,而是有真實的歷史相對應。

小說《白鹿原》中的大旱災

談到裡面的天災,給人印象最深的就是小說中十八到十九章的大旱。小說的作者以大幅的筆墨摹寫了這場天災之慘烈以及白鹿原的人們在這場天災肆虐中的苦苦掙扎。按小說所言,這場大旱真是旱得邪乎,旱得原上久負盛名的火晶柿子絕了種。"在可怕的剛剛露出暴虐先兆的時候,各色糧食一下子就被推到至高無上的權威地位,任何東西包括人本身都不得不俯首稱臣不得不跌價再跌價了。"白鹿原上有很多人被餓死,簡直可以用餓殍遍地來形容,按小說的描寫是:"原上幾乎所有的狗都變成了野狗,吃人肉吃得眼睛血紅皮毛上也柒著血痕。"

釋讀小說《白鹿原》中的那場慘絕人寰的大旱災,到底存不存在


為此小說中還記述了這樣一個悽慘離奇的故事:說是一個過門一年的媳婦半夜因飢餓而醒,卻不見了丈夫。起初以為丈夫和家人揹著她吃東西,接著一聽,原來是阿公阿婆和丈夫正在商量把她煮了來吃,待年饉過後再另行娶妻生子,免得斷了香火。媳婦聽罷,嚇得連夜逃回孃家哭訴,被父母的哄慰著睡下了,不料又被從夢中驚醒,聽見父母正在議論:"與其讓人家吃還不如咱自家吃了"。這女人嚇得從炕上跳下來就瘋了了!

這一切都說明了這次大災之慘烈,小說中連原上的小地主白嘉軒的大兒媳也被餓死了,白嘉的大兒子白孝文也差點淪為餓殍而葬身犬腹。正是這場生死只在一線間的災難促使他發生了脫胎換骨的變化——由一個淳樸正直的農家子弟變成了一個陰險毒辣的政府走狗。也正是這場旱災促使正直倔強的長工鹿三在愧疚中殘忍地殺死了自己的兒媳田小娥——"她害的人太多了,她再一能再叫她去害人了"。可以說,正是這場旱災造就了這幾個人迥異尋常的命運,也深深影響了其它人物的命運。

釋讀小說《白鹿原》中的那場慘絕人寰的大旱災,到底存不存在


那麼在歷史上有沒有這場旱災呢?或者說是不是陳忠實的虛構呢?答案就是這絕非作者的虛構,現實的民國曆史上確實是有這樣一場慘烈之極的旱災,按照小說中的時間來推理,它發生於第一次國內大革命之後,所以可以確認,它應該就是民國曆史上慘絕人寰的"民國十八年大旱"。

歷史上的民國十八年大旱

史載:民國十八年年饉始於1928年(民國十七年),持續了整整三年,因其高峰期在1929年(也就是民國十八年)故稱"民國十八年大旱"。這是一次以旱為主,蝗、風、雪、雹、水、震、疫併發的巨災,以陝西、甘肅為中心,遍及山西、綏遠(內蒙古西部巴彥淖爾)、河北、察哈爾、熱河、河南八省,並波及魯、蘇、皖、鄂、湘、川、桂等省的一部或大部,災情從1928年延續到1930年,當時的人就像黃了的麥子被"刷啦啦"放倒,大地上就躺滿了"掙命"的災民。倒斃在荒原上的餓殍總計1300多萬具。

作為災區中心之中的陝西省,原有人口1300萬,在這三年大荒中,淪為餓殍、死於疫病的300多萬人,流離失所者600多萬,兩者合計佔全省人口的70%。(白文怡《話說民國十八年(1929年)的大饑荒》)


釋讀小說《白鹿原》中的那場慘絕人寰的大旱災,到底存不存在


陝西的災情之所以如此嚴重,不僅僅是因為天災嚴重,也和當時的國民黨當局不積極救助有莫大關係。他們不但不積極設法救災,反而對災民實行鎮壓。1929年元月23日,西安數萬災民向省政府哭泣求救,他們天真地認為,在這天災肆虐之際,由老百姓納稅養活的父母官們總不能坐視不理,見死不救吧!令人心寒的是,他們得到的回應卻是被時為陝西省主席的宋(後來的抗日名將)派軍警武力驅逐。面對政府的如此絕情,災民們心中唯一的一線活命的希望破滅,只好號哭而去!

後來政府還是"開恩"了,當年4月,省救災委員會統計全省災民650多萬,撥賑濟款110多萬元,每個災民平均一角七分,這就是在社會輿論壓力下,當時的政府對災民的"救濟"。

更是甚者,當局在一面玩弄所謂救濟的同時,一面卻更加緊對災區人民的剝削掠奪。1929年5月,全省每縣攤派的軍糧達數千石至2萬多石。此外還有什麼黨捐、保甲費、差捐等幾十種苛捐雜稅。保安隊每日下鄉催逼,鞭打繩栓,急如星火、逼的廣大災民實在無法生活下去,不斷向反動統治階級進行鬥爭,有的地方災民還在共產黨領導下發動了大規模的"交農"運動和武裝鬥爭。


小說《白鹿原》的故事發生地——滋水縣的原型所在地——陝西藍田縣的災情

我們知道,小說《白鹿原》中的故事發生地白鹿原位於滋水縣,而滋水縣的原型就是陝西藍田縣。那麼在這個大背景下當時藍田縣的情況怎樣呢?

《續修藍田縣誌》記載:"己巳年(按;也即1929年),旱太甚,麥無收,糧價每鬥七、八元,民剝樹皮,剜草根充飢,縣設粥場。而縣長董有聲媚上,勒派麥萬餘石,洋數萬元;嚴催急解,逼死糧總花戶數十名。"

這段縣誌寫得有點古雅,不是太通俗,什麼意思呢?

釋讀小說《白鹿原》中的那場慘絕人寰的大旱災,到底存不存在


說的是正當陝西連年大災時期,也正是國民黨新軍閥為爭奪地盤,拼命擴軍黷武,發動中原大戰之時。也就是這一年,西北軍河南失利,退至關中,派出大批軍警,鞭打繩栓,打家劫舍,殘害掠奪陝人,創造了在1929年就已徵了1935年錢糧的奇蹟。當時的軍閥爪牙,藍田縣縣長董有聲為向上討好,以求晉升,非但瞞災不報,反而媚上邀功,一味加派糧款萬餘石,窮苦農民尚不知被逼死多少,光是因嚴催急解(解送糧食)逼死的糧總花戶(負責收糧的人員)就有數十人。這是標準的天災加人禍啊,人禍更甚於天災啊!

釋讀小說《白鹿原》中的那場慘絕人寰的大旱災,到底存不存在


當然小說畢竟是藝術,是真實歷史的藝術反映,而非紀實,作者陳忠實先生不知出於何種考慮,或者是不想把小說寫得太悲苦或者是有某種考量,畢竟當時主政西北的是後來大名鼎鼎的西北軍,所以並沒有照實摹寫,而明顯地卻以忠厚之筆虛構了一個愛民勤政的郝(應是好的諧音)縣長自任救濟總監的同時又親自上門請當地的碩德大儒朱先生出山當賑濟副總監,負責具體監督發放賑災糧食,力爭把每一粒救災的糧食都送入災民口中;而德高望重的朱先生果然也當仁不讓,慨然允諾,不負重託,利用自己在白鹿原上崇高威望和務實認真,切切實實地就做到了這一點,活人無算,當然也包括敗家子白孝文,給白鹿原留下了一段佳話,也為自己的人生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尾聲——追昔撫今

民國十八年離我們也快有一個世紀了,但願它從此以後就永遠地作為我們這個民族的苦難記憶吧,作者通過藝術的再現的目的當然是為了追昔撫今,要我們這些生在福中的人們好好珍惜當下的生活,而非生在福中不知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