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8 《悟学.第118篇》阳货(六)

《悟学.第118篇》阳货(六)

悟学.十八子20200304亥

论语. 阳货第十七.新解读(六)

17•17 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 重出,见《悟学.第二十篇》

17•18 子曰:"恶紫之夺朱也,恶郑声之乱雅乐也,恶利口之覆邦家者。"

【译文】孔子说:"我憎恨紫色排挤红色,憎恨郑国的歌曲扰乱雅乐,憎恨巧嘴利舌而使国家颠覆的人。"

【集解】孔曰:「朱,正色。紫,閒色之好者。恶其邪奸而夺正色也。利口之人多言少实。苟能悦媚时君,倾覆其国家也。」包曰:「郑声,淫声之哀者。恶其夺雅乐也。」

【集注】范氏曰:「天下之理,正而胜者常少,不正而胜者常多,圣人所以恶之也利口之人,以是为非,以非为是,以贤为不肖,以不肖为贤。人君苟悦而信之,则国家之覆也不难矣。」

《论语别裁》:「……"恶紫之夺朱也"。朱是红色,为正色,紫是红得过分了,最怕是紫色侵夺了朱色。他又用音乐来比方,在当时郑国的音乐最下流、最奢靡,所以孔子最反对郑声把正统的音乐搞坏了。第三,利口覆邦家,嘴巴非常会讲,可是没有真正的思想内容,乃至亡国覆家。历史上有很多这样的人,要千万注意,尤其自己要注意,有才的人往往在嘴巴上不让人,不但是害自己乃至送命、连累家人,甚至覆国,古今中外历史上,这种利口覆邦家的例子非常多。这段文字看起来容易懂,刚才我说这三点与上面狂、矜、愚三点是连贯的,如荡之于狂,紫之于朱等等,都是一种似是而非的情形。一个人的学问、道德、修养,最怕是成为似是而非。……」

17•19 子曰:"予欲无言。"子贡曰:"子如不言,则小子何述焉?"子曰:"天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

【译文】孔子说:"我想不说话了。"子贡说:"你如果不说话,那么我们这些弟子传述什么呢?"孔子说:"天何尝说话呢?四季运行,百物生长。上天说了什么呢?"

【集解】「言之为益少,故欲无言也。」

【唐以前古注】皇疏:「孔子忿世不用其言,其言為益之少,故欲無所復言也。小子,弟子也。子貢聞孔子欲不復言,故疑而問之也,言夫子若遂不復言,則弟子等輩何所復傳述也。孔子既以有言無益,遂欲不言,而子貢怨若遂不言則門徒無述,故孔子遂曰:"天亦不言,而四時遞行,百物互生,此豈是天之有言使之然乎,故云天何言哉也。"天既不言而事行,故我亦欲不言而教行,是欲則天以行化也。」

评析:孔子为什么说"予欲无言"呢?南怀瑾语:「孔子有一天感叹地说:"我想永远不说话了。"这句话看来好像很平常,年轻朋友们看了这句话,不会有什么感触,年纪大的人就会有所感触了,尤其到了某种社会环境的时候,真是不想讲话了,因为无话可说。所以孔子到了晚年,也有这个感叹。……」

17•20 孺悲欲见孔子,孔子辞以疾。将命者出户,取瑟而歌,使之闻之。

【译文】孺悲想见孔子,孔子以有病为由推辞不见。传话的人刚出门,(孔子)便取来瑟边弹边唱,(有意)让孺悲听到。

【集解】「孺悲,鲁人也。孔子不欲见,故辞之以疾。为其将命者不已,故歌令将命者悟,所以令孺悲思之。」

【唐以前古注】皇疏:「孺悲鲁人也,使人召孔子,欲与孔子相见也。孔子不欲应孺悲之召,故辞云有疾不堪往也。将命者谓孺悲所使之人也,出戸谓受孔子疾辞毕,而出孔子之戸以去也。孺悲使者去,裁出戸,而孔子取瑟以歌,欲使孺悲使者闻之也。所以然者,若辞唯有疾而不往,恐孺悲问疾差,又召己不止也,故取瑟而歌,使使者闻之,知孔子辞疾非实疾,以还白孺悲,令孺悲知故不来耳,非为疾不来也。」

17•21 宰我问:"三年之丧,期已久矣。君子三年不为礼,礼必坏;三年不为乐,乐必崩。旧谷既没,新谷既升,钻燧改火,期可已矣。"子曰:"食夫稻,衣夫锦,于女安乎?"曰:"安。""女安则为之。夫君子之居丧,食旨不甘,闻乐不乐,居处不安,故不为也。今女安,则为之!"宰我出,子曰:"予之不仁也!子生三年,然后免于父母之怀,夫三年之丧,天下之通丧也。予也有三年之爱于其父母乎?"

【译文】宰我问:"守丧三年,时间太长了。君子三年不去习礼,礼必定会荒废;三年不去习乐,音乐就会荒疏。旧谷吃完,新谷登场,钻燧取火的木头轮过了一遍,有一年的时间就可以了。"孔子说:"(才一年的时间,)你就吃开了大米饭,穿起了锦缎衣,你心安吗?"宰我说:"我心安。"孔子说:"你心安,你就那样去做吧!君子守丧,吃美味不觉得香甜,听音乐不觉得快乐,住在家里不觉得舒服,所以不那样做。如今你既觉得心安,你就那样去做吧!"宰我出去后,孔子说:"宰予真是不仁啊!小孩生下来,到三岁时才能离开父母的怀抱。服丧三年,这是天下通行的丧礼。宰予啊,他难道就没有从父母那里得到过三年的怀抱之爱吗?"

17•22 子曰:"饱食终日,无所用心,难矣哉!不有博奕者乎?为之,犹贤乎已。"

【译文】孔子说:"整天吃饱了饭,什么心思也不用,难以有所成啊!不是还有六博和下棋的游戏吗?干这个,也比闲着好。"

【集解】马曰:「为其无所据乐,善生淫欲。」

【唐以前古注】皇疏:「夫人若饥寒不足,则心情所期于衣食,所期于衣食则无暇思虑他事,若无事而饱衣食终日,则必思计为非法之事,故云难矣哉,言难以为处也。博者十二棊对而掷采者也,奕围棊也,贤犹胜也,已止也。言若饱食而无事,则必思为非法,若曾是无业,而能有棊奕以消食终日,则犹胜无事而直止住者也。」

有感:这章很有意思,"饱食终日,无所用心",从孔子时代至今历朝历代,不乏其人。时代在变迁,但人性是不变的,孔子的思想是从人性出发的,真理不会因时间而退色,故要读圣贤之书。从另一面也反应出:没有爱好的人,精神世界往往空虚,心思也无所寄托,容易对生活丧失热情,更难说塑造什么正直、刚毅的品格了。

17•23 子路曰:"君子尚勇乎?"子曰:"君子义以为上。君子有勇而无义为乱,小人有勇而无义为盗。"

【译文】子路说:"君子崇尚勇敢吗?"孔子答道:"君子以义为贵,君子(在上位的人)有勇无义就会作乱,小人(在下位的人,普通民众)有勇无义就会偷盗。"

【集注】「尚,上之也。君子为乱,小人为盗,皆以位而言者也。」尹氏曰:「义以为尚,则其勇也大矣。子路好勇,故夫子以此救其失也。」

17•24 子贡曰:"君子亦有恶乎?"子曰:"有恶。恶称人之恶者,恶居下流而讪上者,恶勇而无礼者,恶果敢而窒者。"曰:"赐也亦有恶乎?""恶徼以为知者,恶不孙以为勇者,恶讦以为直者。"

【译文】子贡说:"君子也有所憎恶么?"孔子说:"有。憎恶宣扬他人坏处的人,憎恶身居下位而诽谤在上者的人,憎恶勇敢而不懂礼节的人,憎恶固执而又不通事理的人。"孔子又说:"赐,你也有所憎恶吧?"子贡说:"憎恶窃取他人成绩还自以为聪明的人,憎恶把高傲不逊当作勇敢的人,厌恶揭发别人的隐私而自以为正直的人。"

【集解】包曰:「好称说人之恶,所以为恶。讦,谓攻发人之阴私。」孔曰:「讪,谤毁。徼,抄也。抄人之意,以为己有。」马曰:「窒,窒塞也。」

【唐以前古注】皇疏:「恶谓憎疾也。旧说子贡问孔子曰"天下君子之道,有所憎疾以不乎"。江熙曰:君子即夫子也,《礼记》云"昔者仲尼与于蜡宾,事毕出,喟然而叹",言偃曰"君子何叹乎"。孔子答言,君子亦有所憎恶也。此以下并是君子所憎恶之事也,君子掩恶扬善,故憎人称扬他人之恶事者也。讪犹谤毁也,又憎恶为人臣下而毁谤其君上者也,《礼记》云"君臣之礼有谏而无讪"是也。勇而无礼则乱,故君子亦憎恶之也。窒窒塞也,又憎好为果敢而窒人道理者也,若果敢不塞人道理者,则亦所不恶也。子贡闻孔子说有恶已竟,故云赐亦有所憎恶也。故江熙曰"己亦有所贱恶也"。此子贡说己所憎恶之事也,徼抄也,言人生发谋出计,必当出己心,义乃得为善,若抄他人之意以为己有,则子贡所憎恶也。勇须逊从,若不逊而勇者,子贡所憎恶也。然孔子曰"恶不逊为勇者",二事又相似,但孔子所明,明体先自有勇而后行之无礼者;子贡所言,本自无勇,故假于孔子不逊以为勇也。讦谓面发人之阴私也,人生为直,当自己不犯触他人,则乃是善;若对面发人阴私,欲成己直者,亦子贡所憎恶也。然孔子所恶者有四,子贡有三,亦示减师也。」

《论语别裁》:「子贡有一天问,一个君子仁人的修养,也有讨厌人家的一面吗?孔子说,当然有。那么讨厌一些什么事?孔子举了个例子,最讨厌说别人坏话的人。讨厌自己在下面对于上面都不满意,加以讪谤的人。讨厌好勇斗狠而又没有文化基础修养的人。所以好勇而无礼的人很危险,令人讨厌。至于"果敢而窒",也值得注意。有些人很有决断,很容易下决心,尤其为政当领导者更要知道,很果敢、有勇气,下了决心就干了,而把门关起来,任何第二个意见都不听的,这是很严重的问题。

子贡听了以后,说他也讨厌几件事,就是徼以为知者,有些人把自己的偏见,认为是最高的智慧,这种人真是无可救药。还有可恶的是没有礼貌,粗暴而自以为有勇的,还有口头上尖酸刻薄攻击人家,而表面上装起来是说直话的,都是可厌恶的。他们师生两人一唱一和,等于唱双簧一样,举出来的这几点,我们每个人都要反省,体会自己,也可据此以观人,如果有了这种毛病,要努力改过来。」

《悟学》的宗旨:通过领悟、参悟、感悟上下五千年的国学经典,取其精华,结合当下社会实践,学以致用

。让国学中深邃的哲理及丰富的人生成功与失败经验总结,指引我们现实的工作、生活。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本账号,看《悟学》系列之第119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