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8 經濟與理學的雙重作用——宋代成為香文化最為鼎盛時期的原因?

窺覽中國香文化的興衰變化,伊始於遠古祭祀之禮,發展於先秦佩囊藏香之好,成型於大唐用香之貴,普及於兩宋尚香之廣,終衰敗於亂世之徵。

古代中國香事可謂源遠流長,至兩宋興盛,香事已融入百姓日常生活中,故風雅處處是平常。吳自牧在《夢梁錄》中記載道:“ 燒香點茶,掛畫插花,四般閒事,不宜累家。”。古人稱之為“四道”(即香、茶、畫、花),而隨著歷史更迭,近代戰亂波折,這怡情養性的四道的傳承頗艱,尤以香道為甚至。

經濟與理學的雙重作用——宋代成為香文化最為鼎盛時期的原因?

比起“茶”、“畫”、“花”三道近年來的復興,香道的在當代的失落,令人唏噓。文章將結合宋代的經濟背景和文化背景,淺談兩宋香事興盛之因,藉以感兩宋香文化興盛之懷。


一、香事起源之所

何謂“香”?

經濟與理學的雙重作用——宋代成為香文化最為鼎盛時期的原因?


《說文解字》記載道:“香,芳也,從黍從甘。” 在最初的釋義中,香事指代植物芳香美好的氣味。古人亦常以香或香草來比喻人美好的品質,如戰國時期屈原《九歌·山鬼》中“被石蘭兮帶杜衡,折芳馨兮遺所思。”,詩中所提石蘭、杜若便是香草。


香草之芳與香事之所有何淵源?

上古時期,香事起源於祭祀的禮儀。香只有通過火的焚燒才成為祭品。試想,在鴻蒙初闢的荒莽時代,世界對於古人而言是變幻莫測的未知物。腳踩大地仰視蒼穹的古人見焚燒後的嫋嫋煙火能夠飄搖而上,直接接觸於天;而香草亦帶有芳香之氣,帶著古人美好的期盼。因而,古人認為通過焚燒香草的煙氣能夠將祈願帶至上天。焚香祭祀之禮,無疑是以人的嗅覺與視覺結合,以焚香為媒介通神。

經濟與理學的雙重作用——宋代成為香文化最為鼎盛時期的原因?

二、兩宋香事的興盛:無香何以為聚?

再看中國古代香文化的發展,從上古焚香祭祀開始,在歷代的發展中,不斷融入著不同的宗教的習俗和藥理作用。到盛唐之時,香事興盛發達,點香之風在貴族階層中盛行,亦深得佛教信仰者的推崇,但在唐代,香事除卻祭祀活動與宗教活動以外,僅作為上層垂愛的雅士,非普通百姓可觸及。

至兩宋時期,香事溘然轉變,民間焚香用香之風日盛。不僅儒道佛三教都提倡用香,香更成為普通百姓生活中的一部分。居室廳堂薰香,休憩焚香以凝神。各式宴飲慶典,亦焚香助興。由此還延伸諸多相關事務,如負責焚香的專人、製作香囊的手工業者、街市上專門貢香的店鋪。

經濟與理學的雙重作用——宋代成為香文化最為鼎盛時期的原因?

宋代以後,香事不僅是宋人生活起居常備之物,更是成為宋人社交必不可少的手段之一。香文化是兩宋風雅情趣的象徵。於個人生活而言,香事時融入日常生活的一部分。於社交活動而言,焚香待客,斗香賽爐、合香煉蜜不失為是宋人生活的趣味。正如曾幾在其詩《東軒小室即事五首》中寫道:“有客過丈室,呼兒具爐燻……沉水已成燼,博山尚停雲。私須客辭去,趺坐對餘芬”。

宋人宴飲時往往會在開席之前焚香祛穢,宴飲期間一香菸不斷,以此來展示自己的風雅品味和對客人的尊敬。文人雅士也常以香為媒介聚會“試香”“斗香”,藉以對香的形制、氣味、煙氣進行品評,有時也會伴有作詩、撫琴、論道等活動。而贈送的香方、香品也成為人們表達情誼的寄託之物,如黃庭堅就曾作《謝王炳之惠石香鼎》以答謝有人贈送的香爐。

經濟與理學的雙重作用——宋代成為香文化最為鼎盛時期的原因?

三、兩宋香事興盛之因探析:經濟與理學的雙重作用

究其興盛之根源,必然離不開復雜的社會環境和文化背景。文章將以兩宋時期經濟與文化的社會背景為切入點,探析兩宋香文化興盛的原因。

(一) 經濟貿易作用下的循環

商品經濟的發展:兩宋時期縱戰亂不斷,但戰爭並沒有使經濟落後蕭條,反之商品經濟的蓬勃發展使“宋朝”成為當時世界上最富庶的國家。商品經濟的發展為宋代香文化興盛提供了堅實的物質基礎。

宋代張擇端繪製的《清明上河圖》所描繪的京都汴梁圖景,其中便有商鋪所掛招幌上書“劉家上色沉檀揀香”的香料鋪子。由此可以推測出隨著商品經濟的發展,商品化程度日益提高,宋代的服務業都呈現出明顯的商品化色彩,香品、香具都成為商品貿易中的一部分。

宋代的香文化隨著商品經濟的發展成為商品售賣,作為商品的流通亦促進了香文化的傳播。

經濟與理學的雙重作用——宋代成為香文化最為鼎盛時期的原因?


海上貿易的發達與市舶司的設立:同樣地得益於商品經濟發展和指南針的發明,宋代航海貿易亦逐漸發達。雖《香譜》等關於香料的文獻中記載有古代中國的福建、湖南及雲貴地區皆有香料的產出,但品質和熟料上亦無法與進口的香料相媲美。

繁榮的海上貿易,將諸多亞非歐國家的名貴香料沿著海上絲綢之路,進口入古代中國。繁榮的海上貿易,促進香料在港口集散的形成,隨之而起的是周邊的制香行業。

經濟與理學的雙重作用——宋代成為香文化最為鼎盛時期的原因?


香料的利潤之豐厚,宋政府還由此設立了市舶司,負責管理進出口貿易。海上貿易的發達,一方面提高了宋政府的財政收入,另一方面也促進了農業、飲食、醫療等各個領域的不斷髮展。

海上貿易帶動了宋代香料貿易的繁榮,亦促進商品經濟的活躍,使得相對應地區(港口地區)湧現新興市鎮,反又為城市經濟的發展創造條件。

綜上所言,香文化在宋代的市場空前的活躍,甚至在宋代形成了專門化的經濟領域。

(二) 文人的導向性作用

文人精神共鳴的寄託: 尚香可謂是宋代文人群體的共通愛好。獨居書齋靜室,置爐添香,焚香以收斂心性,修身養性。氤氳之氣伴著嫋嫋之煙,營造詩意的讀書環境。休憩之時添置不同香料,亦可防蟲驅蚊或助眠凝神。室內薰香祛穢,讓衣物保持芬芳。

經濟與理學的雙重作用——宋代成為香文化最為鼎盛時期的原因?

從精神追求的層面來講,遠古之人通過焚香祭祀,燔燎升煙無不是通過這一儀式性的環境體驗達到心靈慰藉和精神上的昇華。文人尚香,通過香寄託無限情思,香事承載了無數文人墨客吟誦詠辭的靈感之源,也是文人基於共通的趣味和文化品位產生的身份認同,文人亦是通過這一行為獲得的社會認同和情感歸屬。

兩宋禮儒士、重文治的政治舉措極大提高了士人的政治地位和經濟基礎。隨著科舉制的推廣,文人亦可通過科考躍升官僚階層。由此,偏愛雅事的文人階層在兩宋香文化興盛的過程中起到了導向性的作用,作為文人雅號的香文化隨著文人雅士的推廣進一步發展而不斷擴大。

經濟與理學的雙重作用——宋代成為香文化最為鼎盛時期的原因?

理學修生養性的引導作用

兩宋時期理學出現,以傳統儒學為基礎,兼容了佛道兩家的哲學理論,成為時世的主流思想。理學講究“即物窮理”,即主張接觸事物時要窮盡其理,意指對客觀事物的考察和認知;追求“格物致知”,即探究事物原理,而從中獲得智慧。簡言之,理學強調對事物本源的探究。

宋人授此理學思想的影響,重視對自身生命規律的探尋,講究修生養性。宋人尚香亦是從修生養性出發,追求香文化的養生價值。正如古人焚香叩讀,一方面以香氣和煙霧營造富有詩意的讀書環境外,另一方面藉以香的醒脾通竅之用,凝神助思。曾鞏亦曾經其書齋命名為“凝香齋”,由此可見一斑。


正如《禮記·樂記》記載:“人生而靜,天之性也”,靜是人的天性。

受到理學思想的影響,宋人亦追求踐行“天人合一”。焚香正是文人將這一追求“天人合一”境界的日常化的行為。藉以香之氤氳氣息和渺渺之態達到靜的狀態,以擺脫世事的煩擾。正如南宋畫家馬遠的《竹澗焚香圖》,潺潺細流和疏竹的背景下,一人焚香默坐,人旁香爐升起縹緲的煙氣。爐上之煙縹緲而上,與天地間濛濛霧氣相融合。意境下講求的是人與天地的“物我合一”。


經濟與理學的雙重作用——宋代成為香文化最為鼎盛時期的原因?

馬遠《竹澗焚香圖》


由此可見,宋人尚香之好離不開文人的影響,而文人好香亦離不開宋代理學思想的引導。這些精神上的寄託與追求,亦反映在時人流傳至今的卓鐸文學作品當中。

四、小結

兩宋時期的香文化的興盛,一方面是源自於經濟發展所帶動的物質商品的流通,另一方面來源於宋人在物質生活之餘對精神境界的追求,即文人雅客在用香好香上的導向性作用。同樣地,香文化的興盛,表現在宋代用香的遍及性之廣,涉及社會的各個階層和生活的方方面面。香文化不僅豐富了宋人的物質生活,也滿足了宋人的精神文化需求。由此循環往復,在商品經濟和理學思想的雙重作用下,香文化在宋代興盛而廣泛傳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