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肖战霸榜,李兰娟的话成了笑话?青少年沉迷追星该如何破?

文 / 魔斯妈妈

文章的开始,先表明我是肖战的一个路人粉,我喜欢他的歌他的戏,立场中立,也无意于说教。

只是觉得这几天肖战AO3风波事件实在热到难以理解。几乎没有什么流量大V出来升级讨论,硬是靠一众网民把这个话题持续顶在各大热搜榜。我第一次感受到粉丝规模化的狂热。有些为青少年担忧,有些话不吐不快。

想想就在不久前,李兰娟院士的一席话还触动了很多人的心。

“等疫情结束以后,希望国家给青少年一代树立正确的人生导向。把高薪留给那些德才兼备的科研人员。不要盲目追星。明星是强不了国的。”

肖战霸榜,李兰娟的话成了笑话?青少年沉迷追星该如何破?

此话一出,感觉各大媒体平台的明星话题确实冷了一些。然而仅仅过了半个月,就是完全不一样的画风。

肖战霸榜,李兰娟的话成了笑话?青少年沉迷追星该如何破?

一、追星如此狂热,父母们真的知道吗?

我的一位大学好友是南京某名牌大学教授。去年底同学聚会,我们问他,“你觉得现在的大学生和20年前的我们有什么区别?“

他想想说了三点:

  • 更有个人想法了。
  • 下课追着你问问题的人少了。
  • 追星太恐怖了。

上次同学聚会正值“陈情令国风演唱会“在南京举办之际。一张门票2000块,16000张票官网售卖十几秒钟就全部抢完。黄牛价能炒到多高,根本无法想象。据说,演唱会还出了9999元的全球限定旅行套票。坐拥陈情令主题大巴接送、独享陈情令定制酒店、定制毛巾、床单,保温杯、帆布包、雨伞、口红等定制周边更是一应俱全。

更让人瞠目的是,很多大学生节衣缩食几个月,就为买这一张演唱会门票。

这些孩子的父母知道吗?你们怎么想呢?

肖战霸榜,李兰娟的话成了笑话?青少年沉迷追星该如何破?

我是一个路人粉。虽然从十几岁到现在也粉过一些明星,但那只限于欣赏。平常也会看到媒体上报道各种粉丝追星的狂热。但总感觉离得很远,并没意识到有多严重。

直到最近,肖战话题甚嚣尘上,我在知乎里看到这段文字,有些震撼了。

他离你那么近却在人群中感觉你们是两个世界的人。

你感受到他被这么多人爱着而自己却一无所有。

……

你的理智告诉你停下,你的自尊劝你止步,你的自我意识让你不甘于成为万丈光芒下的他的附庸。可你的心在说:我爱他。

这般挣扎的心态,触动了我的心。如此青春、闪耀的大好年华,为何要把喜欢搞得如此卑微呢?我感受到了一种沉迷的痛苦,而不是喜悦。

不知道有多少父母知晓一个孩子沉迷明星,狂热的背后也会有如此的煎熬?

肖战霸榜,李兰娟的话成了笑话?青少年沉迷追星该如何破?

我们该如何面对这样的问题?追星不可怕,可怕的是父母不能客观看待孩子追星,也没有意识引领孩子三观的重要性。

二、追星不可怕,可怕的是缺乏正确的认知

1、谁都有偶像

“偶像明星”,应该是学生之间聊得最多的话题。问问现在的孩子,几乎没有哪个不追星的。明星总是熠熠生辉的。他们的形象、人设、生活的精彩,满足了人类对虚荣的所有幻想。喜欢他们,是人的本性,更是青春期的正常心理特征。

想想我妈妈年轻的时候,就有追星一说。小时候我家中就有很多费翔、邓丽君、周冰倩的卡带。再后来,我青春期的时候,几乎所有的同学都喜欢林志颖,不过我更迷吴奇隆,后来是谢霆锋。所以,想想现下孩子们喜欢易烊千玺、肖战、王一博,也并非有多不可理喻。

哪个时代都追星。只是时代不同,喜好的风格有所不同而已。

肖战霸榜,李兰娟的话成了笑话?青少年沉迷追星该如何破?

2、偶像是偶像,你是你

“你感受到他被这么多人爱着而自己却一无所有。你会发现他有自己的生活交际圈,有你不知道也不会参与的过去、现在和未来。“

上文中,这位粉丝的痛苦道出了追星残酷的现实:偶像是偶像,你是你。几乎可以100%的确信:终其一生,你们也不会有交集。

你可以欣赏他的美,喜欢他的作品,你也可以从他们身上找到积极向上的动力,但一切,也就只能仅限于此了。

我非常欣赏的一位育儿妈妈作者,因为喜欢《陈情令》最近也会写一些关于耽美的文字。但是我很喜欢她的态度:

“我不是谁的粉。我的喜欢只限于这部剧,这两个角色和这两个演员。

他们有新剧我会看,但若不好看,我会弃。

有访谈我会听,说得好我赞同;与我想的不同,我也无所谓,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想法和领悟。

我们都无需羡慕谁、妒忌谁、苛求谁、诋毁谁。谁也不是圣人。”

是的。终有一天,大家都会明白:发生在别人身上的99%的事情与你并没有关系。而浪费99%的时间在这些无关紧要的事情上,是一个人生存在信息时代里莫大的悲哀。“乱花渐欲迷人眼”,人们总是会被纷繁冗杂的外在信息干扰,却往往忽略了关心自己。

肖战霸榜,李兰娟的话成了笑话?青少年沉迷追星该如何破?

三、用NLP理解层次图,帮助父母正确引导孩子的“追星热”

NLP(Neuro-Logical Levels)理解层次图,最早是由英国的人类学大师格雷戈里·贝特森发展出来的。它是一种可以帮助使用者认识到问题和困惑背后的原因,并与潜意识中的深层力量相联系,更快的以“治本”的态度去解决问题,将认知和行为推向更高境界的模型。

NLP告诉我们,在处理任何事情的时候,我们的大脑都会受到6个层次的影响。这6个层次分别是:1灵性(使命)、2身份、3信念(价值)、4能力、5行为和6环境。环境、行为、能力,是一件事的外在表现。外在的表现,往往是由内在的意识(使命、身份、价值)主导的。所以我们从内在意识先做建设,引领外在表现,才是解决问题的有效办法。

那么落脚到“追星热”这个问题上,我们同样可以按照这样的思路去梳理解决办法。

肖战霸榜,李兰娟的话成了笑话?青少年沉迷追星该如何破?

1、帮助孩子树立目标和理想,你想成为什么样的人?

仔细剖析,疯狂追星的孩子,往往是那些心中没有目标、在学习上找不到成就感的孩子。他们通过收集更多的明星信息,来获得同学的关注。学习好,心中有理想有目标的孩子,对明星的关注度顶多就是当一种娱乐、消遣的方式,反而不会投入太多的时间和精力。

所以父母想给孩子的“追星热“降温,首先要帮孩子树立自己的理想和目标。让他们有更多的追求。这也就是确认孩子的使命感。使命感是一个人最高层级的驱动力。

你想成为什么样的人?科学家、军人、医生?哪怕是一个平凡的人,只要是你希望去做的,那就按照这个方向去努力。每个人终归是要做自己,而不是做任何人的依附。

当父母给孩子树立目标和理想的概念时,孩子便开始有更多可追求的事物,降低对明星的关注度,逐渐纠偏一些不正确、不合理的想法

肖战霸榜,李兰娟的话成了笑话?青少年沉迷追星该如何破?

树立使命感之后,还需要结合孩子的自身情况,为孩子勾勒出清晰的成长路径。因为光有使命感,不知道如何去努力,容易让孩子再次陷入迷茫之中,重新沉迷于无谓的事情。

2、借助明星力量,引导孩子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追星这件事,如果父母沟通恰当,不仅无害,还可以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我们都知道,榜样的力量对于一个人成长的推动是巨大。这个榜样可以是伟人、科学家,可以是身边优秀的人。当然,也可以是偶像明星。

青少年追星,大多也是欣赏崇拜偶像积极、正能量的地方。偶像身上往往寄托了他们对自己的期望。因此,借助偶像的力量,是一种因地制宜,顺势而为的有效教育方法。

明星的成长,很多都是充满了辛酸和泪水,并不只是那些表面的光鲜。他们是如何在困难面前懂得自律坚持的?他们是如何在挫折面前懂得负重前行的?他们又是如何在一片喝彩声中保有一颗从容之心的?这些都是值得孩子们学习的地方。

学习明星的过人之处,用追星的驱动力来让自己变得更优秀,这才是最正确的“追星打开方式“。

肖战霸榜,李兰娟的话成了笑话?青少年沉迷追星该如何破?

中国最有名的魔术师刘谦,正是因为从小崇拜大卫科波菲尔,所以深深的喜欢上了魔术。刘谦说:“真正的追星,是用一辈子的时间去成为像自己偶像那样杰出而伟大的人。”

如果孩子喜欢什么明星,父母不妨和孩子一起收集偶像信息,多多挖掘这个明星积极、励志的一面。在这个过程中,感受孩子的内心世界。这样,父母才能有的放矢的引导孩子的价值观。也许在这个过程中,你们还可以因为有共同的话题,建立起更好的亲子感情。

父母也可以说说自己年轻时追星的例子,是如何将喜欢他人转化成改变自己的内驱力的。比如,我曾拿喜欢的偶像做动力,成功减肥。我当年追超女,很喜欢周笔畅、张靓颖。不光是因为她们唱功好,更多是因为她们的学霸身份。我因为她们开始迷英文歌,后来又追美剧来锻炼自己的英文能力。

肖战霸榜,李兰娟的话成了笑话?青少年沉迷追星该如何破?

3、一起剖析各种追星行为,引导孩子找到恰当的喜欢方式

使命感的驱动,会让孩子有更高的追求目标。正确的价值观引导,能让孩子在成长的道路上不跑偏。再加上良好的亲子关系做基础,父母就可以和孩子坐下来一起聊聊追星的那些事了。

我们剖析各种行为,探讨利弊,不仅能够帮助孩子纠正自己的行为,找到恰当的追星方式,还能够培养孩子的批判性思维。

追星,始于美好。但如果产生认知干扰、扰乱心智和行为,就是需要被纠正。引导孩子反思:该把意识和行为限制在什么样的范围内呢?

案例一:如果一个孩子只喜欢某一个明星。甚至因为立场不同,会和其他明星粉丝发生争执、冲突。这种行为对不对?

引导建议:

这种情况肯定是不对的。你的偶像优秀,并不代表别人的偶像就不好。盲目崇拜,会让自己的视野变得狭隘,甚至辨不清是非。偶像不是完人,除了才华以外,更多的是被商业包装过的人设。你认为的高情商,也许只是他的一种职业技能而已。多引导孩子客观看待每个人身上的优缺点,学会看到不同人的闪光点,懂得尊重他人的喜好。

肖战霸榜,李兰娟的话成了笑话?青少年沉迷追星该如何破?

案例二:有些孩子坚持要参加某明星的演唱会、见面会,这种行为怎么看?

引导建议:

这要看你投入的时间、金钱和你获得的回报是否成正比。如果一场票价高昂的演唱会带来的视听享受还不如家中的音响,那我宁愿会选择在家中。付费买他的原声大碟来听。如果赶一场见面会要花掉我很多的时间,而且还未必能见着,那我宁愿只安安静静的欣赏一下荧幕前的他。

案例三:有些孩子喜欢扒偶像的各种八卦消息,还根据偶像的不同搞饭圈小活动。你怎么看?

引导建议:

把那么多宝贵的时间都交付给一个并不产生交集,也不可能给自己带来真正的收获与价值的人,日后回想起来,你应该会觉得是一件很不值得的事情。欣赏一个人,那就欣赏他值得欣赏的那一面就好了。我曾经看过一句话:当有一天我们不再去关注明星本人,而是去关注他们的作品,这样我们就成熟了

肖战霸榜,李兰娟的话成了笑话?青少年沉迷追星该如何破?

案例四:我喜欢谁谁,每天满脑子都是他,想听他的歌,追他的剧。以后找男朋友就找这种style的。学习压力这么大,这是我唯一的消遣啊。

引导建议:

青春期是对异性和情感的认知从朦胧走向成熟的阶段。再加上课业繁重,某种意义上,追星满足了她们的心理需求和情感宣泄。这是正常现象。如果能因偶像的优秀,努力把自己也对标得优秀,倒也不是坏事。但是如果产生了幻想,影响了正常的生活,是得不偿失的。

世间最美的情感,往往不在于宣泄和表达,而在于无欲无求,单纯的喜欢。如果学业繁重,父母可以通过正面疏导孩子对感情的认知,帮助她转移注意力,把偶像藏心底。让孩子相信:待你回望这一切时,一定会感谢曾经这份纯挚的情感伴你走过青春。

肖战霸榜,李兰娟的话成了笑话?青少年沉迷追星该如何破?

4、打造积极、健康的学习型家庭氛围

NLP理解层次图的基础层就是环境。可见环境的影响,对于一个孩子的成长是极为重要的。父母可以借助外部环境,比如引导孩子结交更优秀的朋友,培养孩子阅读习惯,用书香营造更好的环境。但最根本的,还是父母的言行和意识。

(1)读万卷诗书,行万里路,培养孩子心中有大爱

心中有大爱的孩子,不会过度沉迷于某一事物。如何培养?

父母可以多陪孩子阅读一些经典文学、人物传记,历史百科,让孩子在书中寻找乐趣、开拓视野,他会看到一个更大的世界,也会重新在他的心中构建对美的定义。

不是外表俊俏、能歌善舞才叫美。腹有诗书气自华,智慧与品格才能让美好的事物沉淀得源远流长。

通过阅读,孩子会在更多的领域找到精神偶像,这也是契合青春期孩子标榜特力独行的心理特征的。

科技、文学、体育、艺术、医学、军事……哪一个领域都有非常对值得尊敬、值得学习的优质偶像。

除了读书,带孩子出去旅游一样可以长见识。在大自然中感受美的丰富,在博物馆中感受美的悠远,在不同的城市间感受美的变幻。这样的孩子又怎会只沉迷于一种美呢?

肖战霸榜,李兰娟的话成了笑话?青少年沉迷追星该如何破?

(2)言传身教,审视你呈现在孩子心中的形象

一个总是温文尔雅的家长,一定不会培养出一个脾气暴躁的孩子;一个喜欢学习、善于思考的家长,一定不会培养出头脑简单的孩子。

“言传身教,身行一例,胜似千言。”换到孩子的角度,审视我们的形象。我们给了孩子怎样的影响?

如果我们下班后,只知道刷手机、追剧,孩子想追个星、玩个游戏也就不足为奇了。我们可以说,“上班很辛苦,下班就是为了休息一下。“但是很抱歉,孩子没有看到你的辛苦,只看到了你的无所事事。

我有一个朋友很聪明,深谙言传身教之道。她是一个家境殷实的全职妈妈,也不想总是很辛苦。但她说,“就算我想放松,也是趁孩子上学以后。孩子回来,我会刻意显得很忙碌。给生活制造一些小困难。让他们觉得日子没有那么衣食无忧。

嗯,方法有很多种。就看哪一种更适合您。仔细想来,即便是消遣,给自己培养一些更高情趣的爱好,不也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吗?

肖战霸榜,李兰娟的话成了笑话?青少年沉迷追星该如何破?

写在最后:

肖战的话题,饭圈的种种现象,引发了我对青少年疯狂追星的担忧。写这篇文章,实际上也是在梳理我自己养育孩子,面对追星的解决办法。

人们都喜欢世间美好的事物,愉悦自己无可厚非。扰乱自己的心智,甚至影响到自己日常的生活,那就成了问题。如果再去干涉别人的行为,那就可能上升到道德和法律的层面。

用肖战的话题,和孩子探讨一下“界限“和”度“的概念,也不失为一次好的教育机会。

​我是魔斯妈妈,俩宝妈。财务金融领域混迹多年,后因孩子投身教育领域。感谢孩子,让我拥有不断成长的动力!原创不易,喜欢我的文章,请点击关注、转发!

为回馈粉丝,魔斯妈妈免费向大家开放海量英文启蒙歌曲、游戏(学龄前)、绘本、国家地理儿童百科全套。如有需要可关注我,私信发送“国家地理”或“歌曲”或“绘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