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朔州:多举措助力有机旱作农业发展

为有效控制农作物重大病虫发生,持续减少化学农药使用,助力我市有机旱作农业向纵深发展,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紧紧围绕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坚持“科学植保、公共植保、绿色植保”的理念,以“守底线、优结构、提质量”为目标,结合全市有机旱作农业区域实施特点,对标对表有机旱作农业发展和重大病虫防控任务目标,全方位提升智能化监测预警水平,大规模实施绿色防控与统防统治,有效遏制重大病虫发生危害,守住粮食安全底线,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

二、目标任务

以保障粮食生产安全与种植业绿色高质量发展为目标,力争农作物病虫短期预报准确率达90%以上,农作物重大病虫害达标区域防治处置率达到90%以上,综合防治效果85%以上,确保重大病虫不大面积暴发成灾,土蝗不扩散危害,病虫草鼠总体危害损失率控制在5%以下,农药使用量实现负增长。大力提升绿色防控与统防统治水平,主要农作物绿色防控覆盖率和专业化统防统治覆盖率均达40%以上,有机旱作示范县实现绿色防控全覆盖。

三、区域主控对象及主推技术

结合我市有机旱作农业区域种植结构及病虫发生特点,因地制宜,突出绿色防控,实施分类指导。具体主控对象及主推防控技术如下:

(一)边坡山区

1、主控对象:土蝗、粟灰螟、粟叶甲、地下害虫、谷子白发病、黑穗病、谷瘟病、马铃薯晚疫病、豆芫菁、高粱蚜虫等病虫害。

2、主推技术:针对荞麦、莜麦、胡麻、杂豆、谷子等特色优质杂粮,推广“优选良种+种子包衣+合理轮作+科学栽培”等农业防治和物理防控措施,减少化学农药使用,促进有机旱作农业健康发展;针对土蝗常发的农牧交错区,推广垦荒种植、春秋深耕细耙等生态调控措施,压低虫源基数,协调运用农业、化学、生物和生态方法,狠治蝗蝻、抑制危害;集中连片发生区及早组织专业化队伍使用大型施药器械开展统防统治;针对马铃薯重点推行清洁田园、优选种薯、高垄栽培等农业措施和“高巧”包衣、药剂拌种、精准施药等科学用药技术,保障当地优质特色农业发展;针对高粱等特色杂粮,重点推行“优选良种+晒种浸种+黄板诱杀”绿色防控配套技术,同时大力培育专业统防统治组织,促进绿色防控与统防统治融合发展。

(二)平川县区

1、主控对象:草地贪夜蛾、粘虫、草地螟、玉米螟、玉米叶螨、玉米大斑病、玉米茎基腐病、蔬菜蚜虫、青椒疫病、番茄灰霉病、菜青虫、烟粉虱等病虫害。

2、主推技术:针对草地贪夜蛾,推广“成虫理化诱控+低龄幼虫药剂扑杀”的综合防控措施;针对春玉米病虫,推广“优选抗病虫良种+种子包衣或拌种+性诱剂诱杀+赤眼蜂释放+Bt等生物农药喷施+统防统治”绿色防控配套技术;针对设施蔬菜生产,推广“集约化育苗+移栽前药剂蘸根+水肥药一体化+黄板诱杀+防虫网阻隔”绿色防控技术;针对西红柿、青椒、豆角等露地蔬菜,推广灯诱、色诱、性诱、食诱等理化诱控措施,重点推行生态调控、诱导免疫、生物农药喷施等病虫绿色防控措施。

四、工作要求

(一)切实加强领导。农作物重大病虫害防控事关“保供给、保增收、保小康”。各县(市、区)务必高度重视,切实强化组织领导,落实“政府主导、属地责任、联防联控”工作机制,健全农业重大病虫防控指挥机构,保证重大病虫防控的技术、组织、宣传、物资供给、交通疏导等及时到位。病虫害发生关键时期,适时组织开展统防统治、群防群治,努力做到监测准确到位、防控及时有效、有害不成灾。

(二)全力监测预警。监测预警是科学有效防控的前提和基础,各县(市、区)要以植物保护工程项目建设为契机,完善重大病虫田间监测网点,提升监测智能化和标准化水平。结合当地主栽作物、重点病虫,开展田间普查,全面掌握苗情、病情及天气变化。针对草地贪夜蛾、粘虫、草地螟等迁飞暴发害虫增设测报网点,增加监测设备,增派监测人员,准确掌握发生动态,明确重点防控区域和最佳防控时间。病虫发生关键时期组织专家会商,研判发展态势,及时发布预警信息,科学决策防控行动。

(三)广泛宣传指导。 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刊、互联网等媒体,宣传农作物重大病虫防控的重要性、必要性,普及病虫绿色防控技术,关键时期通过组派植保技术人员、农企合作等方式进村入户、包片驻点,深入一线指导农民开展防控行动。在重要农时季节,组织开展现场观摩活动,充分发挥示范区示范辐射的带动作用。

(四)认真总结经验。 各县(市、区)农业主管部门要确定专人负责,对农业重大病虫防控全程监管、指导和总结,对关键举措和涌现的典型事例,要注意做好影像资料及文字材料的收集和整理,作为印证材料以便交流和查阅。对于工作中出现的新问题,要积极研究对策,以促进工作的顺利开展。10月25日前,各县(市、区)农业主管部门要把工作总结上报朔州市植保站。

朔州:多举措助力有机旱作农业发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