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天下武學正宗"到"任人宰割",全真教之衰敗,因尖端人才培養不力

讀金庸小說,品世間百態。先生之作雖被冠以武俠二字,看似是些江湖恩仇、門派爭鬥之事,實則先生是把生活"搬"進了他的著作中。

細品先生之作,於刀槍棍棒、拳腳招式之中,好似能看到生活百態;於愛恨情愁之中,又能體悟人生不解之惑。先生之作,筆者最愛"射鵰三部曲"。"仙子"般的小龍女、"憨厚"的郭大俠、"單純可愛"的老頑童、因愛生恨的赤練仙子、"最接地氣"的過兒,被先生刻畫的入木三分。

王重陽劇照

《射鵰英雄傳》是"射鵰三部曲"中第一部,也是先生的"封神"之作。提及《射鵰》,就不得不說終南山全真教。全真教,乃《射鵰》第一高手"中神通"王重陽所創。

王重陽攜第一高手之勢,得頂級高手"老頑童"周伯通相輔,又收馬鈺、丘處機等七人為徒,此七人也都俠肝義膽,在江湖上有全真七子之俠稱,另廣收門徒三千。使得全真教一時風頭無兩,迅速成為江湖第一門派,博得"天下武學正宗"之美譽。

然而,隨著王重陽身死,周伯通又不理教中之事,全真教早已不復當初之盛。全真七子雖說仍是俠名在外,教眾弟子也是越來越多,但教中無一絕世高手坐鎮,加之三、四代弟子武藝平平,難成大器,全真教頹勢已現。通過兩個細節,便可看出全真教的衰落。

  • 蒙古王子霍都率眾攻上終南山。霍都這等角色,都能輕易攻上終南山,且全真教上下竟無人能與之匹敵。若不是郭靖前來,全真教可能就此淪陷。

馬鈺道:"若不是你及時來援,全真教不免一敗塗地。"

  • 追捕李莫愁。全真七子中劉處玄與孫不二兩人,更有率眾弟子相助,竟對付不了一個李莫愁。還得丘處機、王處一星夜帶十數弟子馳援。然而,全真七子中四人到場,外加弟子數十,仍未抓住亦未殺得李莫愁。可見全真教頂尖高手之實力。

沒有頂級高手坐鎮的全真教,敗亡只是時間問題了。

全真四子追殺李莫愁

人才凋零的全真教註定要衰敗

《天下無賊》葛優:"21世紀什麼最重要,是人才!"

此話言之有理,但不全面。人才,不僅在21世紀,在任何時候都是最重要的。全真教的衰落,其根本原因,便是後繼無人,特別是高端戰力。自王重陽、周伯通後,全真教已無一人可以列入頂尖高手行列。

人才培養不力,再無高、精、尖人才,失了傳承,"天下第一派"之名,早已名不符實。全真教弟子數千,並不缺有天賦的可造之材。其實趙志敬、尹志平天賦也都算上乘,為何武藝確是稀疏平常呢?為何全真教培養不出頂尖高手呢?筆者認為有以下幾個原因:

  • 授業也需要天賦,不是每一個人都叫"孔夫子"。王重陽乃一代宗師,"五絕"之首,天下鮮有敵手,但自身實力強,不等於能教出好徒弟;自身武藝高,不等於善於授業。

看全真七子的武藝,便能理解這個道理。不說青出於藍,此七人聯手恐怕都難敵王重陽一人。在傾囊相授的情況下,七個徒弟聯合都打不過師傅一人,只能說師傅授業無能。

在金庸先生的作品中,這等情況不在少數,張三丰,同樣是武道宗師,同樣是天下無敵,同樣是收徒七人,同樣七個徒弟沒有一個可以拿的出手的。

反觀同為"五絕"的北丐洪七公,他就比較善於教徒弟,降龍十八掌教予郭靖,打狗棒法教予黃蓉,可以說都青出於藍。

“北丐”洪七公劇照

  • 底蘊不足,人才培養體系不完善。雖然王重陽時期,全真教聲名大噪,無奈創教時間太短,底蘊不夠深厚,一方面前來投師之人難以保證天賦,良莠不齊,另一方面授業之道也還未成形。無論是傳授武藝,還是山門管理,都需要一代代人的嘗試、總結、改進,才能日臻完善,需要幾代人的努力,才能真正完善一門心法、技法的正確教學方式。

人才培養體系也還不完善,有些粗獷式管理。楊過算是關係戶了,而且丘處機等人對楊過的培養非常重視,雖然趙志敬不喜歡楊過,不肯真心教他,但學了幾個月,沒學會一招半式,竟然沒人發現,這就說明全真教的體系有多不完善了。

通過楊過,可以再看那弟子三千,這些人中可能有天賦極佳者,但全真的人才培養體系,不足以讓他們盡展天賦。

用現在的話說,全真教屬於暴發戶型的,整個門派管理,還處於人管人,而不是制度管人的狀態。人才培養體系亦是如此,還未完成構建。

真正的底蘊,就要看少林,千年少林,不論是山門管理,還是人才培養都非常完善,特別是對初入山門的弟子,少林有一套完善的培養和發現天賦弟子的方法。比如我們熟知的挑水僧,還有跳樹僧。

少林寺新進弟子,每天從一棵一米高的小樹苗上跳過去,最初這顯得輕而易舉,然而小樹不斷地長高,他們也在不知不覺中每天都跳得更高一些。到了兩三年後,一個優秀的弟子就可以輕易地從接近兩米高的樹上躍過。

少林寺設達摩院、般若堂、羅漢堂、戒律院、藏經閣等,組織架構清晰,各司其職。全真教與之相比,差之甚遠。

少林寺一閣、三堂、六院

  • 嚴重缺乏實戰,於全真弟子來說,唯一實戰的機會可能就是弟子大比。但這種比試含金量太低,達不到應有的實戰效果。

多少武道宗師,都是在生死之間,才得以領悟武術的終極奧義。沒有實戰的功夫,只能算是花拳繡腿假把式。

  • 忽視德育,武德教育,全真教做的太差。尹志平玷汙小龍女,趙志敬為了掌教之位勾結外敵,古墓派婆婆送藥反遭圍殺。這種例子太多太多,通過這些事,足以證明全真教的武德教育有多失敗。

有武而無德,在江湖上定是難以立足,像這等名門大派更是如此。武德的缺失,必定導致門派衰落,這一點毋庸置疑。

人才培養不力,有再厲害的功法也得不到傳承。於任何門派來說,後繼無人定是衰敗之根本。

當下高精尖人才培養的誤區及現狀

刀光劍影、武林爭雄的江湖,僅是整個社會的一部分。用現在的話來說,它只是社會的一個領域而已。但通過全真教由盛到衰的過程,通過全真教失敗的人才培養體系,可以對比、反思、檢討當下。為何現在高精尖人才如此之匱乏?

一、人才培養的誤區

說到高精尖人才,可能世人皆會想起錢學森、楊振寧、愛因斯坦、霍金,其實不然,錢學森等人當然是高精尖人才,但不只是科學家、物理學家才是高精尖人才。

航天器能遨遊太空,不某一兩個是設計師能做到的。它是一個系統工程,是每個精密零件的製造者,是航天器每一位組裝操作員,辛勤、專業的成果。或者說,它是車床、銑床、磨床、刨床的每一位操作技師,一個一個地製造出來的。敢說這些操作員不是高精尖人才。

車床技師認真工作中

俗話說:"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無論哪個領域,亦無論是什麼行業,只要你熱愛,能紮實的掌握基礎知識,並具有創新精神,行業知識及技能超過常人,能做到一般人所做不到的,你便是高精尖人才。

是否是高端人才,看的不是你的行業,而是你技能、技術是不是在行業內處於領先水平。只要你有領先於行業大多數人的技能,只要你對社會有貢獻,對行業有貢獻,不管你是科學家、服裝店導購員,亦或者是快遞小哥,你都有資格被稱之為尖端人才。

二、現狀

當下,人們對人才的培養越來越重視,較之以前也有很大的進步,但或多或少還是存在一些問題。

思想觀念上的問題。比如行業有別、比文憑、比論文等。行業歧視其實也就是上述的思想誤區。而比文憑、比論文這樣的現象在目前還是有的,當然這些問題也一直在改善、在進步。希望不久的將來,都是以"真功夫"講話。

要說寫行業論文,我相信在武術領域,無人能寫的過《天龍八部》裡的王語嫣,然而王仙子可是一點功夫都不會的。

人才培養方面,或多或少還有些不足。教育中綜合型人才與專業人才區分不夠明顯,專業型人才技能知識學習比例不夠。最大的問題,技能型人才實踐太少,動手能力差。

創造型思維培養不夠,要做到行業尖端,創造型思維及其關鍵。江湖之中,最厲害的招式永遠是自己創造的,因為更適合自己。如:楊過的黯然銷魂掌,張三丰的太極拳等。

相信隨著對人才越來越來重視,特別是對技能型人才的重視,隨著社會的進步,人才培養體系的進步,我們的高精尖人才會越來越多。

神鵰大俠楊過劇照

楊過的成長之路看人才養成的正確姿勢

《神鵰俠侶》中,楊過從一個流浪兒成長到"西狂",觀其成長之路,絕非偶然。其天資聰穎、天賦過人是一方面,刻苦好學是一方面,然而正確的學習方法,理論與實戰的結合才是楊過成為一代宗師的根本。

紮實、牢固的根基是楊過成長的基礎,他基礎牢固,所學甚廣,古墓派、全真教、蛤蟆功這些頂級的功法,對楊過成長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楊過的實戰從抓鳥開始,從一隻到一袋。再到被李莫愁,金輪法王、公孫止夫婦等追殺。可以說,楊過成長的路上,一直在戰鬥、實踐,而且大部分都是生與死的考驗。這些戰鬥,磨鍊了他的心智、打磨了他的武技。"實踐出真知",這句話用在楊過身上及其恰當。正是這些豐富的戰鬥經歷開闊了他的眼界,才有了自創的黯然銷魂掌。

從楊過的成長,看現代教育。加強中、小學生動手能力和創造性的培養才是正確的姿勢。

綜合、基礎教育時間過長。從幼兒園到高中,幾乎都在學習基礎知識中度過,到大學才開始學習專業知識。而高中畢業已是18歲,這個年齡,已經過了打下技能基礎,培養動手能力的黃金時間。進入大學,才接觸專業技能知識,對創造性思維的培養非常不力,專業、技能型人才,創造性思維不夠,很難成為行業頂級人才。

雖然,現在很多中、小學,也設有各種培養動手能力的課。但這種情況在沿海等發達城市做的還不錯,但是對於三、四線城市的孩子,特別是農村、偏遠山區的孩子,可以說這種訓練幾乎沒喲。所以,加強中、小學生動手能力才是當下最該做的

小學生正在上航模課

德國的技術是全世界公認的,但德國的技術水平和製造能力不是天生的。他們及其注重10歲以下孩子,動手能力和創造性的培養。各種培養動手能力的競賽非常多,而且他們將培養動手能力的課程,作為重點課程來對待。

到了中學,他們就開始到各種工廠參與實踐,並有專門的工人傳、幫、帶和指導。

像德國這樣,從小培養動手動力和創造能力的方法,才是最正確的尖端人才培養的姿勢。我們應該學習、研究和借鑑。做到這樣,各個領域,才會出現很多江湖上的"西狂"。

結語

"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

陸游這句詩,道出了實踐的重要性。只讀萬卷書,很容易成為"書呆子",只有在讀萬卷書的同時,行萬里路,才能真正成材

實踐,是所有領域培養高精尖人才的根本;創造力,是尖端人才的天花板。唯有從小培養其動手能力、創造能力,才能成為行業高精尖人才。

當然,為人的根本還是德,在注重人才培養的同時,切莫忽視德的培養。無德之人,就算有蓋世之才又如何?社會需要的,不是"西毒"而是"西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