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25 中国三所盛产航空航天人才的重点高校,均是隶属于工业和信息化部

一个国家的综合国力表现在经济、科技、社会和军事能力发展等水平,其中一个最能体现一个国家的综合实力就是科技的实力。科技实力的体现又可以从航空航天事业的发展来体现,而航空航天事业的发展又可以从人才储备来体现。下面为大家介绍一下我国在航空航天事业上盛产人才的三所传统高校。

中国三所盛产航空航天人才的重点高校,均是隶属于工业和信息化部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简称北航,成立于1952年。由当时的清华大学、北洋大学、厦门大学、四川大学等八所院校的航空系合并组建,是新中国第一所航空航天高等学府,现隶属于工业和信息化部。

中国三所盛产航空航天人才的重点高校,均是隶属于工业和信息化部

学校学科涵盖工、理、管、文、法、经、哲、教育、医和艺术10个学科门类。其中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仪器科学与技术、材料科学与工程、软件工程为A+学科。

中国三所盛产航空航天人才的重点高校,均是隶属于工业和信息化部

该校自成立至今,创造了40多项国内第一的科研成果,在尖端技术研究领域始终居于国内高校前列,研制发射(试飞)成功的多种型号飞行器填补了国内多项空白。

中国三所盛产航空航天人才的重点高校,均是隶属于工业和信息化部

如中国第一架轻型旅客机“北京一号”、亚洲第一枚探空火箭“北京二号”、中国第一架无人驾驶飞机“北京五号”、“蜜蜂”系列飞机、共轴式双旋翼无人驾驶直升机等。

中国三所盛产航空航天人才的重点高校,均是隶属于工业和信息化部

西北工业大学

西北工业大学简称西工大,坐落于千年古都陕西西安市,是一所以发展航空、航天、航海(三航)等领域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为特色的多科性、研究型、开放式大学,是国家“一流大学”建设高校(A类),隶属于工业和信息化部。

中国三所盛产航空航天人才的重点高校,均是隶属于工业和信息化部

西工大的材料科学、工程学、化学、计算机科学等4个学科群进入ESI国际学科排名前1%,形成了以三航学科群为引领,3M(材料、机电、力学)学科群、3C(计算机、通信、控制)学科群、理科学科群和人文社科学科群协调发展的学科体系。

中国三所盛产航空航天人才的重点高校,均是隶属于工业和信息化部

在西工大的校中,集铸造、航空宇航制造工程、飞行力学、航空发动机、水中兵器、火箭发动机等6个学科的全国第一位工学博士,就是由西工大培养。

中国三所盛产航空航天人才的重点高校,均是隶属于工业和信息化部

西工大的学生在中国机器人大赛、全国大学生智能汽车竞赛、全国海洋航行器设计与制作大赛、科研类全国航空航天模型锦标赛、国际大学生ICAN创新创业大赛中国总决赛等比赛中,学校均位居前列。

中国三所盛产航空航天人才的重点高校,均是隶属于工业和信息化部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简称南航(和中国南方航空股份有限公司一样的简称),创建于1952年10月,现有三个校区,是新中国自己创办的第一批航空高等院校之一。现隶属于工业和信息化部,于2018年12月,由工业和信息化部、教育部、江苏省共建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中国三所盛产航空航天人才的重点高校,均是隶属于工业和信息化部

目前,学校已成为一所以工为主,理工结合,工、理、经、管、文等多学科协调发展,具有航空航天民航特色的研究型大学。其中有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力学等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2个,二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9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2个,国防特色学科10个等。

中国三所盛产航空航天人才的重点高校,均是隶属于工业和信息化部

南航从建校至今为共和国贡献了若干个第一有:我国第一架无人驾驶大型靶机、第一架无人驾驶核试验取样机、第一架高原无人驾驶机、第一架无人驾驶直升机、第一架微型飞行器等,自主研制的“天巡一号”微小卫星成功发射等。

中国三所盛产航空航天人才的重点高校,均是隶属于工业和信息化部

南航在国防科技领域上,大部分都参与了我国航空重要型号的预研、技术攻关、试验研究,有多项技术在“嫦娥三号”等航天工程中得到了成功应用,为我国航空航天事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在国民经济领域,学校积极推进政产学研合作,促进科技成果转化,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