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02 東野11縱攻佔密雲,仗打得不錯,卻為何受到毛澤東的嚴厲批評?

1948年12月3日,東北野戰軍先遣兵團第11縱隊前衛第31師秘密開往平綏線時,經過密雲發現守敵不過兩千餘人,於是,師領導決定順便殲滅該股敵人後繼續西進。戰鬥發起後,瞭解到密雲城內有國民黨軍6千餘人。於是東野先遣兵團決定11縱留下圍殲密雲之敵,4縱繼續秘密西進。

密雲之戰總體打得比較順利。經2日激戰,全殲守城之敵。按說,仗打得不錯,本該受到表揚。結果是不但沒受到表揚,還受到了軍委主席毛澤東的嚴厲批評。這是為何呢?

東野11縱攻佔密雲,仗打得不錯,卻為何受到毛澤東的嚴厲批評?

暴露了東北野戰軍入關的戰略企圖

遼瀋戰役結束後,蔣介石和傅作義均認為東北野戰軍經此大戰後,按照以往慣例勢必休整相當一段時間,不會在短時間內入關作戰。

此時,淮海戰役激戰正酣。毛澤東從總體和長遠戰略考慮,希望把華北的傅作義集團抑留在本地區並加以殲滅,以避免傅作義集團南下或逃向綏遠,減輕我軍後續作戰負擔。

而抑留住傅作義集團並加以殲滅,只靠聶榮臻的華北軍區部隊是遠遠不夠的。必須依靠東野大軍入關合力才能解決。為此,毛澤東電令林彪,要求東野結束休整提前入關。為穩住傅作義,不使其起疑,毛澤東要求東野大軍入關,一定要在高度機密情況下進行,以實現總體戰略意圖。

而密雲之戰,仗雖打的不錯,但恰恰暴露了東北野戰軍已經入關的戰略秘密,導致因小失大、得不償失。“毛澤東對此當然很是惱火”。

東野11縱攻佔密雲,仗打得不錯,卻為何受到毛澤東的嚴厲批評?

致使傅作義迅速開始全線收縮兵力

攻佔密雲,雖然打通了西進平綏線的道路,解除了東野大軍西進的後顧之憂,但違背了毛澤東“迅即超越密雲、懷柔、順義線上之敵”的指示。特別是此戰驚動了傅作義,他判斷密雲之戰,能在兩三天之內拿下有1個師兵力固守的密雲城,說明東野主力已經開始進關,先遣部隊已經到達了京效附近地區。

針對東野大軍入關這一新情況,加之傅作義又得到華北野戰軍第二兵團也正由紫荊關北上消息,傅作義迅速調整部署,全線向北平收縮兵力,以期長期固守:一是急令第35軍和第104軍第258師立即由張家口撤回北平,同時令孫蘭峰率部繼續堅守張家口;二是命令駐懷來的第104軍向西接應第35軍;三是急調天津、塘沽地區的第62軍、92軍和第94軍主力到北平,整體加強北平的防禦兵力;四是命令第13軍放棄懷柔、順義,南撤至通縣一帶;五是命令第101軍放棄涿縣、良鄉,北撤至宛平、豐臺一線。

東野11縱攻佔密雲,仗打得不錯,卻為何受到毛澤東的嚴厲批評?

險些讓傅作義嫡系第35軍逃回北平

35軍是傅作義的嫡系部隊,裝備精良,戰鬥力較強。本來,毛澤東和中央軍委的戰略意圖是乘35軍增援張家口時,將其兜住殲滅。由於傅作義急令35軍返回北平,這無疑給圍殲35軍的華北第二兵團主力和東野先遣兵團增加了不小難度。因為他們趕往戰場需要一定的時間。

為此,毛澤東在致電東北先遣兵團司令員程子華和林彪的電報中嚴肅地指出:“不以後衛軍打密雲,而以先頭軍打密雲,致耽擱時間。在這種情況下,可能你們尚未趕到,35軍及懷來之敵即已一起東逃,你們到後毫無事做,空勞往返。雖然如此,但你們仍需星夜趕進。希望楊羅耿能於6日夜或7日早在下花園、新保安線上抓住35軍及104軍主力,而懷來之敵亦未跑掉。”(《毛澤東軍事文集》第五卷第321頁)

好在35軍在回撤北平途中,不斷受到襲擾,加之軍長郭景雲指揮上不夠堅定果斷,致使35軍回撤行軍速度緩慢,行至新保安時,被我包圍直至全軍被殲。郭景雲自殺。

東野11縱攻佔密雲,仗打得不錯,卻為何受到毛澤東的嚴厲批評?


主要參考文獻:《毛澤東軍事文集》《平津戰役》《平津戰役:原國民黨高級將領的戰場記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