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4 《道德经》第六章 谷神不死,注释,导读及故事案例(建议收藏)


《道德经》第六章 谷神不死,注释,导读及故事案例(建议收藏)


原文


谷神不死①,是谓玄牝②。玄牝之门③,是谓天地之根。绵绵呵④!其若存⑤!用之

不堇⑥。


译文

生养天地万物的道(谷神)是永恒长存的,这叫做玄妙的母性。玄妙母体的生育之产

门,这就是天地的根本。连绵不绝啊!它就是这样不断的永存,作用是无穷无尽的。


注释

①谷神:过去据高亨说:谷神者,道之别名也。谷读为毂,《尔雅·释言》:“毂,生

也。”《广雅·释诂》:“毂,养也。”谷神者,生养之神。

另据严复在《老子道德经评点》中的说法,“谷神”不是偏正结构,是联合结构。谷,

形容“道”虚空博大,象山谷;神,形容“道”变化无穷,很神奇。

②玄牝(pin):玄,原义是深黑色,在《老子》书中是经常出现的重要概念。有深远、

神秘、微妙难测的意思。牝:本义是是雌性的兽类动物,这里借喻具有无限造物能力

的“道”。玄牝指玄妙的母性。这里指孕育和生养出天地万物的母体。

③门:指产门。这里用雌性生殖器的产门的具体义来比喻造化天地生育万物的根源。

④绵绵:连绵不绝的样子。

⑤若存:若,如此,这样。若存:据宋代苏辙解释,是实际存在却无法看到的意思。

⑥堇(jin):通勤。作“尽”讲。

《道德经》第六章 谷神不死,注释,导读及故事案例(建议收藏)


故事


立身当以孝为先。谷神不死,是谓玄牝表达了老子对于生命的赞美,对于母性的赞美。

道拥有伟大而崇高的母性。它给了我们生命,我们源源不断的从他身上获取能量,不

断成长,有所作为。

她养育却不占有,给予却不自恃有功,奉献而不索取的品质恰似一位母亲。母亲爱自

己的孩子,孩子也应当孝敬母亲。应当时刻谨记立生,以孝为先。何为孝。洁身自好

力争上游,孝敬父母,侍奉师长。

上精忠报国,下爱人以德。最终发展成为尊重自然,顺应自然。很多人都知道乌鸦反

哺的故事。当年老的乌鸦不能觅食时,他的子女就四处寻找可口的食物。衔回来嘴对

嘴喂给老乌鸦,一直到老,乌鸦死去。动物尚且如此,更何况人呢。

汉文帝刘恒以仁孝闻名天下。他的母亲卧病三年,他时常目不交睫,衣不解带。母亲

所服的汤药,他尝过冷热之后,才亲自端给母亲服用。想要社会和谐,家庭必须和谐,

与家庭和谐,必先行孝道。古时候有个人叫孙元觉从小懂得孝敬父母,尊敬长辈。可

是他的父亲却相反,元觉得爷爷年迈多病,不能劳动,他的父亲因对其极为厌恶。一

日,媳妇把病重的老人装在筐里,要把老人扔进深山里。

元觉跟在后面哭劝,可父亲一点也听不进去。到了山的深处,其父将老人连人带筐从

车上扔下来。老人艰难的从筐里爬出,元觉哭着把筐子捡起来放回车上。其父斥责道,


《道德经》第六章 谷神不死,注释,导读及故事案例(建议收藏)


这是晦气之物,你拿它做什么?元觉认真的说,等你老了,我可以用这个筐来装你啊。

其父大吃一惊,气愤的说,你怎么能对自己的父亲说这样的话呢。

元觉说我这是跟你学的啊。其父万分震惊,羞愧的把老人拉回到家中,从此悉心加以

照料。孝是一切道德的根源,一个人为人处事的根本,让人终生受益的美德。生养人

类的伟大母亲就是大道,我们要体贴他,领悟它。在我们成长壮大的同时,需要把我

们自身积聚的能量回报社会,回报自然。使我们的社会变得更加和谐,使我们的生存

环境变得更美好。而且行孝需趁早,不要等到子欲养,而亲不在才悔恨万分

《道德经》第六章 谷神不死,注释,导读及故事案例(建议收藏)


总结

谷神不死,体现出道的永恒性及横道。玄牝之门是产生万事万物的地方,它的作用非

常之大。玄牝之门,天地根都用来说明道,是产生天地万物的始源。老子把神秘莫名

的到喻之为母性动物的生殖器官。

非常贴切的描述了无所不能生育着万物的道德特性。人类最原始的本性表现为对母体

的依恋。而这种本性又曲折的表现为对自然的依赖乞求与自然合为一体。我们今天对

自然的怀念。对田园牧歌式生活的向往,也正如孩提对温柔的母体的眷恋。城市的喧

嚣过度的工业污染人口失调快节奏的生活以及紧张复杂的人事关系。是人们的精神承

受着沉重的压力。

《道德经》第六章 谷神不死,注释,导读及故事案例(建议收藏)


我们种植树木,净化空气和江河海洋的水质,保护濒临灭绝的野生动植物物种。是在

拯救我们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而我们研究人与自然的关系,也是在寻求已与失去的

梦。重新回头来。就更能理解老子给道富余的睿智广博和深沉的哲学含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