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8 晉代灌娘與法國聖女貞德,少女英雄相距千年遙

一手舉旗、一手拿槍的美少女,被法國人視為民族英雄的聖女貞德——奧爾良的少女,其形象享譽全球,為西方文化的重要角色。主要得益於從拿破崙到現在,法國的政治人物都曾以她的偉大形象進行宣傳。西方國家的主要作家、畫家和作曲家,包括莎士比亞、伏爾泰、席勒、威爾第、德拉克羅瓦、柴可夫斯基​、吐溫、蕭伯納、布萊希特都創作過有關她的作品,而大量以她為題材的電影、戲劇、和音樂也一直持續發展直到如今。其實,與聖女貞德的事蹟相類似,在我國晉代就出現了,比貞德早了1000多年,且年僅13歲,她就是荀灌​娘。

晉代灌娘與法國聖女貞德,少女英雄相距千年遙

荀灌​娘,大名荀灌,字灌娘,出生於晉惠帝元康元年,即公元303年。荀崧的小女兒,13歲時突圍救父,拯救了宛城,為我國古代智勇雙全的女英雄。事情發生在西晉末年,當時,軍閥紛爭,戰亂不斷。晉朝的平南將軍、都督、荊州江北諸軍事的荀崧,率領一部分將士駐守在宛城。這時,杜曾率領大軍前來圍攻宛城,兵少糧缺的宛城,處境十分危急。荀崧派宛城將士幾次出戰,都被杜曾殺敗,只好固城死守。

經過幾天的戰鬥,宛城守軍人數一天天在減少,而杜曾軍隊卻加強了對宛城的攻勢。荀崧一方面指揮將士堅守宛城,另一方面又苦苦思索保城退敵之策。荀崧膝下有二子一女,二個兒子都以文才風節見長。最小的獨生女兒灌娘,自小跟著父親,練就了一身好武藝。她膽大勇敢,又很有智謀。這幾天,她也反覆思考如何解救宛城的事。

晉代灌娘與法國聖女貞德,少女英雄相距千年遙

一天,她向父親獻計說:“爸爸,您在襄城當太守時的主簿石覽,現在領兵在襄城當太守,應當派人去襄城請求援救,石覽一定領兵來解圍的!”荀崧說:“灌娘,我也派人突圍求援過,但幾次都失敗了。現在敵軍重重包圍,誰能從這千軍萬馬中衝殺出去呢!宛城要被攻破,我只好為國盡忠了。”

灌娘安慰父親道:“爸爸,現在國家有事,正是孩兒報效國家、為父分憂的時候,孩兒願意出城求援!”接著她說出突圍的計劃:“杜曾大軍壓城,我們兵少糧缺,他以為攻下宛城不過幾天的事,有驕傲的情緒,古人言:驕兵必敗。再有,他以為我們只是在想如何防他進攻想不到我們在城危之時還會衝殺出去,這是出其不意。如果爸爸先在南門虛張聲勢​,讓杜曾以為我們要從那裡突圍,他定會在南邊堵截。他南邊的軍隊不夠,就會把東北方向的軍隊南調,孩兒乘機向北衝殺出去定可以到襄城,請石覽出兵援助的!”

晉代灌娘與法國聖女貞德,少女英雄相距千年遙

荀崧聽了灌孃的分析,認為很有道理,當下就選拔了幾十名勇士,讓灌娘統率,並一再告誡灌娘小心。夜幕早已降臨。南方傳來震耳的廝殺聲,這是荀崧派出假裝要從南城突圍的部隊,同杜曾圍​城軍在戰鬥。荀崧認為時機已到,於是下令灌娘率幾十名勇士從城北出發。

在北城,杜曾的兵士有一大半調到南城方向去堵截突圍部隊了。荀灌娘與數十名身強力壯、武藝高超的勇士,乘敵人沒有一點兒準備,迅速地衝了出去。戰士們在灌孃的指揮下,一部分人快馬向前奔跑,一部分斷後,阻擋敵人追趕。灌娘帶著斷後的戰士,邊戰邊走。終於到了魯陽山地方,這裡山深林密,灌娘與戰士們趕緊躲藏進去。敵人趕到山林邊,怕被躲在山林裡的戰士殺死,沒敢進去,撤了回去。

晉代灌娘與法國聖女貞德,少女英雄相距千年遙

灌娘和戰士們擺脫了追兵,快馬向襄城奔去。襄城太守石覽聽說自己舊日主帥的女公子到了,欣喜異常,立即把灌娘迎到了府中荀灌娘知襄城只有1000人馬,而駐紮在襄城附近的南中郎將周訪統率著3000人馬,於是,灌娘當下便以荀崧的名義給周訪寫了求援信,信中還表示荀崧願同周訪結為兄弟。石覽派人快馬將信送去。

周訪接到信,對同荀崧結為兄弟十分高興,他知道荀崧是漢末名士荀彧的後裔,世代忠勇,能同荀家結好,是他求之不得的。同時,他也為荀灌娘出生入死的英勇行為所感動。毫不遲疑派出3000人馬,讓兒子周撫親自率領,與石覽的軍隊會合,同灌娘一起,去解宛城之圍。就這樣,13歲的荀灌娘以自己的勇敢和智慧,救了父親,也拯救了宛城。

荀灌娘在古代的地位是很高的,她的事蹟被收入《列女傳》,被譽為古代英雄女傑之一,與花木蘭、穆桂英、樊梨花、梁紅玉等幗國英雄齊名,人們心中的女神。但我們對13歲的荀灌娘及巾幗們的宣傳,並沒有聖女貞德的力度大,文人墨客應合力書寫才是。銘記歷史,敬重英雄,對社會和每一個人都能產生向上的力量。(文/蔡駟 圖/網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