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29 “怪異”的審美,森嚴的等級制度,揭開神祕瑪雅文明的真實一面

1502年,哥倫布第四次從西班牙出發遠航,這一次他到達了中美洲的洪都拉斯、哥斯達黎加等地。據說,在與當地人交流的過程中,哥倫布被一個製作精美的陶盆所吸引,他詢問賣家時,

對方告訴他這是“瑪雅”,自此瑪雅開始進入歐洲人的視野。

16世紀上半葉,瑪雅人飽受歐洲的槍炮、病菌的侵襲,人口銳減,文明遭遇重創,幾乎被世人遺忘。

到了19世紀30年末,美國學者斯蒂芬斯和英國青年畫家卡瑟伍德來到尤卡坦半島,開始進行深入瑪雅文明的探險之旅。他們合著的《中美洲、恰帕斯和尤卡坦旅途見聞》在歐美引發轟動,成為瑪雅考古的重要里程碑事件,之後對瑪雅遺址的發掘和研究逐漸成為常態。瑪雅的建築、藝術、天文、數學、文字、政治等領域,都吸引了專家們的關注。

美國曆史學家林恩·V.福斯特的著作《古代瑪雅社會生活》,集合了多年瑪雅考古發現的成果,“全景式”展現古代瑪雅人的生活面貌。

書中詳細介紹了古瑪雅人日常飲食起居的種種細節,有物質層面的農業生產和商業貿易,有精神層面的宗教和哲學觀念,還涉及到社會階層構成與政府架構等等,是一本全面瞭解瑪雅社會的歷史專著。

“怪異”的審美,森嚴的等級制度,揭開神秘瑪雅文明的真實一面

《古代瑪雅社會生活》封面


01 尖扁頭型、鬥雞眼:“看不懂”的瑪雅審美

如果現代人穿越到一千多年前的瑪雅時代,很可能會詫異於人們的容貌:額頭略向後傾斜,腦袋又長又扁,還有一雙鬥雞眼。不過,對於古代瑪雅人來說,這些不僅是美的標誌,更是地位和身份的象徵。

因為在他們的觀念裡,這樣的外貌特徵是神所具備的,特別是他們最崇拜的神之一:玉米神。而“君權神授”,國王本身就是神在人間的代言人,因此他和身邊的貴族們就自然擁有近似於“神”的外貌,

人們為了達到“近神”的效果,通常要從嬰兒時期著手:用兩塊木板夾住孩子幼小的頭顱,以實現定型的目的;在孩子的雙眼位置懸掛柔軟的小球等物件並來回晃動,人為“製造”鬥雞眼。

上述做法聽上去相當不可思議,而且痛苦程度很高,堪比中國古代女性的“裹腳”,其實是特定時期思想觀念的衍生物。

隨著流行趨勢從上到下的傳播,長而扁的頭顱不再是貴族人群的專屬,逐漸成了瑪雅人的群體特徵。根據林恩·V.福斯特提供的數據:在對94座瑪雅遺址中的遺骸進行分析後發現,有近90%的人是這樣的頭型。

“怪異”的審美,森嚴的等級制度,揭開神秘瑪雅文明的真實一面

古瑪雅人引以為美的頭型

瑪雅人審美情趣的特別之處還不只是這些:要是他們開口講話,會發現有些人的牙齒上鑲著寶石,而牙齒的形狀也是經過銼刀修整的。由此可見,為了“美”,瑪雅人付出的代價一點都不比現代整容術的痛苦少。

在對色彩的偏好上,瑪雅人對紅色、藍色、黃色、藍色等鮮豔的色彩情有獨鍾,顏料通常取自天然礦石和植物,而且各有其意義。其中,黃色是玉米的顏色,綠色是他們生活環境中最常見的色彩,藍色則是祭司在進行宗教儀式時使用的,具有可以與神明溝通的神秘效果,而紅色是婦女們化妝時青睞的美麗顏色。瑪雅人把這些顏色塗抹到臉部和身體上,壁畫、彩飾花瓶上也都有繽紛的色彩。

瑪雅人的色彩愛好延伸到了建築上,如今早已被時間侵蝕成灰黑色的瑪雅金字塔,在建成之初很可能是鮮豔的紅色外觀。這和古希臘雕像的情況十分類似,今天看到千篇一律的白色,其實曾經附著了“來自塞浦路斯的褐鐵,高加索的石黃,阿提卡的硼砂和西班牙的丹砂”,是一座座五彩斑斕的雕塑。

正如魯迅先生在《“題未定”草》中說:

鼎在周朝,恰如碗之在現代,我們的碗,無終年不洗之理,所以鼎在當時,一定是乾乾淨淨,金光燦爛的,換了術語來說,就是他並不“靜穆”,倒有些“熱烈”。

其實,從瑪雅人“特別”的外形到建築的豐富色彩,審美並無高下之分,只是不同時代和社會背景之下的特殊產物罷了。

02 等級制度、活人祭:神秘文明中的血腥與殘酷

在政治制度上,瑪雅文明並未像古埃及、古羅馬或古代中國一樣,形成真正的國家形態,也沒有建立起中央集權的統治制度,而是主要以城邦(或小型國家)形式為主。這一點可以從自然條件角度找到解釋,由於中美洲地區的農業生產方式以刀耕火種為主,沒有建立大型水利灌溉系統的需求,因此沒有動力和必要建立起集權式政府。

但在城邦內部,瑪雅人同樣有著嚴格的社會等級劃分,主要有四個階層:貴族、祭司、平民、奴隸

依據外形和佩飾可以分辨一個人的社會地位,是瑪雅文明中等級制度的體現。

國王屬於貴族階層,其半人半神的身份十分尊貴,自然擁有大量的財富和寶物。在科潘發掘的一座貴族王陵中,隨葬品就包括了陶器、野豬獠牙、玉牌、玉製耳環等物品。

祭司負責指導農耕、進行宗教儀式、預測占卜等,由於瑪雅貴族通常由貴族繼承家業,所以有些貴族會讓次子通過學習成為祭司階層,因此兩個階層之間有著密切的關係。

“怪異”的審美,森嚴的等級制度,揭開神秘瑪雅文明的真實一面

古瑪雅人用於祭祀的金字塔

平民和奴隸位於階層金字塔的底部,佔據人口的絕大多數比重。其中平民主要從事農業生產、商業貿易、手工業或者狩獵等活動,要向國王和貴族提供勞役和物役,有時也會向祭司貢獻物品,以期獲得神靈的庇佑。奴隸的來源比較複雜,有戰俘和孤兒,也有因犯盜竊罪等被貶為奴隸的人群。

在政治身份之外,國王也是城邦中最大的祭司,需要參加重要的祭祀儀式。在一幅楣梁畫像中,盛裝的索克夫人跪在國王丈夫面前,用一根尖利的物體(可能是魚骨)穿過自己的舌頭,用自己的鮮血作為獻祭神明的物品。

之所以採用“放血儀式”,是因為瑪雅人的宗教信仰中,認為神和人一樣,是需要補充養料的,人食用玉米,而神則需要食用“血”。當他們用利奇刺穿自己的舌頭、嘴唇、臉頰時,產生一種強烈的痛感,隨之而來的還可能有隱隱的幻覺,這種“幻影”是他們與祖先和神靈進行交流的一個通道。

“怪異”的審美,森嚴的等級制度,揭開神秘瑪雅文明的真實一面

古瑪雅人的祭祀儀式

在一些祭祀場合中,還上演過“活人祭”,勇士或者戰俘被活活地剜出心髒,將鮮血塗抹在神靈的塑像上。

到了9世紀後期,由於氣候乾旱、農作物生產受到影響,人們認為是神靈發怒所致,於是祭祀儀式變得更加血腥殘酷:成批戰俘被殺死在祭壇前,年輕的男子和女子打扮一番之後,和金玉寶器一起推入幽暗的深井中。

這和中國古代歷史上“河神娶親”等有幾分相似,是人類對自然現象無法做出解釋時,所做出的野蠻行徑,但對解決現實問題毫無助益,更多隻是短暫撫慰了人心深處的恐慌。

瑪雅社會中的等級制度和祭祀禮儀,讓我們看到了“神秘”面紗之下,瑪雅文明仍是原始和粗陋的,它和任何人類早期文明一樣,不可避免地帶有矇昧的氣質。

“怪異”的審美,森嚴的等級制度,揭開神秘瑪雅文明的真實一面

古瑪雅社會等級中的祭司十分重要

03 玉石、可可豆、蜂蜜:古瑪雅的重商主義傳統

雖然瑪雅文明在公元900年前後已經走向式微,但在此前上千年的時間裡,維持這一文明體系的,除了宗教信仰和政治制度,還有廣泛的經濟活動。

總體而言,瑪雅是一個農業生產為主的社會:對玉米神的高度崇拜顯示出玉米作為主食的重要性,可可豆磨成粉加入辣椒等製成的特殊飲料,是國王進行祭祀禮儀時的專屬飲品,麵包果、豆類、番薯等則成為額外的飲食補充。

但是瑪雅的商業活動同樣發達,瑪雅人對於貿易的重視程度很高,有學者提出瑪雅文明中有“重商主義”的傳統。

“怪異”的審美,森嚴的等級制度,揭開神秘瑪雅文明的真實一面

從商品類型來說,種類十分豐富。有可可、棉花、蜂蜜、醃魚、菸草、等農產品,也有琥珀、玉石、黑曜石、香料、辰砂、黃金、綠松石等貴重礦產品,也有麻繩、陶瓶、棉紡織品等手工藝品。

它們出產自中美洲不同的區域,科潘以出產翡翠等玉料著稱,墨西哥中部則有大量的黑曜石礦藏,尤卡坦等地則有優質的蜂蜜。

在區域分佈上,貿易分為本地貿易和跨區域貿易兩種。

雖然跨區域貿易可以帶來一定的利潤,但對於古代瑪雅人來說,到外地從事商業活動是一件風險頗高的事情,沿途可能會遇到匪徒或惡劣天氣,而且異域的世界也和瑪雅人世界觀中的“下界”十分相似,是危險和未知的領地。因此,瑪雅人發展出了自己的“商業保護神”。

根據林恩·V.福斯特的說法:商人保護神有“神L”和“神M”兩位,他們都是通體黑色,但神L常常身穿斗篷,隨身攜帶著一個裝滿可可和克沙爾鳥羽毛的包裹,神M則手持一根長矛,似乎還是用來防身的武器。商人保護神可以代表商人與下界進行溝通,幫他躲避風險。

商業貿易使得不同區域之間實現物品交換,出現了貨幣的雛形。由於“可可”和“貝殼”由於貴重或稀缺的特質,有時就會擔任貨幣的角色。比如在一些交易活動中,可可被當成象徵性貨幣,就用衡量貨物價值的高低。

從宏觀層面分析,商業貿易不僅豐富了人們的社會生活,還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瑪雅文明的變遷。有學者認為,從古典早期到古典期的過渡過程中,一些原本的大城市和商業活動中心如奧爾梅克逐漸消失,取而代之的,是一些誕生於新貿易路線上的城市。


16世紀初,哥倫布發現了美洲,遇見了“瑪雅”。

由一個陶盆開始,經過數百年的考古和研究,瑪雅的神秘色彩仍在,但我們也越來越清晰地看到它曾經鮮活生動的存在:先進的科學、特殊的審美理念、血腥的祭祀儀式、發達的商業貿易,這些都是真實的瑪雅。

1、央視紀錄片,《瑪雅來了中國人》

2、林恩·V.福斯特,《古代瑪雅社會生活》

3、肖石忠,《看得見的世界史:瑪雅》

4、克洛德·博代,《瑪雅古城:湮沒在叢林中的奇蹟》

注:本文配圖部分來自紀錄片《瑪雅來了中國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