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05 羅馬滅國、英國立國,都緣起於東漢都城洛陽的一起謀殺案

東漢時期,都城洛陽發生了一起謀殺案。300多年後,這起謀殺案引發的風暴刮到了歐洲,掀翻了威名赫赫的西羅馬帝國。時間跨度300多年,空間跨度上萬公里,這真是一場完美的“蝴蝶效應”。


羅馬滅國、英國立國,都緣起於東漢都城洛陽的一起謀殺案

洛陽是東漢時期全國的政治文化中心。圖為今日洛陽老城

通天的神秘謀殺案

公元88年,東漢帝都洛陽城裡,一個男人被謀殺了。這不是一個普通的男人,他是漢朝宗室子弟,名叫劉暢,都鄉侯。除了地位尊貴,劉暢還有兩個特點,一是年輕二是帥,算得上一個“小鮮肉”。

劉暢本來住在封地,他來都城洛陽,是來弔喪的。給誰弔喪?皇帝,漢章帝劉炟[dá]。劉秀的孫子劉炟是個好皇帝,可惜天不假年,31歲就駕崩了。他9歲的兒子劉肇繼位,是為漢和帝,劉肇的養母竇皇后隨即升格為竇太后。因為劉肇太小,竇太后臨朝稱制,掌握了實際權力。

漢章帝去世時31歲,他的皇后,也就是竇太后想來年齡也不會大。竇太后正當盛年卻獨守空宮,就看上了進京弔喪的小鮮肉都鄉侯劉暢。太后看上的,當然跑不掉。估計劉暢也沒打算跑——太后身為天下至尊,又年輕漂亮,這情人,上哪裡去找啊。

一來二去,郎情妾意,太后和劉暢打得火熱。然而,這場宮廷之戀很快引起了一個危險人物的警覺。

這個人,名叫竇憲,竇太后的哥哥。竇憲仗著妹妹竇太后的權勢,橫行朝野。他性情兇暴,誰敢得罪他,差不多就是活到頭了。竇憲暗地裡養了一幫死士,專門刺殺他的那些政治對手和私人仇家。

竇憲的權勢來源於妹妹竇太后,他擔心隨著竇太后與劉暢的戀情越來越火熱,劉暢會分走他的部分權力。於是,竇憲祭出他的常規招式——刺客出動,將劉暢刺殺於他的寓所中。

遠征大漠

竇憲刺殺劉暢之後,嫁禍於劉暢的弟弟利侯劉剛。但是,紙是包不住火的,劉暢遇刺案的真相終於還是浮出了水面。被謀殺的是自己的情人,殺人的是自己的哥哥,竇太后非常憤怒,但是又無可奈何——懲處竇憲吧,畢竟是自己的哥哥;不懲處竇憲吧,自己情人的仇怎麼報?

思來想去,竇太后採取了一個折中的辦法,把竇憲禁閉在皇宮之內,剝奪了他的自由。

這樣一來,竇憲害怕了,他知道這回闖禍了,怕自己的妹妹為了報情人劉暢之仇,做出進一步的動作。急中生智,竇憲找到妹妹竇太后說,他知道自己犯了死罪,他願意帶兵出塞,討伐匈奴,用軍功為自己贖罪。


羅馬滅國、英國立國,都緣起於東漢都城洛陽的一起謀殺案

在古代,大漠一直是中原王朝的心腹大患

當時的匈奴分為南匈奴和北匈奴。南匈奴依附東漢,北匈奴則與東漢為敵。在竇憲要求帶兵出征之時,正好南匈奴也上書要求東漢討伐北匈奴。於是,朝廷下令,任命竇憲為車騎將軍,率領北軍五校、黎陽、雍營、緣邊等十二郡騎士,以及羌胡兵,浩浩蕩蕩,出塞作戰。

竇憲的副手,是時任執金吾的耿秉。耿秉是一個猛人,他是東漢開國功臣耿弇的侄子。耿家是東漢的名將世家,猛人輩出,耿秉是其中的傑出代表。

公元89年,竇憲與耿秉各率四千騎、南匈奴左谷蠡王率萬騎,從朔方雞鹿塞(今內蒙古磴口縣西北哈薩格峽谷口)出兵;南匈奴單于屯屠河率領萬餘騎從滿夷谷(今內蒙古固陽縣)出兵;度遼將軍鄧鴻和邊境地區歸附朝廷的羌胡八千騎、左賢王安國萬騎,從翩陽塞(固陽縣境)出兵。三路大軍在涿邪山(今蒙古西部、阿爾泰山東脈)會師。

竇憲命副校尉閻盤、司馬耿夔等率精兵一萬多,與北單于在稽落山(今蒙古境內杭愛山)作戰,大破敵軍。匈奴大軍潰散,單于逃走。竇憲整軍追擊,直到私渠比鞮海(今烏布蘇諾爾湖)。此役,共斬殺名王以下將士1.3萬多人,俘獲馬、牛、羊、駝百餘萬頭,投降的前後有20多萬人。

大勝之後,竇憲、耿秉登上燕然山,刻石紀念這次出征的赫赫戰功。石碑上的文字,由著名史學家、《漢書》作者班固撰寫。這次大勝彪炳千秋,“勒石燕然”成了後世功臣名將嚮往的功業巔峰。范仲淹就曾經在《漁家傲·秋思》中慨嘆:濁酒一杯家萬里,燕然未勒歸無計。

歷史上有很多權臣,屬於“內戰內行,外戰外行”,在朝廷上橫行無忌,一出國門就慫了。竇憲是個特例,他在都城洛陽胡作非為,出征大漠一樣彪悍無比。

攻滅匈奴

竇憲立下大功後,皇帝下詔,任命他為大將軍,地位在三公之上,同時封其為陽武侯,食邑兩萬戶。竇憲接受了大將軍的任命,但是堅決辭去陽武侯的爵位。

北匈奴大敗之後,實力衰弱。北匈奴單于幾次打算歸降漢朝,但是因為種種原因,一直未能成行。公元90年,南匈奴單于上書,建議乘機消滅北匈奴單于,然後南北匈奴合併歸漢。作為北匈奴的親戚,南匈奴單于這個計劃,比竇憲都狠。看來親人之間反目,往往比對外人更殘酷。

東漢朝廷同意了南匈奴單于的方案。於是,南匈奴雷霆出擊,北匈奴大敗,北匈奴單于身受重傷,狼狽逃走。竇憲認為,徹底消滅北匈奴的機會到了。公元91年,他派右校尉耿夔、司馬任尚、趙博等率兵出居延塞。在金微山,漢軍再次大破北匈奴,斬首五千餘級。

這是漢朝與北匈奴之間的最後一戰,持續數百年的漢匈纏鬥終於迎來大結局——北匈奴單于帶著他的部屬死命逃走,徹底逃出了中國歷史。


羅馬滅國、英國立國,都緣起於東漢都城洛陽的一起謀殺案

河西走廊

崛起於西方

整整200年後,消失於中國歷史的匈奴人,突然出現在歐洲邊緣。據《波斯史》記載,公元三世紀末期,匈奴人再次現身的地方,是位於亞歐交界處的阿蘭聊國。這隻大漠蒼狼顯然飢餓已久,他甫一現身,就露出了尖爪利牙,對阿蘭聊國發動了兇猛的攻勢。

公元四世紀中期,阿蘭聊滅國。歐洲震動。然而,還沒等歐洲人從震驚中回過神來,匈奴鐵騎已經席捲而來。匈奴人與漢朝軍隊纏鬥了300年,學到了豐富的軍事謀略。如今,他們把這些謀略用到了歐洲國家身上。

公元374年,匈奴鐵騎入侵東哥特王國,來時排山倒海,去時十室九空。東哥特軍隊慘敗,國王赫曼立克自殺。另一位國王維西密爾繼位,很快也兵敗身亡。

西哥特人得知東哥特滅國,立即調集重兵在德聶斯特河佈陣,力圖阻止匈奴人渡河。不料匈奴鐵騎從上游偷渡,夜襲西哥特軍營。西哥特人大敗,紛紛逃亡,其中一部20多萬人越過多瑙河,進入羅馬帝國境內。

在匈奴鐵騎面前不堪一擊的哥特人,面對羅馬軍隊卻威風八面。公元378年8月9日,羅馬皇帝法倫斯率大軍在亞得里亞堡與哥特人會戰。羅馬帝國的步兵方陣曾經縱橫歐亞大陸,但是哥特人的重裝騎兵如入無人之境,僅用半天時間就把羅馬皇帝的4萬禁衛軍全數殲滅,皇帝法倫斯也當場戰死。

這一戰,宣佈了歐洲方陣步兵時代的終結;這一戰,也嚴重動搖了羅馬帝國的根基,帝國統轄下的領主們都開始蠢蠢欲動。羅馬帝國的喪鐘,此時已經隱隱響起。

上帝之鞭

公元400年,匈奴鐵騎進入匈牙利追擊哥特人,並越過阿爾卑斯山,進入意大利。這支匈奴鐵騎並沒有多作停留,只是到意大利兜了兜風就返回了。但是,匈奴人的這次兜風之旅卻在歐洲造成了嚴重的後果——


羅馬滅國、英國立國,都緣起於東漢都城洛陽的一起謀殺案

羅馬鬥獸場


匈牙利的原住民和早前被滅國的阿蘭聊人,在匈奴的威壓下紛紛跑路,他們越過比利牛斯山,進入伊比利亞半島,建立了三個國家。哥特人為了逃避匈奴也再次南下,他們於公元408年、409年、410年三次圍攻羅馬,並於410年攻入城中。這是羅馬城歷史上第二次陷落。

在持續數十年、遍及歐洲的跑路風潮中,有一個族群的跑路在當時絲毫不引人矚目,卻在千年以後帶來了全球性的影響。這個族群就是盎格魯-撒克遜人,他們在匈奴的壓力下一路向西,直接渡過海峽,逃到了英倫三島。後面的故事我們都知道了,盎格魯-撒克遜人建立的區區島國,在1000多年後成了稱霸全球的日不落帝國。

從公元434年開始,匈奴人的帝國在強人阿提拉的帶領下走向全盛時期。阿提拉兩次率匈奴鐵騎殺入巴爾幹半島,圍攻君士坦丁堡,並最終迫使東羅馬(也叫拜占庭帝國)皇帝投降;他還曾經侵入意大利,於公元452年殺進西羅馬帝國都城拉文納,趕走了皇帝瓦倫丁尼安三世,西羅馬帝國自此名存實亡。

阿提拉的強悍表現震驚歐洲,他因此獲得了一個新稱號——上帝之鞭。之所以稱阿提拉為“上帝之鞭”,有兩種說法。一種說法是,阿提拉像一條神通廣大的鞭子,驅趕著歐洲各個民族如羊群般四處逃亡;另一種說法是,歐洲人認為,阿提拉是上帝手中的鞭子,是上帝專門派來懲罰他們的。

在阿提拉之後,西遼國皇帝耶律大石和蒙古大汗鐵木真,也先後被稱為“上帝之鞭”。

西羅馬帝國面對阿提拉的匈奴鐵騎不堪一擊,這讓歐洲很多蠻族看清了帝國虛弱的本質,於是他們紛紛湧入,不斷侵蝕著羅馬帝國衰弱的軀體。公元476年(另一說法是480年),西羅馬帝國滅亡,古代歐洲正式終結,歐洲進入中古時代。

美國氣象學家愛德華·羅倫茲說:“一隻南美洲亞馬遜河流域熱帶雨林中的蝴蝶,偶爾扇動幾下翅膀,可以在兩週以後引起美國得克薩斯州的一場龍捲風。”這就是著名的蝴蝶效應。

東漢都城洛陽的一場謀殺案,將近400年後,在萬里之外,導致了西羅馬帝國的滅亡和古代歐洲的終結。這個歷史版的“蝴蝶效應”讓人驚駭。

世界如此神奇,歷史如此詭異。面對這些,我們也許只能保持敬畏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