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7 勾踐稱霸以後,越國在歷史的舞臺表現如何?


勾踐臥薪嚐膽,勵精圖治,最終雪恥滅吳,最終成為一代霸主的故事一直流傳。

​但是勾踐滅吳之後,越國的歷史大家卻知之甚少。在臥薪嚐膽的越王勾踐去世後,越國在歷史的舞臺上又發生了哪些事情呢?

勾踐稱霸以後,越國在歷史的舞臺表現如何?

一、鼎盛與擴張

勾踐於公元前465年去世,他的太子鹿郢繼位。鹿郢,又名與夷,越語名字是鼫與(或者讀作者旨於睗,即鼫與的緩讀音),頗有其父之風,在他擔任越王的六年中勵精圖治,帶領越國成為了一個大國,並列於春秋群雄之間,於公元前458年去世。

勾踐稱霸以後,越國在歷史的舞臺表現如何?

繼承王位的是太子不壽。不壽的越語名是盲姑(或者讀作亓北古,即盲姑的緩讀音),他從公元前457年到公元前448年,在位共十年。不壽似乎比較甘於平淡,他治理下越國並沒有像勾踐時代那樣富於侵略,而是在列國默默無聞起來。但越人那種好戰性格,如果不形成向外侵略力量,就會在國內造成不安定的因素。在不壽擔任越國國王的第十個年頭,野心勃勃的太子發動政變推翻了他,並且在政變殘忍地將其殺害。 太子翁得願所償做了新越王,這個叫翁或者朱勾(或作州勾,皆是越語發音)的新越王,確實是不同凡響,他成為繼勾踐之後最強勢和武功最為顯赫的君王。翁率領越國軍隊四處征伐,將越國的領土擴張到空前的地步,連中原大賢墨子也稱翁領導下越國是“好戰之國”,足以與齊、晉、楚這樣的大國四分天下。 越王翁的時代,越國開始了與楚國的爭霸,越楚從過去的同盟者,成了互相爭霸的生死冤家。越國展開了與楚國爭奪泗水流域的戰爭,雙方使用舟艦進行了激烈的水戰。開始時,越國佔上風,越國處於下游,楚國處於上游,越軍襲擊完楚軍便可藉助水流迅速逃走。後來楚國邀請了工匠的祖師爺魯班,為楚國的水軍發明了“鉤”和“拒”,當敵軍處於劣勢時,“鉤”能把敵軍的船鉤住,不讓它逃跑;當敵軍處於優勢時,“拒”能抵擋住敵軍的船隻,不讓它追擊。楚軍有了鉤、拒後,無往不勝。 越國屢戰屢敗,而魯班又為楚國設計了攻城的雲梯,準備繼續征伐四方。這時,墨子來到楚國說服楚王放棄了戰爭,越王翁聽說後十分仰慕墨子,打算以吳國故地五百里封給墨子,讓其來輔佐越國稱霸,墨子婉言謝絕。之後,越王翁見向西打不過楚國,遂向北征伐,將領土擴張到了山東地區。先後滅亡了兩個中原國家,滕國(山東滕州)和郯國(山東郯城),並俘虜了郯國國君鴣,威震中原。 越王翁於公元前411年去世,在位37年,太子翳繼位。 越王翳,又名不光或者授,他憑藉強盛的軍事實力,繼續稱霸中原,此時他對齊國虎視眈眈。此時的齊國的執政者田和謀求篡位,翳就趁機將兵鋒指向了齊國的附庸國繒國。繒國仗著齊國的保護傲慢無禮,翳大怒發兵一舉將其攻滅,併發兵進逼齊國邊境。 齊國大將向田和請求反攻越軍。田和經過慎重考慮之後,認為田氏齊國立足未穩,回答說:“先君有遺令曰:無攻越!越,猛虎也!”不敢與越國正面交戰。 前386年,周安王正式承認田氏齊國為諸侯,不穩定因素解除,田齊便開始虎視越都琅琊。越國面對日益強盛的齊、楚兩個大國的夾擊,覺得在中原維持霸權有些力不從心;另一方面,吳國舊貴族復國之心不死,屢次圖謀復仇,必須加以防備。再加上,琅琊遠離江南,軍隊和物資運輸都很困難。越王翳權衡再三,於前378年被迫遷都吳(今江蘇蘇州),加強對吳越地區的控制。同時,北方的越人開始大批返回江南,並遷居到嶺南。但是,越國並未放棄琅琊,依然視作北方都城。

勾踐稱霸以後,越國在歷史的舞臺表現如何?

二、內鬥與衰落

越王翳晚年,大權旁落於弟弟豫之手。豫有心繼承王位,連續謀害三個王子。前375年,豫又挑唆越王,企圖除掉太子諸咎,遭到越王翳拒絕。這年七月,諸咎擔心自身被害,決心先發制人,率領軍隊趕走了豫,又包圍王宮,發動宮廷政動,將父親越王翳殺害,自立為王。 但是國人不服,這一年的十月,剛做了三個月越王的諸咎又被人殺害,越國陷入空前內亂。在越國國都吳國舊貴族們趁機而動,欲擁立諸咎之子錯枝為越王,控制越國。目睹多次宮廷政變和殺戮的錯枝不願意繼位,就逃亡到丹地的洞穴中。追隨而來的大臣,久勸不出,就以煙薰的方法迫使他出來。錯枝被推舉為越王,戴上王冠,小心翼翼地登上車,對著上天大聲呼喊說:“君位啊!君位啊!還是不可以交給我啊!”之後他似乎也在力求逃離此王位。 越人不甘讓吳人操縱越國政治,前373年,留在越國故地的卿大夫寺區率兵平叛,殺死禍首豫,又進入吳地,打擊了吳國舊貴族並廢黜錯枝,擁立了越王翳之子之侯(又名初無餘)為越王,號稱莽安。十年後,公元前363年,寺區的弟弟思又弒殺了之侯,擁立其弟無顓為越王。從“諸咎之亂”後,宮廷中不斷上演弒君弒父的悲劇,越國貴族間的互相殘殺,造成越國政局混亂、社會動盪、經濟倒退,越王句踐開創的霸業也走向衰落。以致越人不能控制自己,讓吳人出面,此時吳國人逐漸掌握越國的政治。​

勾踐稱霸以後,越國在歷史的舞臺表現如何?

三、滅亡與流散

新越王無顓(越語名菼蠋卯)為了擺脫頹勢,重新將國都遷回故都會稽,依然不能阻擋越國衰落的命運。無顓在位18年去世,其弟無強繼位。 無強繼位後頗思振作,想重振雄威,整軍與中原各國爭霸,他把目標放在了齊國,決心興兵征伐。齊威王(田忌賽馬中那位君王)派使者去勸阻無強。使者說:“越國如果不討伐楚國,不能稱王稱侯。大概越國不敢不討伐楚國的原因,是因為沒有三晉(指當時的韓、趙、魏三國)的幫助。韓、魏兩國如果追隨越國進攻楚國,不但損兵折將,而且自己的領土也會受到威脅。那麼,越國如此看重同三晉的盟約有什麼意義呢?” 越王無強說:“我與三晉結盟,並非讓他們為我打仗。只是希望魏國把軍隊駐紮在大梁城下,威懾楚國,使楚軍被牽制而無法威脅越國和中原各國,那麼大家就可以合力打敗楚國,韓、魏兩國就可不戰而分得土地,不耕種而獲得糧食。現在韓、魏兩國不這樣做,卻在黃河、華山之間互相攻伐,被齊國利用。我所期待的韓、魏兩國如此失算,我怎麼能依靠它們稱王呢?” 使者說:“越國沒有滅亡真是萬幸呀!我不認為那種像轉動眼珠一樣運用智慧,能看得見毫毛卻看不見睫毛是值得看重的。現在大王知道三晉的失策所在,對越國的失誤卻自己沒有察覺。這就是剛才我用眼睛所作的比喻。大王所期待三晉的,既不是讓他們效汗馬之勞,又不是與越國軍隊結成同盟,只是希望他們來分散牽制楚國的兵力。現在楚國的兵力已經分散了,還有什麼期待於三晉的呢?” 越王無強問道:“為什麼這樣說?” 使者回答說:“楚國佈置軍隊的戰線長達三千七百里,兵力分散還有比這更大的嗎?這樣好的時機不進攻楚國,我由此知道越國是大不足以稱王,小不足以稱伯的。再說,讎、龐、長沙等地是楚國的糧食產地,竟陵澤地區是楚國的木材產地,越國如果尋找機會用兵打通無假關,那麼這四個城邑就不能向楚國郢都進貢糧草物資了。我聽說圖謀稱王而沒達到,至少也可以稱伯。然而不能稱伯的原因,是由於策略上的失誤。因此希望大王調轉兵鋒,進攻楚國。” 在齊國使者花言巧語下落入了圈套,放棄了原先的既定計劃,莽撞地進攻楚國。楚國國君楚威王大怒,興兵伐越, 越王無強率軍親征,迎戰楚軍,雙方展開激戰,結果越軍大敗,連越王無強也在陣前被殺。楚國趁機攻取越國的吳地,並一直推進到錢塘江,設立江東郡。 越王無強突然被殺,越國徹底崩潰,王族們開始互相殘殺,各自稱王,無強之子玉逃回都城會稽稱王,但只能控制都城周圍,無法再統一越國。楚國趁機坐收漁翁之利,將越族勢力擊退到沿海島嶼,逼越國貴族臣服,無強之子蹄率先投降,被為歐陽亭侯(他的子孫後來發展成了歐陽這個姓氏),此後楚國逐步控制越國故地。 不願意臣服的越國人只好顛沛流離,向更南的台州、溫州和福建地區遷徙,有的人甚至乘船出海向日本、越南遷徙。其中越王玉的後裔搖後來在漢初在臺溫地區建立了東甌國,越國貴族的另一支無諸則在福建建立閩越國。漢初兩國互相爭正統,戰爭不斷,被漢朝朝廷廢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