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04 成都VS重慶:前世今生和競合趨勢,誰能成西部第一,中國第四城?

中國行政區劃概念中的西南地區,包含雲南省、貴州省、四川省、重慶市、西藏自治區5省區市,除了西藏外,其它4省市人文、地理、風俗習慣等方面都非常接近,在重慶未從四川省獨立出去提升為直轄市之前,我們對於西南地區簡稱為雲貴川,就像把黑吉遼俗稱東三省一樣,這足以說明這些地區的親密性、相似性、融通性。


成都VS重慶:前世今生和競合趨勢,誰能成西部第一,中國第四城?

重慶市地形圖

重慶市,1997年6月18日被正式升格為中央直轄市,同時也創造了新的記錄,是新中國最年輕、面積最大、人口最多的直轄市。國家層面之所以要做出如此安排,主要基於幾個方面的原因:

一是,因為上世紀90年代國家立項的世紀工程“三峽工程”,實在是太重要太龐大了,涉及到方方面面的事情紛繁複雜,只有在中央直接管理和領導的情況下,才能有效整合、協調各方資源,提高行政效能,按照中央既定方針目標落實執行到位。

二是,通過查看重慶市的地形圖,可以瞭解到,重慶市位於四川盆地的最東邊,地形地貌是山地和丘陵為主,幾乎沒有平原。長江北邊是大巴山和巫山,東南邊是與兩湖交界的武陵源大山區,南邊是和貴州接壤的雲貴高原,只有西邊有一小片的四川盆地丘陵,總體來說,地理地貌條件是非常的惡劣,經濟落後,交通不便,人民生活困難,建市之前,大部分地區屬於國家貧困縣市,屬於國家幫扶和救濟的對象。

重慶直轄市的設立,承擔了中央賦予的一項重要任務,即作為探索城鄉統籌發展的經驗田,為以後全國城鄉一體統籌發展提供參考經驗,主要思路就是,大城市帶動大農村,探索城鄉統籌發展,涉及到的問題主要是:三農問題、打破城鄉制度差別的問題、統籌城鄉社會經濟一體化同步發展的問題等。重慶直轄市的設立,最直接的目的就是要帶領周邊貧困地區的脫貧。

三是,在西部大開發的背景下,優化行政區劃和管理效能,併成為西部新的經濟增長極之一。舊的四川省實在是太大了,當時的第一人口大省,一億多人口,25個地級行政單位,200多個縣級單位,56萬多平方公里,民族眾多,情況複雜,對於四川省的行政管理來說,具有非常大的挑戰。在這種情況下,黨中央、國務院高瞻遠矚,以原重慶市為主,把四川省的萬州市、涪陵市、酉陽地區一同劃入,經人大批准於1997年6月18日掛牌正式成立,一個人口超3千萬新的重慶直轄市就誕生了,簡稱”渝“。


成都VS重慶:前世今生和競合趨勢,誰能成西部第一,中國第四城?

成都市行政區劃圖

成都市,簡稱”蓉“,位於四川盆地腹地,地勢平坦,享有”天府之國“的美譽,西部戰區總部所在地,西南地區高新產業基地,重要的商貿物流中心,交通樞紐中心,科教發達,重要的中心城市。

一、成都、重慶政治級別對比

成都:四川省省會,副省級城市,西南地區重要的中心城市

重慶:直轄市,國家中心城市

總結,重慶市和四川省是同一個級別,正省部級別,成都市為副省級,比重慶市低了半個級別。中國的國情是,行政級別和權力決定了政策和資源匹配的程度。

重慶市是受中央直轄管理,在政策制定支持和資源協調方面,是站在全國的角度和層面來統籌規劃的,也就是說,背靠整個國家。

而成都市是受四川省管理和節制的,所能享受到的支持和資源,大部分只能來自於四川省,國家層面的支持比較有限,除非是被國家賦予重大責任和任務,才有可能享受到國家支持。

二、兩地主要經濟數據指標對比

成都VS重慶:前世今生和競合趨勢,誰能成西部第一,中國第四城?

成都 重慶主要經濟數據對比

首先要說明,重慶是以省的體量規模和成都對比,是非常被動和吃虧的。

1、在人口和GDP總量方面,重慶是領先的,但人均產出要比成都低不少。

原因在於重慶市農村和山區面積佔大部分,農業人口比重過大,拉低了平均值,實際主城區產值對比,是基本相當的。

值得注意的是,據瞭解,2018年重慶市的經濟增長率只有6%,而成都市達到了8%,這是一個值得重慶市重視的數據。

通過數據分析,這與重慶的經濟結構有關。

一是重慶是有名的汽車城,汽車產值佔比過大,這兩年國內的汽車市場不景氣,導致重慶汽車產業製造和銷售逞下行,遇到了瓶頸,銷售無法擴大,導致與汽車相關配套產業的發展也停滯不前;

二是重慶外向型的電子加工貿易,受到了美國發起的貿易戰的波及,進出口數據明顯回落,引起了產業鏈和人民收入降低的連鎖反應。

目前,關鍵是要找出阻礙和拉低經濟的根本原因,制定對應的政策方針,及時有效的調整經濟結構,還是要通過經濟高速發展解決更深層次的矛盾。

2、外貿進出口產值,體現出城市的對外開放程度和國際交往的關係格局。總體是重慶稍微領先,但因受貿易戰的拖累,回落明顯,領先成都的優勢不大。

3、三大主體稅收方面,成都領先重慶,說明成都的經濟結構組合更合理,產業級別更高,可持續發展性更強。

4、本外幣存款和人均支配收入方面,成都均領先重慶。

本外幣交易量和存量多,說明成都的金融活力強,金融中心地位是要高於重慶的;人均支配方面重慶落後成都,很大程度上是受制於龐大的農業人口和人口基數。

5、上市公司和高新技術數量,成都明顯領先重慶。

說明了成都的經濟結構和質量明顯領先和優於重慶,經濟競爭力和活力比重慶強。所以,重慶必須在產業升級和經濟結構調整方面加大力度。

三、交通和區位優勢對比,重慶明顯定位要高於成都

重慶:國家明確定位為國際性綜合交通樞紐,西南地區綜合交通中心和通道,長江上游航運中心等。

成都:國家明確定位為國家綜合交通樞紐,西南地區鐵路交通運輸中心,國家級航空樞紐

重慶明顯定位要高於成都。定位高,國家的政策和資金支持就會傾斜,從長遠看,重慶的交通地位和通達程度要會好於成都。

四、科教實力比拼

毫無疑問,成都市本身科教實力就十分強悍,再加上背後四川省地它地方的高校支撐,在學校數量和在校生方面,成都是完勝的

具體到成都,擁有“985”大學兩所,分別是”四川大學和中國電子科技大學“,還有三所“211”大學,分別是”西南財經大學,西南交通大學和四川農業大學“,其中”四川農業大學“的本部在雅安,成都有兩個校區。

反觀重慶,只有一所“985”大學,那就是”重慶大學“,還有一所“211”大學”西南大學“。

五、產業佈局和優勢產業

成都:新材料、電子信息、汽車產業、石油產業、航天航空、冶金建材、食品產業、傢俱、製鞋、生物醫療、等,其中形成優勢支柱產業已形成集群的有電子信息、汽車製造、航空航天、新材料。

重慶:形成集群比較突出的產業就是電子信息、汽車業、材料產業、消費品產業、化工產業、裝備產業、醫藥產業、摩托車產業、能源產業等。其中形成集群的產業有汽車製造、電子信息、裝備製造、化工醫藥。

所統計,汽車產業和電子信息都是兩地最大的集群和支柱產業,形成了直接的競爭關係。但重慶的汽車產業和上下游產業鏈更強些,成都在電子信息的研發和層次方面要優於重慶。綜合產業結構和層級,成都要優於重慶。

六。成都VS重慶,是”互相競爭“還是”合作共贏“?


成都VS重慶:前世今生和競合趨勢,誰能成西部第一,中國第四城?

成渝經濟區

相同的人文,共同擁有四川盆地這個天府之國。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本是一家人的兩地,當初分家,是為了更好的發展。但時勢變化莫測,中國經濟從單個的城市競爭上稓發展到了城市群或經濟圈的抱團競爭,在大的趨勢和經濟格局下,為了國家的總體利益,兩地的統一規劃和攜手合作就上升到了國家層面。

2011年5月5日,國務院常務會議正式同意批覆《成渝經濟區區域規劃》。會議指出,在新形勢下加快成渝經濟區發展,分別以成都、重慶為核心城市,科學規劃,共同帶動支撐周邊城市和地區的快速發展,對深入推進西部大開發,促進全國區域協調發展,增強國家綜合實力,具有重要意義。

規劃中的成渝經濟區面積20.6 萬平方公里,常住人口9267 萬人,有效可利用的勞動力資源總數達6900 萬人,專業技術人員超過210 萬人。總共有各類高等院校135 所,職業技術學校789 所,在校學生280 萬人以上。科研機構眾多,科技活動人員約30 萬人

根據相關數據的統計,自從成渝經濟區規劃實施以來,兩地在交通規劃、產業錯位佈局、信息共享、互聯互通等方面取得了長足進展,對周邊地區的輻射和帶到能力得到了加強,有效地帶動周邊中小城市的發展和進步,綜合競爭力得到了加強,基本符合國家要求預期。在不遠的將來,很有可能成長為中國區域經濟的第四極。

分家是為了發展,重新組合也是為了發展。話天下大勢,唯一不變的就是變化,此一時,彼一時,乃勢也!


分享到:


相關文章: